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于网络上随意翻看,觉得还不错,转贴于此 管理学的起源
依 John R. Commons 之区分,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与资本概念经过三个历史阶段的演变。这三个阶段的成果可分别称之为「工程经济学」阶段、「国内经济学」阶段与「制度经济学」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内容,分别被加以讨论,而衍生出近代管理学。
作者: 游手好闲的石头成 (shirock@educities.edu.tw) Homepage: http://blog.yam.com/rocksaying/, http://home.educities.edu.tw/shirock/ Date: 2002/12/18
制度经济学(*1*1 制度经济学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之经济学名著翻译丛书第六十五种,民国六十年十一月再版) by John R. Commons
PAGE.109
价值与资本概念已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可以按照每一阶段在今日所留下的实际成果而称之为「工程经济学」阶段、「国内经济学」阶段与「制度经济学」阶段。
「工程经济学」阶段创始于李嘉图 (David Ricardo),完成于马克思 (Karl Marx)(*2),最后由泰勒 (Frederick Taylor) 将其归纳于「科学管理」之中。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在其著作中认为,科学管理的概念,为近代「管理学」之源起。
*2 "真正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起点,乃在认知马克思曾是李嘉图学派的理论家", 熊彼得(Schumpeter),《经济分析史》或《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Marx had a master then? Yes. Real understanding of his economics begins with recognizing that, as a theorist, he was a pupil of Ricardo. -- Joseph A. Schumpe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Chapter III, HarperPerennial edition published 1975, pp.22
在 这种经济学里所用到的「价值」与「资本」概念是「使用价值」,或是说,商品与服务的工艺品质,其每一单位的价值并不因需要或供 给的变动而增减,这是随着劳动的数量与产生价值所必需的技巧而增高,随着折旧、磨损或耗用的数额而减低。「使用价值」又因文化的嬗变而有高下,例如弓箭因 火药或炸药的发明而退让,或是衬着箍圈的女裙因时尚风退而化为无用之类。正因为有这一类发明或时尚方面的变动,所以使用价值又可以称之为「文化价值」,在 废弃与发明这两种情况之下的价值。假如把使用价值贮藏起来以供未来更进一步生产之用,这种贮藏价值就是按照古典意义解释的所谓「资本」(*3*3 此「资本」概念是「古典学派」的意涵;与近代「资本」概念的意涵有所不同。)。我们称之为「工艺资本」;系属使用价值一类的性质。 「使用价值」或「工艺资本」系由劳动所产生—这便是马克思用「社会所必需的劳力」这 个名称提出来的「手工劳动」、「心理劳动」、「管理劳动」的集合体。倘 使将其简化为衡量尺度,这就变为科学的尺度。这种衡量方法是泰勒这位工程师的成功,他和他的门徒把产生使用价值所必需的三种物质衡量予以系统化:第一是物 质的数量,例如「蒲式耳」或「吨」;第二是物质的质量,例如「第一级」或「第二级」;第三是生产使用价值所需的「每单位工时数」(man-hours per unit)。 工程经济学在工时的这个复合名称之下采纳了时间因素,其所产生的成果是「效率」概念,在现代的工程与农业学院里,「效率」这门科学也已经成为专门化。
「使用价值」,在《国富论》一书中, Adam Smith 指出价值又分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便是效用,「交换价值」便是价格。但古典学派所称的效用,其实仅指「总效用」的概念,而没有边际 效用的概念。因此古典学派一直不能成功地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联系起来。水与钻石的矛盾: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其价格(交换价值)却很低。
The word VALUE, it is to be observed, has two different meanings, and sometimes expresses the utility of some particular object, and sometimes the power of purchasing other goods which the possession of that object conveys. The one may be called "value in use;" the other, "value in exchange." --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Book I, Chapter IV, 2000 Modern Library Paperback Edition, pp.31
PAGE.227
近一百五十年来的经济理论对于如何以适当地位给予人身服务的这个问题始终感到困惑。假如这种服务是使用价值,则除用金圆计算外我 们又怎能加以衡量呢?……这一个半世纪的理论引用了种种的概念与设计,希望能使人身服务的功效与「生产」劳动的功效在使用价值的一般概念之中同化。有一种 概念是「平均人工时数」(average-man-hours),这是马克思所提出,而在科学管理的理论中达到了精确的程度。另有一种概念是以人工时数计 算的「间接」劳动(overhead labor)。
这段话讲白一点就是「如何同工同酬?」。此书约略完成于1920年代,即便如此,8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依然适用,因为管理学者仍对此困惑不已。对于体力劳动者,可以简单地用人工时数计算工酬,但对于技术劳动者、管理劳动者或知识劳动者,又该如何衡量呢?
PAGE.228-229
马 克思把洛克与亚当斯密所暗示的劳动力加以阐发,认为这是手工的、心智的与管理的力量。如果要把这种力量讲得精确些,我们可以将 其化解为动作名词,这么一来,手工力量就是指运用神经、肌肉与骨骼使一个人的身体或其它物体称体的力量而言。说得更恰当些,这是物质的力量,而不是「手 工」的力量。这是以直接的冲击来移动事物、自我或别人的一种物质力量。 但心智力量则是直接的移动某些物体,使其运用本身的物质强迫力,而间接的在一个远隔的空间或未来的时日移动其它事物的力量。工具、机器、原动机、飞机等都是起因于心智力量。
如果把管理力量也用动作名词来讲,这就是移动别人而使其运用物质、心智与本身的力量以移动其事物或人的一种力量。
合并起来讲,这三种力量可以更恰当的称之为人力,实际上,这就是洛克、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用劳动这个名词的意义。惟有人力纔能增进使用价值的丰富以及国家的财富。
然而这种人力的最大产能却是起因于「分工」,分工可以容许专业化,分工必需有交换。亚当斯密的全部作品所论述的是以各式各样的分工使产能增强,从工场的划分开始,演进为工业的、区域的与国际的分工,无一不需要产品的交换。
「劳动」labor/labour, 在经济学中,这个字的意思是广义的劳动,不仅仅指 muscle 。唯近来多半已将 labor 与 muscle 划上等号;将 labor 狭义地界定为 muscle 的错误,可由这句话左证:「我们雇用你的肌肉,但不雇用你的脑子」。为便于理解,近来多半以 work-force 取代 labor 一字。
Adam Smith 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开头前三章便是论分工(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分工的起源(Of the Principle which gives Occasion to the Division of Labour)、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或可见《亚当斯密分工三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