看了一些回帖,和对《资本论》原文的引用,我明白了使你们困惑的不是你们理解的问题,是版本的问题,或是翻译的问题。我现在将我手头的50版本摘抄出来,你们再一看就会一目了然了:
为了不要侵及以后的问题,在这里,再举一个与商品形态自身有关的例子也就够了。如果商品能够说话,它将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使人类关心。但当作物品,我们没有这个东西。当作物品,我们有的是我们的价值。我们当作商品物进行的交易,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只是当作交换价值互相发生关系。让我们听一听经济学家是怎样从商品精神出发来说话罢:“价值(交换价值)是物的属性,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在这意义上,价值必然包含交换,富则不然。”(34)“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是富有的;一个珍珠或一个金刚石是有价值的,一个珍珠当作一个珍珠,一个金刚石当作一个金刚石是有价值的,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化学家曾经在珍珠或金刚石内发现交换价值。自命有批判深刻性,发现了这个化学实体的经济学家,却发现了,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它们的物质属性无关,它们的价值则为物品自身所有。在这里,为他们作证的,是这件特别的事情:物的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也能为人的利益而实现,那就是,在物和人的直接关系中实现;物品的价值却只有在交换中,在一个社会过程中实现。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想起那个善良的笃格伯勒,他告诉夜巡查希考尔说 “成为一个好看的人,要靠境遇;读书写字么,这种本事可是要靠天生” 50版 P59——60
楼主读读这段看看是否能理解了。
从他的最后一句看,
大体的意思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是本身就有的,就如同人天生的聪明;而交换价值只能在市场的交换中来体现。就像人长得好看不好看 有了一定的境遇就会被认为好看(即:现在不管长的什么样,只要出名就会被一些人成为:美女)。
我的理解。望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