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10-28 11:13:06
空气边际效用为0所以空气价值为0。这也是对边际效用的误解。空气边际效用真的不能为0。因为人需要时时刻刻呼吸,没有餍足量的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8 23:48:45
石先生好!
不知你说的“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U=-X(X-2A)/A2”
与“边际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MU=dU/dX=-2(X-A)/A2”这两个公式如何推算的,MU=du/dx这个我理解,但“U=-x(x-2A)/A2”与MU=-2(x-A)/A2,不太理解,我对效用的研究也有得出一个公式,但没你这么麻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00:38:5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8 23:48
石先生好!
不知你说的“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U=-X(X-2A)/A2”
与“边际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MU=dU/dX ...
很简单,假设效用曲线方程为抛物线,已知三点坐标:(0,0),(A,1),(2A,0)。您可以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00:59:3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8 23:48
石先生好!
不知你说的“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U=-X(X-2A)/A2”
与“边际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MU=dU/dX ...
我的主题文章中有效用曲线方程是什么,那里有推导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01:33:5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00:38
很简单,假设效用曲线方程为抛物线,已知三点坐标:(0,0),(A,1),(2A,0)。您可以推一下。
我对效用的计算不用这样麻烦,一个公式搞定,符合剃刀原理,你在论坛可查下我关于效用计量方面的贴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4:07:4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3 17:55
假设钻石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那么钻石的餍足量是一定的。在餍足量之前有无数个边际效用。
同理,水也 ...
边际效应不是可以理解为对于某个消费者来说的吗?新增加一单位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4:09:2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5 10:07
一个消费者愿意为第一杯啤酒支付11元,为第二杯支付7元,为第三杯支付4元,为第四杯支付2元,为第五杯支付1 ...
经济假设大部分都是观测得出的假设吧,貌似经验类的假设无从谈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5:41:4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9 01:33
我对效用的计算不用这样麻烦,一个公式搞定,符合剃刀原理,你在论坛可查下我关于效用计量方面的贴子
从环境向参照主体系统输入的效用量角度出发的公式:
①总效用==有效用部分+损失效用
②效用率==效用部分÷成本
在您的《成本、功用与效用的公式》中看到以上公式,看来我们虽然都在说效用,但说的不是同一事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5:49:14
顺其自然first 发表于 2017-10-29 14:07
边际效应不是可以理解为对于某个消费者来说的吗?新增加一单位消费
边际效用指的是在任一消费量处变化一定的消费量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MU=dU/d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5:51:1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8 23:48
石先生好!
不知你说的“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U=-X(X-2A)/A2”
与“边际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MU=dU/dX ...
效用曲线方程是什么?
效用指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一定数量获得的满足程度。当满足程度为100%时,我们称此时对应的商品量为餍足量,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到此为止。
我们以商品数量为横轴,效用为纵轴建立坐标系。
假设效用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那么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
我们设餍足量为S。则可以确认抛物线上三点坐标为(0,0),(S,1),(2S,0)。
(2S,0)坐标是假设抛物线是对称而得到的(理论上存在现实不存在)。
我们可以假设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为:U=aX2(2是幂)+bX(图像经过原点,c为0)。
可得以下等式:
1=aS2(2是幂)+bS
0=4aS2(2是幂)+2bS
解之:
a=-1/S2(2是幂)
b=2/S
则:
U=-X2(2是幂)/S2(2是幂)+2X/S=-X(X-2S)/S2(2是幂)
MU=-2X/S2(2是幂)+2/S=-2(X-S)/S2(2是幂)
根据边际效用公式,在边际效用为大于或等于0时,最大边际效用为2/S,最小边际效用为0。
注:效用函数图像是一段抛物线,边际效用函数图像为一段线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6:41:3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15:41
从环境向参照主体系统输入的效用量角度出发的公式:
①总效用==有效用部分+损失效用
②效用率==效用部分 ...
以前那个是效用与成本结构分析,这是我后来从供求的角度的。
【原创】需求满足与层次提升和使用价值的数学关系
楼主  林汉扬 2012-02-26 1278 0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量(即使用价值的大小)就是物品所能满足的这种需要的多少或大小。只要人们的需要不小于或等于0,那么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就越大。当然,在同一场合,随着人们同一种需要的逐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就会逐步减小,因此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会随着该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步递减。但是,如果是在不同的场合,如果人们的同一种需要大小相同,人们所拥有的物品的数量也相同,那么在这两个场合的相同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大小也就相同。例如,1个人如果每天需要1公斤大米,并且每天也仅仅消费1公斤大米,那么对他来说,任意两天之间的这1公斤大米的使用价值量就是相等的。
如果你把对于个人来说的使用价值叫做“个人使用价值”,把对社会来说的使用价值叫做“社会使用价值”,那么两者之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如果1个社会每天需要1000万公斤大米,并且每天的供应也是1000万公斤大米,那么任意两天之间的1000万公斤大米的使用价值量也是相等的。
--------------------------------------------------------------------------------------------------------------------------------------------------------------------------------------------------------------------------------------------
我认为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小于或等于0这种现象,比如,人们吃大米在使用率/需求率≥1或者由于使用不当引起使用者的伤害即使用价值为负,都可能成为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小于或等于0这种现象。我发现人们总是把使用价值量等同于产品或者商品数量(马克思也是这样),但我认为产品或者商品的 “使用价值”不仅仅是跟供给的数量有关,同时更加重要是跟需求有关,产品或者商品的使用者或者群体的需求才是衡量产品或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很想把“使用价值”概念抛弃,而用只用供给(包括消费和交换的广义的生产)与需求的二元分析法来表达什么是使用价值,我发现有一个公式也许可以表达出来,不过我总是觉得还不够成熟.它是:△需求率F°/△供给率(或者生产率)F,△F=△供给量Q/△时间T.
当△F°/ △F>1时,使用者使用产品或者商品的价值没有达到最大化,因此,既可能存在边际使用价值递增与也可能存在边际使用价值递减的现象,当△F°/ △F曲线上升时,边际使用价值递增, 当△F°/ △F曲线下降时,边际使用价值递减;
当△F°/ △F=1时,在T时期内之中平均每个单位T的供给量的使用价值量相同, 使用者使用价值最大化,而且符合等边际原理;
当△F°/ △F<1时,使用者使用产品或者商品的速率超过需求率,因此,导致物极必反的负效应状态,除非消费者及时发现并且把超出部分的个人消费品数量或者供给量(即个别使用价值量)转化为社会的消费品数量或者供给量(即社会使用价值量),那么,这种导致物极必反的负效应状态才可能消除,如果我们假设产品或者商品的使用者是一个完全信息的理性人,他总是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对于某种的产品或者商品的使用过程之中达到边际使用价值为0(即使用价值最大化)时的状态,那么,他就会把本来用来供给超过自身使用价值最大化或者边际使用价值为0状态的物品生产时间,转化为其他不同物品需求的供给,只有其他不同物品在△F°/ △F<1的状态时,使用者才可能把原来这种处在△F°/ △F≥1状态的物品供给的劳动耗费转移到处在△F°/ △F<1状态的物品供给中去,直到其他不同物品需求的供给与需求平衡.
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并不完全是自产自消的过程,如果社会交换能够加快达到这种目的的话,那么,劳动者会在保持原来的商品生产优势或者转移到让自己具有生产优势的商品生产之中,创造比原来更大更多的社会使用价值,并把这些具有社会使用价值而对于自身可能个人边际使用价值为0的商品换取其他自身没有生产优势或者不能够生产的物品使用价值,完善自身的各种需求或者提升自身的需求层次,丰满自己的人性.
这个关于使用价值的数学分析,可以说是我最近相对科学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关于人的不同需求的满足与需求层次的提升的数学法则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6:48:31
发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7:23:44
我上面的两个公式可合为一式:主体需求量/主体供给量=(获得)效用量/(投入)成本,“总效用=效用+损失”这个“总效用”实际应该是类似于西经的“机会成本”或可能全部转化为效用的包括已实现的效用部分和损耗部分,要注意的是“损失”不等于都是负效用,可以是“沉没成本”即投入但不能实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对整体环境有使用价值但对主体暂时无效用的资源成本投入。你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这个公式其实也是我的生产力公式的体现,在我提出的生产力要素: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和目的中,生产对象不是对外的他人、社会、自然等外部客体,只是我把主体的本我这个客我(物我),目的是本我需求的满足,生产者是自我(意识),生产资料是生产者具有能支配的资源或工具。我这个公式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补充,使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融合为一。它还可解释心理学、行为学、医学、养生学、中医等等,我的所有理论也都是以这一式而扩展开来的,上推天道中推人道下推“我”心!一式而已唉!只是对象与目的不同称呼不同罢了,大道至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8:08:21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9 17:23
我上面的两个公式可合为一式:主体需求量/主体供给量=(获得)效用量/(投入)成本,“总效用=效用+损失”这个 ...
还是那句话,我们对效用的理解不同:我按西方经济学的个人消费某商品获得的的满足程度理解,您给效用的意义扩展了——最好换个词,否则容易误解。您这样理解似乎也可视为对效用的误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9:13: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18:08
还是那句话,我们对效用的理解不同:我按西方经济学的个人消费某商品获得的的满足程度理解,您给效用的意 ...
嗯,我们可以称之为“功用”即使用使价值,对外与马经的使用价值是一致的,对内与西方效用一致的,而我的价值论引入价值参系即相对性和相似性则兼两者而得,可一而多,多而一,这是我从系统科学和易经阴阳论与道的研究之后的广义价值论。我认为是包含西方的效用或说西方经济效用概念是我的特例,你可以把供给量看作货币(成本)供给,换个角度而已,就是另一种学说,学科分类就是分别心产生的,应该说我的理论应用更广泛!我道虽大而至简,然都可惜今人无人识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19:42:1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9 19:13
嗯,我们可以称之为“功用”即使用使价值,对外与马经的使用价值是一致的,对内与西方效用一致的,而我的 ...
看了一些您的文章,极有思想,创新,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20:10:1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19:42
看了一些您的文章,极有思想,创新,不错。
谢谢!你看哪的,是论坛的吗?我最近在写一本书,只要是把国学数学计量化的,内容从西方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到国学易儒释道法兵医丹道,我的爱好比较广,总是想从不同科学或学派中求同,以我的价值公式为根本融合,经济学仅仅是业余顺带被吃进来的,在这论坛总是找人聊聊分享下自己的胡思乱想,可惜能理解我的分析的太少,石生看我贴有想法可发表下,希望思想碰撞能产生更大的火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20:22:5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9 20:10
谢谢!你看哪的,是论坛的吗?我最近在写一本书,只要是把国学数学计量化的,内容从西方心理学、生物学、物 ...
主要是看您的本论坛主题文章,刚开始是找效用的公式,后来一些文章也看了看。
您的文章系统性强全面缜密,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只是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看起来费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21:53:3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20:22
主要是看您的本论坛主题文章,刚开始是找效用的公式,后来一些文章也看了看。
您的文章系统性强全面缜密 ...
没有办法,跨学科的东西太多,是不是通俗性知识和具体知识内容欠缺?我探索的是一般性的东西,没有现成的相通的桥梁性概念能系统能表达我所悟的东西,刚开始以自己的语言,但自成一系的理论没法推广,这几年才以马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概念借壳翻译自己的理论系统,同时借助国学概念才勉强能表示。发表在论坛的多是一些零星的,以前在百度博客发了一百来篇比较系统的论文可惜掉失了,当时如发在本论坛就好了,最近才又从本论坛与其它论坛上的零散贴中整理,希望这几年能整理出更体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22:05:4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20:22
主要是看您的本论坛主题文章,刚开始是找效用的公式,后来一些文章也看了看。
您的文章系统性强全面缜密 ...
不知石先生对“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看起来费劲。”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尽量纠正自己的写作方式让人看起来不费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22:19:5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9 22:05
不知石先生对“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看起来费劲。”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尽量纠正自己的写作方式让人看起 ...
因为您有自己的概念体系,他人并不懂您说的是什么,所以得先了解您的概念意义才能懂一些。这没有办法的,就像黑格尔和康德的东西,必须反复阅读思考才能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9 23:35:1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29 22:19
因为您有自己的概念体系,他人并不懂您说的是什么,所以得先了解您的概念意义才能懂一些。这没有办法的, ...
对,得先把自已的概念再解释清楚,石先生觉得我这种以修正别人(比如:马克思)理论而扩充的方式算不算经济?就是说算不算使用价值(功用)最大化和价值耗费(成本)最小化的捷径?昔宋朝理学与明朝心学借孔孟推自己的学说,今我欲借马这个破壳不知可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02:28:3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29 23:35
对,得先把自已的概念再解释清楚,石先生觉得我这种以修正别人(比如:马克思)理论而扩充的方式算不算经济? ...
马克思在价值已有意义(值钱)的前提下,定义价值为劳凝(简写)。但又说价值是交换价值,结果造成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02:42:05
价值用劳动计量确实存在问题,假设天上掉下来一样东西被某人得到,恰好有人要买,这件东西就会有价值,但是这里的劳动可以忽略不计。人为什么愿意买呢?是因为有需要,买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效用的意义恰是满足程度。效用价值论解决了为什么愿意花钱买的问题,至于花多少钱买的问题,解释的不大好。但P=MU/MUx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11:08:4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30 02:28
马克思在价值已有意义(值钱)的前提下,定义价值为劳凝(简写)。但又说价值是交换价值,结果造成混乱。
价值等于交换价值是一种以社会理性为假设的理想状态,实际就是效用论“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在以社会为价值主体(价值参照系)的角度出发的,效用论则以个人为价值主体(价值参照系),马克思看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效用追求最大化时,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信息不对称发生不双赢或公平的现象,由于个人在社会交换时持资本主义的自私本性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故只求利己不管利他,或不乏损人利己的行为,比如,坏的企业家即资本家在雇佣劳动力时以远低于其创造的劳动使用产生的商品价格(值)的价格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劳动价格),结果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反过来工人又作为消费者由于工资低低廉产生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他们生产的商品,另外,社会中大多数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实际其支付工人的工资价格低本来商品价值(劳动力价格)降低商品价格应相应下降,但资本家们仍按原价格出售给以占绝大多数消费者为社会主体的工人,这就是说一方面雇佣工人们来生产商品时压低他们的工资,而出售商品时又甚至以劣充优、虚假宣传等出售远高于工资(价格)的商品以实现其超额的利润(即局部剩余价值),但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角度,要让资源最优化应该使:总需求=总供给、总价格=总价值,即社会每耗费一单位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获得的社会效益或社会使用价值一致,即:s1/c1=s2/c2=s3/c3……sn/cn。但私人占有的私有制人心“性恶”的一面导致了社会中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保护或政治照顾的从而占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贪欲,导致占社会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工人们分得社会使用价值或资源的“蛋糕”比例最来越小,这样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最后,生产者买不起被他们生产的商品的恶性循环,从而引起供求不致即资源不优化,生产商品生产相对过剩,出现一方面所谓的过剩商品去倒掉,另一方面工人劳动者支付不起生活必需品,从而导致生产率提高反而生产力倒退的奇葩现象的社会危机的出现!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让工人劳动者阶级觉醒,起来反抗资本阶级,导致了社会中两个阶级阵营的矛盾日益针锐,这就是马克思反对在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中的交换,故提出商品交换要按:价值=交换价值的缘故。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矛盾,马克思提出一种要“革”资本阶级的“命”的最极端反抗,推翻偏护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分配的平等的以占绝大多数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让绝大多数人可以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分享生产率提高带来可能的物质生活质量和产品使用价值的提高。这个目的出发点看起来是很不错,但马克思又对工人劳动者阶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计划分配”的“供求信息一致性”的把握程度,以及管理者的人性无私“性善”的一面太过有信心,于是出现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国际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完全以“计划经济”为主让某些劳动阶级中选出来的“精英管理者”执行权力分配,历史上有名的“以劳动时间不以劳动生产力为积分的计工分、大锅饭、大跃进”就这样发生了。最震撼的就是当时与美国处于一极的前苏联。这样一个巨无霸的“社会主义国家”倒闭,而中国领导人幸亏及时反省,以“猫论”为比喻,实行“计划与市场并行,但计划仍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开了市场的“自组织、自律、自调节”的功能来抵消“纯计划”的“副作用”,实行“若即若离”的社会经济政策,“ 若即若离”的“即”是计划,“离”是市场,当“计划”赶不上(供求一致)的“变化”时要“离”,让市场发挥自律自组织的调节纠偏,当“市场”偏离(供求一致)的“变化”而zF信息相对完全(或信息更对称)时,要“即”!这就像静坐以及修真悟道一样,“高者抑之,低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填离补坎”,丹(中医)道认为:“人体自有大药,取坎补离而已!主(心或自我意识或识神)动而取补为'即'(计划),被(身、本我、物我、元神)动而取补为‘离'(自律自组织)。”老子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时刻用阴柔的坤道为“用”,才可以使系统避免大起大落从而导致“硬着陆”,太过刚强的乾道是非不得以才“用”也,故“革命”是一贴“猛药”救“命”不救“病”,民族兴亡存危之机才用,所以毛泽东用对了,而平时社会有小“病”,要靠调养纠偏即可。一松一弛,一文一武,一弱一强,一正一奇是也。
故,正(治)国如正身与正心,但如何才能“正”而不偏不斜不歪?本质上不过是“信息对称”的“火候”(把握),所以,在“信息对称”与“施行”上“做文章”才是学问与功夫的核心,这也许就是新时代的“知行合一”的特点。这就是我的“正学”发展国学时想到(暂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11:08:4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30 02:28
马克思在价值已有意义(值钱)的前提下,定义价值为劳凝(简写)。但又说价值是交换价值,结果造成混乱。
价值等于交换价值是一种以社会理性为假设的理想状态,实际就是效用论“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在以社会为价值主体(价值参照系)的角度出发的,效用论则以个人为价值主体(价值参照系),马克思看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效用追求最大化时,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信息不对称发生不双赢或公平的现象,由于个人在社会交换时持资本主义的自私本性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故只求利己不管利他,或不乏损人利己的行为,比如,坏的企业家即资本家在雇佣劳动力时以远低于其创造的劳动使用产生的商品价格(值)的价格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劳动价格),结果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反过来工人又作为消费者由于工资低低廉产生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他们生产的商品,另外,社会中大多数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实际其支付工人的工资价格低本来商品价值(劳动力价格)降低商品价格应相应下降,但资本家们仍按原价格出售给以占绝大多数消费者为社会主体的工人,这就是说一方面雇佣工人们来生产商品时压低他们的工资,而出售商品时又甚至以劣充优、虚假宣传等出售远高于工资(价格)的商品以实现其超额的利润(即局部剩余价值),但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角度,要让资源最优化应该使:总需求=总供给、总价格=总价值,即社会每耗费一单位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获得的社会效益或社会使用价值一致,即:s1/c1=s2/c2=s3/c3……sn/cn。但私人占有的私有制人心“性恶”的一面导致了社会中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保护或政治照顾的从而占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贪欲,导致占社会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工人们分得社会使用价值或资源的“蛋糕”比例最来越小,这样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最后,生产者买不起被他们生产的商品的恶性循环,从而引起供求不致即资源不优化,生产商品生产相对过剩,出现一方面所谓的过剩商品去倒掉,另一方面工人劳动者支付不起生活必需品,从而导致生产率提高反而生产力倒退的奇葩现象的社会危机的出现!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让工人劳动者阶级觉醒,起来反抗资本阶级,导致了社会中两个阶级阵营的矛盾日益针锐,这就是马克思反对在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中的交换,故提出商品交换要按:价值=交换价值的缘故。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矛盾,马克思提出一种要“革”资本阶级的“命”的最极端反抗,推翻偏护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分配的平等的以占绝大多数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让绝大多数人可以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分享生产率提高带来可能的物质生活质量和产品使用价值的提高。这个目的出发点看起来是很不错,但马克思又对工人劳动者阶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计划分配”的“供求信息一致性”的把握程度,以及管理者的人性无私“性善”的一面太过有信心,于是出现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国际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完全以“计划经济”为主让某些劳动阶级中选出来的“精英管理者”执行权力分配,历史上有名的“以劳动时间不以劳动生产力为积分的计工分、大锅饭、大跃进”就这样发生了。最震撼的就是当时与美国处于一极的前苏联。这样一个巨无霸的“社会主义国家”倒闭,而中国领导人幸亏及时反省,以“猫论”为比喻,实行“计划与市场并行,但计划仍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开了市场的“自组织、自律、自调节”的功能来抵消“纯计划”的“副作用”,实行“若即若离”的社会经济政策,“ 若即若离”的“即”是计划,“离”是市场,当“计划”赶不上(供求一致)的“变化”时要“离”,让市场发挥自律自组织的调节纠偏,当“市场”偏离(供求一致)的“变化”而zF信息相对完全(或信息更对称)时,要“即”!这就像静坐以及修真悟道一样,“高者抑之,低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填离补坎”,丹(中医)道认为:“人体自有大药,取坎补离而已!主(心或自我意识或识神)动而取补为'即'(计划),被(身、本我、物我、元神)动而取补为‘离'(自律自组织)。”老子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时刻用阴柔的坤道为“用”,才可以使系统避免大起大落从而导致“硬着陆”,太过刚强的乾道是非不得以才“用”也,故“革命”是一贴“猛药”救“命”不救“病”,民族兴亡存危之机才用,所以毛泽东用对了,而平时社会有小“病”,要靠调养纠偏即可。一松一弛,一文一武,一弱一强,一正一奇是也。
故,正(治)国如正身与正心,但如何才能“正”而不偏不斜不歪?本质上不过是“信息对称”的“火候”(把握),所以,在“信息对称”与“施行”上“做文章”才是学问与功夫的核心,这也许就是新时代的“知行合一”的特点。这就是我的“正学”发展国学时想到(暂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12:30:4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30 02:42
价值用劳动计量确实存在问题,假设天上掉下来一样东西被某人得到,恰好有人要买,这件东西就会有价值,但是 ...
你是从个人角度,从社会角度天上掉下的东西,要获得并不是不要社会劳动力的耗费,就空气也一样,随着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人类能免费共享的无污染空气也越来少,不然日本以及欧美就不会怪中国排污问题了。在本论坛我有一篇贴有较详细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21:07:0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30 11:08
价值等于交换价值是一种以社会理性为假设的理想状态,实际就是效用论“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 ...
据我研究,效用最大化不一定是消费者的追求。在预算一定时,消费者会根据偏好,减少最后偏好的购买量,而不是所有购买量都减少以达到所谓最大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22:37:2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30 21:07
据我研究,效用最大化不一定是消费者的追求。在预算一定时,消费者会根据偏好,减少最后偏好的购买量,而 ...
可能我记的的与石先生的版本陈述有点出入吧!不过应该大致内容可能应该相同,我上贴所说的效用最大化,当然不仅仅是效用,而是均衡条件下增加的满足程度等同于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时的总效用最大化。其公式:MU1 / P1 = MU2 / P2 = ... = MUn / Pn = λ,意思是在均衡条件下花每单位的钱得到所增加的边际效用相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30 23:07:2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0-30 22:37
可能我记的的与石先生的版本陈述有点出入吧!不过应该大致内容可能应该相同,我上贴所说的效用最大化,当 ...
您这个是经济学教科书的观点,推理似乎也没有什么毛病——或本人没找到毛病。但我直觉上觉得那是错误的。
假设我就是一个消费者,我每个月有一定的预算,要买N种商品。
假如价格合适,不超预算,我会每个商品买到餍足量。
假如价格上涨了,每个商品买到餍足量不可能了,我会选择减少或放弃某种或几种不大偏好的商品购买量。这样按理论计算一定不符合那个MU1/P1=MU2/P2=...=MUx的公式。您认为这个公式没有问题吗?问题可能在货币的边际效用MU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