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灵巧的人终生劳累,有智慧的人总在为各种事情忧虑,只有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的人才一无所求。
这两句原义是阐发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认为人活在世上,常为功名、利禄、势位等外物所累,终生忧劳,不得安宁。只有那些清净无为、物我两忘的人,因为没有追求,无所用心,所以无忧无劳,达到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绝对自由。
现在多仅用字面上的意思,形容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因为会干各种事情,所以终生劳累不已。那些有知识的人,因为懂得许多道理,所以终生为各种事情烦扰心神。其有那些一无所能的人,反而显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这些“无所求”的“无能者”,在今天看来是庸驽不足取的。
然而,在我们的管理中,真的是能者自取其扰吗?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日常管理中的一些场景:不少领导布置任务,分配工作时,习惯于搞“能者多劳”,往往把艰巨的任务交给能力强的同志,把简单的事情留给能力不突出的同志。当您遇到一个棘手的事情时,无论销售口还是技术口,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是您手下一向所向披靡的“大将”还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小兵”?抑或您大事小情都让“能者”去“劳”?
无可非议,麻烦的事,棘手的事,让“能者”去办会把事情完成的更好,完成得更有效率?但“能”者真的就应该过多的承担这些额外的任务吗?但是您有没有考虑到“能者”的过“劳”死?您有没有考虑到团队的整体水平?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管理者,是在罚勤奖懒。
让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看:
一、能者的承受力
现代人活着,也许确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不是正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现在职场中的“能者”,就像一个灭火器,哪里需要往哪冲;其他同事遇到不想做的、做不了的事情就往“能者”这里甩。结果别人加班自己加班,别人休假自己还是加班;工作做好了是应该的——“能者”嘛,做不好就要被议论——“这也叫“能者”?”升职加薪机会不多,工作多了总会犯错误,一不小心就要被人抓住小辫子,不如不揽那么多事情还安全一些。于是,“能者们”开始隐藏自己的锋芒,推脱“份外”的工作,研究起政治的套路……一批又一批“能者”就这样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人都是有承受限度的。更别提除了工作,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能”者也同样。不要说什么一份付出一番收获,做得越多收获得越多的话。这就是一剂精神毒药,欺骗别人也麻痹自己。生活没有绝对的公平,职场更是如此,看看您的薪资组成,奖金比例,真的是做得越多,拿的越多吗?我想,更常见的是:干的越多错的越多。
二、能者的自我提升空间
“能者”之所以成为“能者”,是其平时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之故。长时间让“能者”多劳其实不利于“能者”自身的发展。
如果让“能者”整天忙于大事小事、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总结提高,没有时间学习“充电”,没有时间休整恢复,迟早“能者”也会退步,如此这样,谁还愿意成为“能者”呢?
三、所谓“庸者”的成长
大事小事、难事苦事都让“能者”去“劳”,能力弱者则无事可干,缺乏锻炼提高的机会,不仅会产生“天生就无能”的悲观情绪,而且会产生“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依赖思想,让弱者更弱。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你有没有真正提供让员工成长提高的空间和环境?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员工的长处,用人所长,也要能够学会给员工提供和创造学习,成长的机会,不能完全依靠员工的自我意识去自我提高,人都是有惰性。
(当然,现在也是一个人才过剩的年代。做得不好就要被淘汰,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涉及小生想探讨的另外一个话题:管理者应该趋利还是趋义。此处就不再多说。)
四、团队的平衡
长时间让“能者”多劳,也不利于内部平衡,“能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而“庸者”却整天无所事事,“能者”则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和埋怨情绪,能力弱者也会产生“领导不看重我”的失落心理和不满情绪。
人不是光为钱活着。也许都有一段时间是在为钱奋斗,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无论是“能者”还是“庸者”,都会关注钱之外的东西。而所谓的能者多劳,恰恰是最容易导致团队成员心理不平衡的因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您的团队中的“能者”,由于种种因素离开之后,这种团队的不平衡的恶果将会即时显现。“能者”走了,后续的接替又得不到及时的跟进,势必将出现人才断层,此时,你只要让自己埋下的炸弹把自己炸死。哪怕您自己也是一个能者,同样会让你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
五、员工的自我调节
我们都到超市购物,看看我们排队交款的情况我们就知道。我们都会潜意识的找寻排队人数最少的那一队去排。这样自然而言,所有的队伍都会自我调节到基本相当的长度。
同样,对于员工,对于“能者”和“庸者”,也会自我调节,无非两种调节结果:“庸者”自我向上调节和“能者”自我向下调节。您有没有合适的机制去促进“庸者”的自我向上调节呢?如果出现“能者”的自我向下调节,那么您的好日子也许就到头了。
也许您会说:我可以树立榜样,让“能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有限制的。就如同一个目标一样,如果这个目标是高不可攀(鉴于现实中的情况,“能者”与“庸者”的差距往往是很大的),那么只能让人望而兴叹,退避三舍。从而往往只能产生的“能者”的自我向下调节,而不会产生“庸者”的自我向上调节。
凡事都应有度,别让“能者”太多“劳”,更别让“能者”过“劳”死。
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能者”的传帮带作用,在工作安排、教育培训、评优评先和比赛活动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方面给能者以适当倾斜,以此调动大家争当能者的积极性,做到“一花引来万花开”,记住:“能者”称号不能当饭吃;也要给能力弱者压压担子、抽抽鞭子,对他们多费心多尽力多培养,大胆赋予他们重任,做到事前有交代,事中有指导,事后有评价,要多给他们鼓励,有所进步要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干事创业的信心。
只有做到合适的度,合适的平衡“能者”与“庸者”的关系,有一个人人乐于充当“能者”的空间和氛围,“能者多劳”才会起到真正正面积极的作用。才能让您的管理水平和您的团队真正走向更高的层次。
您还在罚勤奖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