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人 二区
›
高级会员区
›
学者专栏
靠农民工撑不起中国工业未来的天
楼主
张建平
40191
283
收藏
2009-11-12
谈论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历史,“农民工”一词是绝对无法被回避的。毋容置疑,数以亿万计的农民工的存在,的确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它推动和解决的并不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民工所推动的产业基本上都不属于现代工业的范畴,而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推动的是“中国制造”而非是“中国创造”的发展。因此,还远不到为“农民工”唱赞歌的时候。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需要一支技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基础。农民工亦工亦农的双重身份,使得其稳定性非常之差。“亦工亦农”尚且不是农工并重,在这种双重身份之下,大多数是以农为主兼顾做工,农忙务农农闲做工。所以务工就是这个人群的一个副业,是一个职业补充,在农忙季节里,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抢种抢收,而工业生产一贯的进度计划性、交货期合同化的准军事化运作方式被抛弃在一边。
由于做工仅仅是农闲时的一个副业,因此,在技术技能的提高接受技能培训方面农民工的态度与完全的产业工人相比是不大相同的,他们表现出相对的冷淡。一方面很多人基础太差听不懂学不会,另一方面没有靠技能吃饭的心思。而那些积极肯学的往往是不再打算返乡希望成为一个永久的产业工人的人。
我们近来常听说技术工人如何短缺、如何高价都聘请不到技术工人的抱怨,但抱怨之声多来自民营中小企业。其实,农民工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造成技术工人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是技术型劳动力的消费市场,但却并不是一个技术劳动力的培养场所,几乎全是只用不育。
为何民营中小企业不去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因为中小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本身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而非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领域,实际上没有属于企业的一支员工队伍存在,企业处于激烈竞争当中,市场波动剧烈,企业的很多行为都是临时抱佛脚的短期行为,从老板到员工都对企业的长期稳定缺乏足够信心。即便是有些企业愿意自己投入力量去培养技术工人,一旦出师十有八九就跳槽走了,变成了给他人做嫁衣,如此一来,员工培训就变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作为农民工的主要就业场所,中小民营企业能立于企业之林与大型企业并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成本较低,这种管理成本的压缩包括了对员工技能培训的弱化甚至干脆放弃,有些企业宁愿把因此节约的费用转化为外聘技工的工资。但既便如此,这样的企业也难以给聘来的工人以稳定的感觉,冲着高薪而来的技术工人往往缺乏稳定性,频繁跳槽就是一个信号,这种劳资双方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很难为企业发展形成技术积淀。
中国产业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剩余。在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存在着庞大的、原有的产业工人的变相或真正失业问题。因此,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的社会意义,充其量是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以及提升了整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农民工对就业岗位的争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原有的产业工人的产业技能的高超,而是因为他们的廉价,这实际上已经让农民工成为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柠檬”,形成劳动力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状况的根源也不在农民工自身。农民工当中的一大部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青年人),本身具有永久职业转型的愿望的,他们并不喜欢这种农不农公不公的不伦不类身份,他们背井离乡抛家离子心中原本的希望就是能够在城市当中寻找一片稳定的立锥之地。一旦自己可以立足,他们往往还会把家人也接到城市里生活。但现有的各种政策并不利于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形成非常大的阻碍和排斥,在方方面面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立足与发展。“农民工”一词本身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缩略语。
农民工的职业不稳定性与企业生存的不稳定性,形成了正反馈式的恶性互动,都在加剧对方的不稳定性。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无法稳定发展,而没有稳定发展的企业,又使得愿意安心稳定的农民工也难以把企业当作久留之地。
和户籍政策有关的农业政策同样对城市化进程形成拉锯之态。每农业政策的改善,就会对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农业政策的起伏也是造成民工潮或者民工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我们习惯用农民工返乡来诠释农业政策的改善的时候,我们也要认识到,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这些角度看,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生产力的真正解放以人口的自由流动为标志,而人口的自由流动,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踏入现代化进程的开始。何时务工的稳定务工,务农的专心务农,才是政府在工业与农业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个平衡。现在是到了考虑如何促成中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大规模永久性转型问题的时候了,而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恐怕首先要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开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woshiliuwenlong
2009-11-12 12:19: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mingjingfeitai
2009-11-12 14:18: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方久灵
2009-11-13 00:04: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将最终为产业工人所取代。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solar731518
2009-11-14 22:06:19
话是那么说,真正的问题在于打破这个现有机制时,如何去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ycysos
2009-11-15 21:09:10
“务工的稳定务工,务农的专心务农”有道理。
原来的农民转变成工人需要培训,很多做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很长的路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huqch
2009-11-23 22:39:01
先顶再说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liyinling
2009-11-27 15:52:42
存在即道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nuoya1206
2009-12-19 18:42:52
可怜的农民工兄弟 被这些奸商拉来做房地产泡沫的炮灰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提刀傻子
2009-12-22 12:08:15
先给农民工下个准确的定义再论吧。不然,仅局限于“亦工亦农”的特征是不是有失偏颇?
中国工业的未来还是在农民工!
中国现有的发展体制决定了中国未来50年仍只能处于利益链的最低端,这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没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工行列,未来中国工业的机会在哪?我太傻瓜,看不到。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huochong
2009-12-22 20:56:24
所以要把农民工变成工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谁呀
2009-12-26 12:08:49
改也好,不改也好,应该有一个共识,不管这个社会发展还是停泻, 底层人是往往都是最不公平的, 既然怎么样都不公平!不如做些真正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成天拨画自己的帐本,给人看有什么意义?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3楼
qlanzx
2009-12-26 15:20:26
现下是很困难的!趋势而已。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4楼
zhuic1001
2010-1-5 14:41:03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zhuic.com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5楼
zhuic1001
2010-1-5 14:41:42
先给农民工下个准确的定义再论吧。不然,仅局限于“亦工亦农”的特征是不是有失偏颇?
中国工业的未来还是在农民工!
中国现有的发展体制决定了中国未来50年仍只能处于利益链的最低端,这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没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工行列,未来中国工业的机会在哪?我太傻瓜,看不到。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zhuic.com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6楼
cgt3720
2010-1-5 14:44:17
估计这种情况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7楼
hitcolder
2010-1-5 14:58:24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也快到尽头了,啥时候人口开始下降了或许那时候人也开始值钱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楼
尐達嚤
2010-1-5 14:59:16
先顶再看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楼
xiaosafeiyu
2010-1-5 15:11:20
高校扩招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就是这个有争议的话题将会在未来一两代人时间内解决技术劳动力短缺问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楼
none22
2010-1-5 15:12:29
无论如何,勤劳的中国人还是把中国建设起来。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
,28804,1946375_1947252_1947256,00.html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1楼
acbcyxj
2010-1-5 15:33:40
此言差矣,中国的现在的发展阶段,就是“黑心资本家”的原始积累阶段,原始积累就是最大化的压榨人的剩余价值,不要长远,不看未来。农民工非工非农的社会地位是他们如果要生存,就要被压榨。国家在5-60年代通过国家机器压榨农民,获得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原始积累;今天资产阶级,权利资本又在进行对农民的二次掠夺,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
农民工,农民,养育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母亲,我们应给对他们给以敬意,正像时代周刊所做的。他们本不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脊梁,但是60年的发展,国家先富起来,一部分先富起来,大部分正是来自他们创造的价值。“他们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
请问你又创造了多少,又消耗了多少?你的那个群体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2楼
anjing_804
2010-1-5 16:24:43
随着农村土地被一步步的侵吞,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但是他们的工作是最低级的,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力,透支自己的健康,希望国家予以关注耕地与农民的切身关系,不只是谈农民工问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3楼
wshywstc
2010-1-5 16:25:48
肯定是有问题的 但也没这么恐怖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4楼
machun524
2010-1-5 16:34:07
既然已经存在很久了 那必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靠自己自身去发展 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5楼
csw1983pk
2010-1-5 16:52:45
但是农民总得有个出路吧
生产率的变化让农民多余了,总得有个解决办法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6楼
caiyunzl86
2010-1-5 16:55:37
城乡户籍制度不改革,农民工这一词将长期存在,时间点是由ZF来决定的。农民工心底的呐喊,我们的政府官员是否又听到了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7楼
myloveisyuepan
2010-1-5 17:00:02
期待刘易斯拐点的尽早到来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8楼
meus
2010-1-5 17:32:27
慢慢来吧,急不来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9楼
hock
2010-1-5 18:30:27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0楼
suthy2008
2010-1-5 18:36:36
中国13亿人口,11亿左右是农民,中国的未来他们还是主力军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至第
页
相关推荐
李毅中:2010年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难和挑战
奇瑞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求中国工业园区年鉴2011
中国工业化进程能源保障时空协调过程研究
新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历程
中国工业炉节能减排现状及将来趋向分析
【工业4.0晚起步根源】是什么造成中国工业4.0推迟了整整10年?
中国信通院-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_50页_3mb
中国企业互联网使用情况数据(中国工业企业2001-2010)
2021-2027中国工业便携式工作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栏目导航
学者专栏
学道会
博弈论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热门文章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同程商旅】中国企业出海差旅研究报告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就报告
智算无界AIDC的超越和重构2025
2000离散数学习题精解
当社科基础理论重大理论发现的时候
【24重磅,自用整理!】2000-2024上市公司投资 ...
2025年我国医药航空冷链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数据、报告(2005-2023年)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