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06 0
2018-03-31

4045.关于地幔和地表物质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2018.3.31

传统物理学认为地热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裂变,而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来自恒星的毁灭。

一颗恒星的形成和毁灭需要多长时间?重组一颗新星和一个星系需要多长时间?可能远远超过了传统物理学认定的宇宙年龄。所以,传统物理学的许多经典看法经不起推敲。

任何星系、星球的形成都要经历漫长的物质积聚过程,并且是偏电荷物质的对偶积聚,类似光子的形成,原始物质主要是宇宙射线的物质成分和正负电子。经历了一次超新星的爆发,也就是剧烈的核聚变过程,才会重组产生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形成星球的层次现象,对偶产生庞大星系。

星系的形成类似原子的形成:主星庞大、层次众多,星系也相对庞大,二级恒星也会产生自己的星球系统,甚至多级星球系统。系统形成以后,还会聚集正负电荷和偏电荷物质,缓慢成长。成长过程包括相同化学元素的形成和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形成,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形成可能是“渐变”过程,也可能是连续核聚变过程,也就是连续的降温过程。所以,局部的连续核聚变会产生强对流天气和热带气旋的物理效果,对偶影响星球表面的磁场变化和物质运动。

星球表面的冷却壳隔绝了我们对星球内部物质运动的观察,却难以隔绝局部磁场变化的对偶影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星球表面的物质运动间接了解星球内部的物质运动,这是本文所要阐述的新思想,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