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三》
一个风控人员的修炼,因字数限制,写不下了,就新开一帖。
上次提到了风险人员,尤其是偏前业务的人员要训练的软技能,我这边举几个日常的例子。
举例1:比如某上市公司要质押股票融资:
1、经查看近3年财报,发现该公司基本面略弱。
2、经量化模型分析,得分较高,约有4-5折质押率。
3、经过尽调,发现该公司大股东年内涉及一笔民间小额贷款的借贷诉讼。
推理过程:
第一,根据经验,并结合1和2,判断该公司状况良好的概率50%。
第二,根据3,即大股东在控制上市平台的前提下仍然涉及民间还款纠纷说明资金链紧张。(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国内掌握上市平台的大股东等于手握印钞机)
若该公司初始状态不好概率为50%,则状态良好情况下大股东涉及小贷诉讼的概率20%,状态不好情况下大股东涉及小贷诉讼的概率80%,根据贝叶斯定理估算:大股东如果涉及小贷诉讼,则上市公司状态不好的概率为:80%。(此处的推理实质是当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涉诉民间小贷时,把对状态不良的概率为50%的初始判断,修正为出现此类事件下状态不良的概率为80%)
结果:约一周后该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件。
///////////////////////////////////////////////////////////////////
举例2:乐视网。
个人在15年对乐视网已经提出了重大质疑,论坛里就有我15年写的文章。因我所在机构风控相对谨慎,没有投资任何涉及乐视网的业务,这在今年相比于很多泥足深陷的同业机构,算是一个利好。
1、经查看其历年财报,发现该公司基本面很弱。
2、使用我自己的自由现金流模型比对,三个核心问题回答都是否。
a) 是否赚钱?否
b) 赚钱的趋势是否可以持续?否
c) 风险有多大?自融、滥融、滥担保、风险极大。
3、逆向思考:根据模型为了维持乐视网当时的股价,其自由现金流必需3年内转正且增长要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10年自由现金增长57倍,考虑到PE对自由现金的放大倍数,市值可能增长的更快。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呢?现有的上市公司中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样本数近3000家,几乎没有,意味着即使有也是概率极小。这等价于告诉我们:乐视会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吗?大概率不是哦!贝叶斯!!!贝叶斯!!!
/////////////////////////////////////////////////////////////////////////
举例3:一家煤化工上市企业连续两年亏损被ST,同时因资不抵债进入债务重整。国内搞债务重整的思路往往是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用于偿付债务或用转增的股票向新的投资人融资支付债务,2)剥离亏损业务的资产,3)放入赚钱的业务(资产重组)。
1、概率论:如果一件事情有多个前后嵌套的环节,即使每个环节的成功概率是80%,4个环节后成功的概率也只有40%。这里环节包括:资产剥离、转增股本引入偿债资金、有点小业务维持上市公司的壳、注入赚钱资产。2和4难度较大(概率低),1和3难度较低(概率高),最终的结果是希望股价上升,投资人、债务人、债权人等实现双赢。
2、心理学:利益团体在危机时如何决策?自利。考虑到资本公积转增出来的股本都是流通股,一旦市场风险增加或股价不利,会有大量的卖盘,高大上的说法叫止损,其实就是一种捞回一点是一点的心理。
3、演化和动机观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是一家破产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和人员经过长期演化已经适应了旧的体系、观念和利益划分方式。破产企业因为是国企,新进入者做到市场化的处置有很高的难度,即市场化处置人员和冗余部门,但不破不立。新进入者如果不能大概率赚钱,或者麻烦比利益多,接手的欲望就会很低。(大家可能对90年代初大大量员工下岗(失业)现象记忆犹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后面国企之所以能焕发第二春,跟当时的这波处置有很大的关系)。
结论:目前的观察是当初出具的否定意见基本是对的,该企业未完成资产注入,即未找到接盘人,股价基本在转增价附近,预计会跌破。
-----------------------------------------------------------------------------
《续一》
已经介绍了风控需要培养的长期软技能,下面就来谈一谈硬技能,根据我跟人的从业经历,需要培养的包括:
1、熟悉你的市场。市场是一个广义的词,这里包括市场里的机构(玩家)、市场里的产品、市场里的基本规则、市场里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内容。从深度来说,你的主战场要足够深入,这样才能见人所未见。从广度来说,要有足够的覆盖,因为市场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要善于借助不同市场的情况来验证自己的一些判断。
2、熟悉你的工具。取决于工作的具体领域,工具包括模型、程序和算法、财务知识、税务知识、自己工作里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我自己为例,我主要负责资本市场业务的审核,所以我的需要的工具是财务知识、证监系统的法律法规、基于工作需要和经验开发的财务模型(股票定价模型、股票质押模型、债券评价模型等)和一些思维和概率模型。
工具也要注意更新,比如新的监管规定出来,则需要跟进学习,同时更新模型的参数和假设,以便反应新的信息。以我自己为例,使用的股票定价模型最早是基于自由现金流开发的(基于公司永续运营的假设),后来进一步改进,增加了相对估值法,增加了对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即,公司的非持续运行角色,而是考虑了公司作为投资人的角色)。目前估值模型已发展到第9版。
3、扩大你的信息渠道。信息渠道的来源可以是公开媒体报道、行业协会、朋友圈等。证书无论是CFA、FRM、PRM等等,我个人觉得最大的价值是用来筛选人员和设定门槛,其次增加了信息渠道。至于证书认证中学到的知识,还是要有选择性的学习,随着工作经验的累计,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标准理论和实际是格格不入的,或者说,游戏完全不是这么玩的。扩大信息圈的另一优势是,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自己样样精通,如果你面临一个问题时能够知道谁能够解决,或者什么方法大概可以解决,这也已经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了。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