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45 3
2009-11-16
2009年11月16日 11:20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在应试教育方面得不到改善,教育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国社会的学历崇拜是教育问题的根源。”
  连日来,安徽11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就“钱学森之问”致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消息,已经成为轰动全国的热点话题,除了在高校教授中产生较大反响外,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国内多家媒体也全文转载了相关报道。
  “本人是贵报的忠实读者,贵报刊登的《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给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反思呢?”在众多讨论“钱学森之问”的来信来电中,一封署名“一个小百姓”的信件,尤其让人深思。信中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数量上绝对排在世界前列。“那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又是在哪呢?估计现在连小学生也能挂在嘴边——应试教育。如果这方面得不到改善,教育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
  安徽省两届人大代表、合肥学院教育系美术教研室主任郑小能先生认为,当前高校里存在教师队伍重“硬件”、轻“软件”(过分看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科研成果重级别、轻探讨,师德建设重宣传、轻实效,如此等等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具备科学、人文和艺术三个要素。但实际上,高校师生理科不文、文科不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虚而不实,教而不化。”
  北京的“雨寒”给新安晚报发来电子邮件说,“要想解决钱老的这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快新制度的出台,进行彻底改革,让学习的主体—— 学生真正地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学习、生活!而在当前的中国,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制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人文素养的培养!希望这次讨论能真正推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社会的学历崇拜是教育问题的根源。”合肥一所中学的老师王敬东说,由于对学历的过度追求,现在的孩子从上学那天起,上大学就是惟一的目标,全面发展和特长被忽视,畸形发展成为必然。可怕的是这种畸形发展覆盖了几乎全国范围的所有中小学生。应试教育使教育的本质被异化,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可持续性发展教育被抛在一边。记者宫礼 袁星红 陈哲 李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6 12:21:47
我更关心的是,钱老所提的中国的创新问题。

创新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社会风气中的整体人群的习惯和个人习惯。但我们的环境是“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灭”;是循规蹈矩。偶尔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大变革的时代会有些天翻地覆的创举,但随即而来的秩序的重建、稳定和巩固。纵如象稳坐中国流氓史头把交椅的刘邦,不也很享受前朝的品秩如山?!而一旦有了异类,革命成功却还要坚持革命,却反而为全国人民所难容。比如像文化革命和它的发动者。

至于教育问题,制度因素不过是表象,深层次问题仍然是教育工作者倚老卖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这三个词可能很多人觉得重了,但如果我说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20年没怎么变过,相信大家都会同意。
鄙人,非常反对韩愈,尤其是他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太多中国教师信心满满地要求自己“给学生一杯水先得有一桶水”,何其自得意满?其结果就是中国人的知识一桶倒成一杯、一杯倒剩下一盏、一盏倒剩几滴,看看我们考据学多么发达:按、注、疏、解、释……其他国家恐怕没这么多词汇相对应吧。

鲁迅先生说,有什么稍稍显得特殊,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12:22:48
让私人办学,放开竞争才是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12:23:38
我们是过来人 为了下一代要努力奋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