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09-12-27 02:39:09
我只知道2012是个骗局=3=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船票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0:22:00
北京天津普降大雪 日降雪量突破1951年以来记录
2010年01月03日20:06

 来源:中国天气网

    快讯:北京天津日降雪量破1951年以来记录

    中国天气网讯 新年伊始,京津冀普降大雪,局地降暴雪。北京天津的降雪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

  1月2日至3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北部等地出现较大范围降雪。北京和天津降雪量较大,降雪主要发生时段集中在2日夜间至3日白天,降雪量普遍有4~8毫米,部分地区降雪量有10~18毫米。其中,北京居庸关降雪量达到21.8毫米,怀柔18.5毫米。河北、天津等地局部地区出现大于10毫米的降雪。

  北京和天津降雪量打破了1951年以来1月份日最大降雪量历史记录(北京日降雪量历史极值为6.2毫米,出现在1989年1月6日;天津日降雪量历史极值为6.6毫米,出现在1997年1月4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21:57:37
寒流暴风雪肆虐北半球 亚欧北美多国交通瘫痪

2010年01月07日01:30新华网




  1月4日,在印度旁遮普邦首府阿姆利则火车站,人们在浓雾中等车。印度警方当晚说,自2日以来肆虐印度北部以及东部部分地区的寒流已导致40多人丧生。新华社发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连日来,寒流和暴风雪强烈袭击北半球,致使亚洲、欧洲、北美洲众多国家交通瘫痪,民众正常生活被打乱,并造成百余人丧生。【各地天气查询
  韩国大部分地区4日遭遇大雪,至下午2时许,首都首尔地区积雪累计超过28厘米。韩国气象厅官员说,这次降雪是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只能以极慢的速度行驶,很多路段成了“巨型停车场”。数名内阁成员当天也因交通堵塞而上班迟到。
  据当地媒体报道,韩国陆、海、空交通运输全面受到影响:7处高速公路出入口被关闭;首尔近郊金浦机场和仁川国际机场的多个国内国际航班暂停或延误;仁川至西海岸的11条海上客运线全部暂停。
  印度北方地区近日气温骤降,致使一些没有御寒设施的贫困者或流浪者被冻死。北方邦警方3日说,在过去24小时内,至少有30人因寒冷天气死亡。此外,2日,10人在一起因冷天大雾引起的火车相撞事故中丧生,并有47人受伤。
  北方邦铁路交通也因大雾等天气原因出现混乱。在北方邦首府勒克瑙,数千旅客3日受困于该市火车站,等待延误的列车班次消息。在北方邦以外地区,大雾导致航空交通瘫痪。
  据孟加拉国媒体5日报道,在过去2周中袭击孟加拉国全国的寒潮已造成至少39人死亡。自寒潮侵袭以来,孟全国范围内医院入院人数持续增加。孟加拉国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寒潮影响,孟加拉国西南部距首都达卡164公里的杰索尔县去年12月26日出现了6摄氏度的低温,这是入冬以来该国出现的最低气温。该国气象部门说,本月还将有至少两股寒潮影响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东北部近日再次遭遇暴雪侵袭,一场暴风雪给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83厘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创下的76厘米的降雪纪录。纽约州一些地区积雪厚度已超过1米。有近10人因寒冷天气死亡。美国南部和东部的数百座学校因天气原因暂时停课。美国国家气象局说,寒冷天气至少会延续到本周末。有关部门警告北部平原居民,气温有可能降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
  据英国气象办公室说,英国正在经历自1981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由于道路结冰湿滑,英国近日交通事故频发。英国汽车协会说,目前该协会已处理了1.5万起车辆故障事件。此外,降雪迫使英国关闭了包括第二大机场盖特威克机场在内的众多机场,而伦敦卢顿机场等一些机场的许多航班也被延误。
  波兰在新年期间遭受寒流袭击,气温骤降至零下25摄氏度,造成13人死亡。据波兰警方说,大部分死者是35岁至50岁的流浪者,他们因醉酒后露宿街头被冻死。
  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侵袭,瑞典近2天气温急剧下降,有些地方的气温已降至最近数十年来的最低点,全国有1万多户居民供电中断。
  据瑞典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北部西博滕省的海马万地区6日凌晨的气温降至零下38.8摄氏度,创瑞典入冬以来最低纪录;东部耶夫勒市的气温降至零下29.3摄氏度,创1942年来的最低纪录;中部厄勒布鲁市的气温降至零下19.7摄氏度,创1987年来的最低纪录;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气温也降至零下20摄氏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5:54:00
这个不是网上总结过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9:27:56
哪儿可以下载被黑客截获的东英吉利大学的有关气候变化的邮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21:01:28
nybjsh 发表于 2010-1-8 19:27
哪儿可以下载被黑客截获的东英吉利大学的有关气候变化的邮件?
我搜索了一下。看不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2:43:47
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二氧化碳引起气候变暖了吗?

最近有一个话题很热闹;那就是气候变暖。全球的领导都集中在哥本哈根讨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好象已经认定二氧化碳就是造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但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地球上每平方米上空平均有10吨多空气,一平方千米上空有1000多万吨,全球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既全球的空气有5100万亿吨以上。而全球所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全部燃烧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过5万多亿吨。难道增加这千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就能让气温上升2---4摄氏度(有的人更夸张的说上升10度以上)吗?这显然不可能。

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了。但绝对没有那么高。这可能是其它原因,如太阳活跃,日地距离变短、人类的余热排放多等。

气温上升2---4摄氏度,海平面是不会上升的:1、海上的冰山融化是不会增加海水的。2、陆地的冰川融化是不多的,可能与蒸发量相当吧。这可以通过一年中的冬夏季节变化来看出,我们都知道,两极地区是全球季节变化最明显的地区,夏季与冬季气温变化在50摄氏度以上。因为那里夏季是极昼,冬季是极夜。所以,夏季冰川大量融化,而冬季又大量凝结。如果能增加海水,那这几天刚好是南极的夏季,海平面应该上升,应该是大量海水从南半球流向北半球。而到我们北半球的夏季,海平面应该下降,有海水流向南半球。但这都没有出现。3、即使上升10摄氏度。南极洲也有绝大多数地方在0摄氏度以下的;而这个温度冰川是不融化的。

那么全球有没有空气问题呢?有,还非常严重,但它是小范围的问题,主要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灰尘)大量增加,矽肺病大量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量增加,酸雨增加。这是非常严重的空气问题,主要在大城市。而环境问题中,最严重的是水污染,特别是地下水污染,但在我国它主要危害农村,所以,很少受关注。

森林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上是人都理解。但怎么增加森林却有许多人不了解(包括绝大多数环保主义者)。增加森林的最有效办法是私有制,让所有的土地都是私人的,任何私人都会让自己的土地披上绿装的;这就是我想不通为什么有那么多环保主义者是左派的原因?难道他们不知道森林减少的原因是土地公有制吗?所以,世界各国的领导如果真的关心环境,应该讨论怎么消灭世界上的公有制制度。把世界上每块土地都确定明确的所有人。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追求自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 08:29:44
这是发达国家维护自己一大独尊、遏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技俩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 08:37:10
基本判断lz是半块。。。

气候变暖是不是骗局,你去北极和南极看看冰块还剩下多少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 08:41:56
太平洋岛国因为海平面升高,国土都快淹没了,某些人居然还在因为北半球下雪而无视南极冰面融化海平面升高的事实。

某些人无非就想说一句:气候没有变暖,这又是帝国主义阴谋遏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不要把无知当神圣。稍微睁开眼睛看看大海,看看天空,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 19:47:46
美国的石油企业在竭力掩盖全球变暖的真相,确实也用一些数据遮盖了一些人的眼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9 22:14:18
联合国气候报告有误:喜马拉雅冰川融化系猜测

2010-01-21 10:51:53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近日有媒体披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存在问题。委员会副主席让-帕斯卡尔·范伊佩尔塞勒日前承认,报告所表述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的断言是错误的

科技日报报道 在去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曾有人在盗取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子邮件后爆料,该中心的科学家涉嫌故意修改数据支持全球变暖的论点。而中心的负责人正是联合国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相关章节的主要撰写人之一。此事件当时被媒体热炒,称为“气候门”事件。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媒体披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中的数据也存在问题。委员会副主席让-帕斯卡尔·范伊佩尔塞勒日前承认,报告所表述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的断言是错误的。

近来,一些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提出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将消失于2035年这一时间数据提出了异议。核实后的结果是范伊佩尔塞勒副主席出面向媒体表示,该断言并不正确,可能需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融冰断言粉墨登场


那么,喜马拉雅山冰川将于2035年消失的断言又是如何登场的呢?印度每日新闻和分析(NDA)机构19日报道的消息为人们提供了答案。据该机构报道,印度冰川学家赛义德·哈斯南在1999年接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由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原因,(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缩小,其总量在未来40年至50年中将会减少。

然而,哈斯南说,他从未在任何研究文章中提出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没有给出过2035年这个时间数据。他认为时间是杂志记者写的,并表示科学研究与杂志报道写作不同,他无法掌控错误引用自己观点的记者。

《新科学家》杂志对喜马拉雅山冰川消失的报道并没有直接为IPCC的报告所引用。有消息说,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WWF)“担当”了两者间的桥梁。根据杂志1999年的报道,WWF在其2005年的研究报告中说,至2035年时,喜马拉雅山冰川总覆盖面积将从5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0平方公里。不幸的是,该说法被IPCC用于了2007年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退缩的速度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其在2035年或更早些时候消失的可能性极高。”

质疑之声早有所闻


事实上,对于IPCC报告引用喜马拉雅山冰川消失断言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只不过反对的声音被忽视了。负责报告中其他部分的科学家、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的格奥尔格·卡泽尔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他在2006年报告还没有出版时就警告说2035年的时间数字不正确。但是编写报告亚洲部分的人员并没有对他的警告做出反应。

而对2035年这一时间数字的再次争议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准备阶段,当时印度政府内的不同派系就喜马拉雅山冰川的情况给出了各自的观点。2009年12月,4位著名的冰川学家准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布他们的公开信,阐述喜马拉雅山冰川在2035年消失是不可能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杰弗里·卡吉尔曾对英国广播公司说,如果考虑到喜马拉雅山上200米至300米厚的冰川,而融化速度为每年1米或2米,200米厚的冰川不可能在25年内完全消融。
直到最近,印度环境部长兰密施要求IPCC解释引起恐慌的2035年时间数据究竟如何得来,才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然而,尽管范伊佩尔塞勒认为评估报告中203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将消失的断言有误,他也表示,报告中提出的人类排放温室效应气体行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整体构架不会改变。并认为,此次断言之误和“气候门”不会影响公众对气候科学的可信度。他说:“看不出长达3000页的报告中出现一个错误会如何影响整个报告的可信性。有些人会试图利用错误来损害IPCC的公信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发现、解释以及改正错误,反而会增强IPCC的公信力。(本文来自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毛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0 23:06:42
联合国气候报告有误:喜马拉雅冰川融化系猜测

2010-01-21 10:51:53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近日有媒体披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存在问题。委员会副主席让-帕斯卡尔·范伊佩尔塞勒日前承认,报告所表述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的断言是错误的

科技日报报道 在去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曾有人在盗取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子邮件后爆料,该中心的科学家涉嫌故意修改数据支持全球变暖的论点。而中心的负责人正是联合国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相关章节的主要撰写人之一。此事件当时被媒体热炒,称为“气候门”事件。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媒体披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中的数据也存在问题。委员会副主席让-帕斯卡尔·范伊佩尔塞勒日前承认,报告所表述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的断言是错误的。

近来,一些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提出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将消失于2035年这一时间数据提出了异议。核实后的结果是范伊佩尔塞勒副主席出面向媒体表示,该断言并不正确,可能需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融冰断言粉墨登场


那么,喜马拉雅山冰川将于2035年消失的断言又是如何登场的呢?印度每日新闻和分析(NDA)机构19日报道的消息为人们提供了答案。据该机构报道,印度冰川学家赛义德·哈斯南在1999年接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由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原因,(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缩小,其总量在未来40年至50年中将会减少。

然而,哈斯南说,他从未在任何研究文章中提出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没有给出过2035年这个时间数据。他认为时间是杂志记者写的,并表示科学研究与杂志报道写作不同,他无法掌控错误引用自己观点的记者。

《新科学家》杂志对喜马拉雅山冰川消失的报道并没有直接为IPCC的报告所引用。有消息说,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WWF)“担当”了两者间的桥梁。根据杂志1999年的报道,WWF在其2005年的研究报告中说,至2035年时,喜马拉雅山冰川总覆盖面积将从5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0平方公里。不幸的是,该说法被IPCC用于了2007年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退缩的速度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其在2035年或更早些时候消失的可能性极高。”

质疑之声早有所闻


事实上,对于IPCC报告引用喜马拉雅山冰川消失断言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只不过反对的声音被忽视了。负责报告中其他部分的科学家、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的格奥尔格·卡泽尔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他在2006年报告还没有出版时就警告说2035年的时间数字不正确。但是编写报告亚洲部分的人员并没有对他的警告做出反应。

而对2035年这一时间数字的再次争议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准备阶段,当时印度政府内的不同派系就喜马拉雅山冰川的情况给出了各自的观点。2009年12月,4位著名的冰川学家准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布他们的公开信,阐述喜马拉雅山冰川在2035年消失是不可能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杰弗里·卡吉尔曾对英国广播公司说,如果考虑到喜马拉雅山上200米至300米厚的冰川,而融化速度为每年1米或2米,200米厚的冰川不可能在25年内完全消融。
直到最近,印度环境部长兰密施要求IPCC解释引起恐慌的2035年时间数据究竟如何得来,才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然而,尽管范伊佩尔塞勒认为评估报告中203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将消失的断言有误,他也表示,报告中提出的人类排放温室效应气体行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整体构架不会改变。并认为,此次断言之误和“气候门”不会影响公众对气候科学的可信度。他说:“看不出长达3000页的报告中出现一个错误会如何影响整个报告的可信性。有些人会试图利用错误来损害IPCC的公信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发现、解释以及改正错误,反而会增强IPCC的公信力。(本文来自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毛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1:44:32
这是我在所有媒体上见过的最严谨的气候变暖怀疑论,很少有媒体能说这么有良心的话,更少有个人能够不破口大骂地推翻气候变暖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23:47:13
论题有点大,不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23:53:32
一切皆有可能,特别是有利益交织进去之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5 15:10:34
好啊,这是最近突然变得很热的话,也不知道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9 00:40:09
受益匪浅,气候变暖核心证据-温度数据造假一事之前了解过,没接触过相关研究,不做任何评价... ....
赞同端老师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9 10:44:47
楼主,你的观点呢,不要单单转载别人的东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6 00:13:20
1351533 发表于 2010-5-29 10:44
楼主,你的观点呢,不要单单转载别人的东西啊
我的观点很鲜明:

一。怀疑气候变暖;
二。不赞成二氧化碳增加使气候变暖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6 05:50:25
楼主洋洋洒洒地论述了气候变暖的科学骗局,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我赞成楼主的大部分观点,但有的观点不敢苟同。我认为: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只能适当利用冰川融雪,开发水利资源而不是水电资源。二、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但它却不能改变地球的气候。三、人口政策必须严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0 12:08:2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 12:20:59
今年六月以来北半球高温难耐 南半球遇罕见寒冷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8月01日02:14



  7月28日,莫斯科,一名戴面具的男子在喷泉内降温。

  俄罗斯人是应付严寒天气的行家,然而今年夏季前所未有的高温,却让“扛寒高手”们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乱。受到高温炙烤的不只俄罗斯,进入六七月份后整个北半球都陷入了高温恐慌。同时,本来气候温暖的南半球却比往年冷得多。地球为何北热南冷?由于气候成因过于复杂,现在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但是,分析人士无不担忧地指出,这种极端天气有可能在未来持续下去。

  今年夏天,北半球普遍高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指出,今年的6月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份。在一片高温的恐慌中,俄罗斯这个历来以严寒著称的国家,在这一轮的酷热中受灾颇重。

  莫斯科气温创130年来新高

  从6月份开始,俄罗斯不断刷新温度纪录。以西伯利亚东部城市奥伊米亚康为例,这个世界上最冷的城市冬季温度可以低至零下32℃,然而近日这里的气温竟然高达零上32℃。7月26日白天,莫斯科气温达到了130年来的历史最高温度37.2℃,此前的最高纪录是36.8℃。

  整个夏季俄罗斯都备受煎熬。森林大火在各处爆发,从远东到乌拉尔山脉都发生了火灾。莫斯科郊外的沼泽因气温过高而造成多处起火,火灾引发的烟雾笼罩了莫斯科,久久无法散去。专家估计,莫斯科的烟尘天气或将持续两个月至两个半月。莫斯科一家卫生机构预计,在莫斯科市内穿行几个小时,吸食的烟尘浓度相当于吸了两包雪茄。

  由于普通莫斯科家庭均没有安装空调,对他们来说这个夏天无异于一场噩梦。仅在6月和7月份,就有超过两千人在俄罗斯的各处河流和水库游泳时溺亡。仅在莫斯科,溺亡的人数达到去年的三倍。

  酷热令俄罗斯遭受近40年来最大干旱。目前,共有23个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000万公顷农作物绝收,这相当于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

  在莫斯科郊区的比什洛夫斯基渔场,鱼商伊万·提尔金说,农场本计划收获100吨鲑鱼,但没想到由于高温导致水温过高,几乎三分之一的鲑鱼死亡,而幸存的鲑鱼中还有30%由于状态糟糕,只能用于制作鱼粉等低附加值的产品。“这种情况难以置信。”提尔金表示,“从来没有一个夏天像今年夏天这样,从来没有!”

  数据显示,持续高温干旱还使得世界最深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水量下降了37%。

  北半球普遍高温难耐

  令人难以忍受的酷热不仅发生在俄罗斯,也发生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北半球国家。

  6月份的华盛顿,37℃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了整整18天。另有数据显示,在华盛顿、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三地,至少有24人因酷暑而死亡。在马里兰州,一名20岁青年在骑自行车时因心肌梗塞猝死,医生怀疑他是由于天气酷热导致中暑而死。

  在希腊,雅典附近的森林大火导致希腊全国气温居高不下,当地不得不出动消防部门、直升机和飞机进行灭火。

  即便是凉爽的北欧地区今年也一反常态。7月初以来,芬兰南部海门林纳地区13日气温高达34.2℃,创下1934年以来的高温纪录。

  在加拿大和日本等国,高温和酷暑同样炙烤着大地。据悉,近万名日本人因中暑而被送入医院,其中57人死亡,死亡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在加拿大首都多伦多,近日气温高达34℃,月初的大停电更是打乱了多伦多数百万市民的生活节奏。

  全球下半年可能凉快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指出,这种气候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全球能耗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在持续上升。

  但是,美国气象预测公司AccuWeather的乔伊·巴斯塔迪认为,下半年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全球气温将逐渐回落,并变得凉爽起来。

  本报记者 颜颖颛

  链接

  南半球遇罕见寒冷


  秘鲁 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至多年罕见的低值。南部(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越往南越冷)一些地区甚至只有零下23℃,首都利马只有8.8℃,创造了近50年的极值。秘鲁全国已有数百人冻死。政府于7月24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阿根廷 至少有26人因天气原因而死亡。该国北部地区甚至出现低于冰点的温度。

  玻利维亚 东部城市圣克鲁斯气温一度降至3℃,为过去29年来最低气温。

  南非 强冷空气侵袭全境。举办世界杯赛的9个城市中,最低气温都达到零下。(综合)

  探因

  北半球酷热与全球变暖有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是自1880年开始进行气象数据记载以来最热的一个月。这也是记录上的连续第4个最热的6月份,这引发了人们的猜想———明年的6月份是不是会成为第5个最热6月?今年这种极端气候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对此,专家给出了多种说法。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员杰伊·劳里莫尔7月16日表示,全球今年上半年的气温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环保学者杨斌表示,北半球高温不能用单独的因素来解释,因为气候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但近些年来的全球变暖跟这次高温也有关系。因为正常情况下,北极地区会带来大量冷气团,冷气团南下,从而调节整个北半球的气候因素。然而近些年来,北极冰帽大幅缩减,冰川消失,这会影响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局部地区升温,进而影响洋流。因此,短期内大幅度的气候升温跟全球变暖有关系。

  美国气象预测公司AccuWeather的长期趋势预测员乔伊·巴斯塔迪则表示,“我们目前的酷热是因为处在一个自然循环的顶点。”

  对于这种说法,杨斌表示,科学界存在一种争议,认为地球的气候异常是进入一个新的冰川期的前兆。我们现在处在间冰期,而从间冰期进入冰川期,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征兆。但从取样来看,即便是以往的间冰期,也没有现在热,当时全球的平均温度也比现在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 20:42:44
看过了。谢谢推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 22:25:38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23:30:42
英国进入“小冰河世纪” 遭遇300年来最寒冷天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30日14:55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9日报道,英国12月份的气温已经达到史上最冷水平,平均温度已经接近零下1摄氏度,比以往平均温度低6摄氏度。英国天气预报员称,英国正在陷入“小冰河世纪”,不久后将迎来300年来最寒冷天气。

  英国气象局天气预报员警告称,英国正面临327年以来最寒冷天气,1月份和2月份将比往年平均气温更低,英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更多降雪,“小冰河世纪”将持续到明年3月中旬。今年冬天是自1683年和1684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当时整个泰晤士河都被冻结,人们可以在冰上演木偶剧、摆上食品小摊、赛马以及打冰上保龄球等。

  正常情况下,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会让英国这个岛国的冬季很暖和。但是北大西洋高气压阻挡了正常的西风,将暖风带往爱尔兰,而寒冷的北极气流掠过英国,带来寒冷和冰雪。(杨柳)

  作者:杨柳 (来源:国际在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 14:45:29
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偶不信是骗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 14:49:04
哥本哈根会议的时候,不是被揭露了嘛,说是什么东英吉利大学的研究成果,我记得财经狼眼里有讲这个的一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8 13:42:38
英国创25年来11月历史低温2010年11月30日21:3111月29日,寒冷和大雪继续侵袭英国。威尔士和北爱尔兰28日的气温创下历史新低,当局继续发布恶劣天气警告。



英国大雪http://news.cntv.cn/album/20101130/100040/pic_show_js.shtml#g=xml%2Fgroup-100040.xml&p=0113010059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3 14:30: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