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还是粗放式发展模式,追求数量,对质量还是要求不高。同时,教育的本质没有搞明白,更多是承担着“敲门砖”、“生存”的经济功能,没有把人的自然探索欲望激发出来。与分配体制、整体环境等有关。看看钱老、想想袁老、季老他们,我们国内缺少这样的脚踏实地治学之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多数还是存于生理需求阶段,更高的需求还没有实现,还没激发出来。试想一下,我们还在为生存努力的时候,我们如何有心去研究、去探索呢?提高待遇,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的分配秩序是关键。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
同时,我感觉,论文、书籍等,是自己长期思考探索的表达,在于告诉别人自己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让别人来批评,那怕是错误的,启发别人去思考、进一步研究,推动科学向前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进步。客观地说,整体是这样,否则我们不会进步、发展。现在要做的是,局部调整,局部变革,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