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日早些时候,笔者发布了关于美国股市暴跌原因的相关稿件。那么,美国股市的暴跌对于中国A股而言有影响吗,影响能有多大呢?正好借着今日休市我们详细的分析一下。在笔者看来,下跌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连续的暴跌、多次的百股跌停,就是不可以理解的。面对近期指数连续的下跌,看着连续跌停的个股,以及惨不忍睹的大盘,你是否也想问问:A股到底怎么了 说好的“牛市”呢?
在这之前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外部市场表现:本周五美股反弹,三大股指均涨逾1%。然而欧股则继续下跌,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下跌1.45%。纵观本周来看,全球股市普遍大跌,美国三大股指均跌逾5%,道指标普500指数创2016年1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下跌5%左右,创下至少自2016年2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亚太股市收盘全线下挫,本周亦全线收跌,日经225创两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尽管美股最终成功反弹,且三大股指均出现1%以上的涨幅但无奈A股并未受此提振。A股市场依旧延续了“跟跌不跟涨”的传统,既前日跟跌后,沪指昨日跌幅一度跌超6%,截至收盘险守3100点;深成指盘中一度跌破10000点整数关口。截止收盘险守10000点;创业板跌破1600点,跌近3%。沪指一周跌近10%,上证50周跌幅达11%。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近来A股的持续暴跌呢。在笔者开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探寻问题的答案。
首先,从外盘角度来看,实际上一直以来A股与外盘的联动效应在历史来看关联度一般,走势相对比较独立。但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特别是2018年开年以来,与外盘的联动性明显同步,特征是银行股的连续大涨,由此内外盘的步调趋于一致。如果从关联上来说,也可以是A+H的传导,目前两地上市的基本都是银行、保险等国企央企,因此H股的调整通过股价影响了A股。
其次,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所言,此番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是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金融降杠杆的政策纷纷出台,有信托资金降杠杆、资管计划降杠杆、股权质押融资需要按照新的规定重新进行规范三个政策与股票二级市场相关。另外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就当前而言如果仅仅把股市下跌归结为金融政策的变动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官方资金对股市的不当干预也是罪魁祸首。
再次,从全年来看,经济稳中向好迹象显现,但下行压力同样存在,对市场总体的支撑还处于观望之中;行业方面,金融监管是去年以来的主基调,这种监管还将持续,并且力度不会减弱。金融监管、去杠杆已经近两年时间了,政策监管因素在2018年不会放松。这也必将导致行业进行洗牌,虽然中长期是利好,但短期发展无疑会受到抑制。而市场的监管中,各种的禁止和打击,使得炒作成为奢望,去杠杆下资金的使用度也会大大降低,抑制大盘和个股的上行;
最后港股跳水只是导火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A股自身身上。A股上市公司本身质量欠佳,特别是在下行空间内的抗跌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股75只的破净数量已经超过2015年8月“股灾”期间的破净峰值。当时,A股处于大幅调整阶段,沪指最低点位接近2850点,破净股数量达54只,创下当时的阶段峰值。具体来看,在这75只破净股中,银行板块属于“重灾区”,破净股数量达到12只,占比为16%(本次大跌前,银行股原本已纷纷脱离破净行列);公共事业、房地产行业紧随其后,破净股数量分别为11只和7只。
未来面对外部市场及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A股未来怎么走呢?稳健的投资者可以等待2月份收盘再看。激进的投资者就跟着热点资金做做个股就行了。比如当前的5G概念,农业板块、旅游板块等,切忌一点的是,在A股市场当中激进不等于激动而顽固不定等于稳健,在当前喧嚣的资本市场当中,如何将自己手中的股票转化为资金我到手里或许才是投资者最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