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又是制度安排和游戏规则出问题

了。。。
几年前有机会进入B大EMBA和IMBA的内部教学数据库,可用ftp下载一些教学资料,无意中看到IMBA小孩子们对授课老师的评语,结果,那群让人眼馋的大牛中只有少数几个总评分在80以上,我个人十分认可的一两个老师竟然在70分上下

。似乎有一项是评价老师授课主管认真程度的好像是所谓是否“引人入胜”之类的,大牛们既不是赵本山也不是小燕子,得分不高一点都不奇怪。而给几乎无专业水平比较主观个性又比较叛逆的小孩子讲专业课,哪里容易得到好评或公平的评价呢?从那以后,对名校近年来流行的制度安排“优秀研究力量包括大牛们必须为本科3年以下小孩教授一两门专业课甚至做班主任并且据此进行排名甚至是‘末位淘汰’”就十分不看好。既然~~又何必~~
回到本帖主题,无论是该考评机制相对正确该老师可能综合职业素质的确所有欠缺,还是“制度害人”;都折射了当前教育界“职业恐慌”的严重程度。
很同情这位老师,斯人已逝,天堂路远,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