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珠(lzzscsj)
2009年,中国经济面对外需下降的经济形势,经济增长依靠出口增长的条件被削弱。中国经济要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以内需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已成必然之势。在国家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这种政策性的经济增长,助长了中国经济普遍性的行业产能过剩。如果依靠产能扩大来带动中国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只能造成低水平的量的增长,而对中国经济运行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品质没有明显的帮助。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只能造成中国经济走向大而不强,增量而不增品质的经济低水平增长。如何将中国经济从量的增长方式逐步过渡到质和量的共同增长方式,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经济运行结构调整得好,将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经济运行结构难以调整,经济运行难以发生质的变化,那么中国经济只能在全球市场经济格局中,处在世界加工厂的打工地位,做得多,获得的少,经济运行处于量的增长而效益较低的状态。
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方式有了较为现实的认识。但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如果缺乏一定的管理和规范,同样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自身缺陷的阻碍。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新建钢铁项目还在进行。国家曾经对小煤窑,小型发电机组进行关闭,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说明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离开相应的市场规范和规则,也是难以进行的。如何解决产能过剩和企业、行业运营结构升级问题,仅靠市场经济自身是难以解决的。计划经济的布局规划,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制订规范和标准,用管理手段制止和政策方式引导,使市场经济走入在计划、规划的市场布局基础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结构的调整升级得到同步提高。使市场经济向着有序、有效的市场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迈进。
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来看,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前瞻的合理规划。对于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要制订相应的审批标准。即只要不符合市场经济持续、长久发展需要和不符合进入市场规范条件下的项目,不予审核批准。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给于善后安置置后,限时关闭。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市场规划在战略布局后必须有即时的动态调整。对于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市场运行结果,在市场规划上一是要对钢产量进行预测后,对新建钢厂的钢产量有总额限制;二是在钢厂的规模和品质上要有提升的要求。就是说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划发展,新建企业的进入门槛将提高。这种提高不是对企业的人为限制,而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来制订。计划经济的规划是市场经济的战略指导和方向,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只有在计划经济的战略指导之下,才能顺利地开展和运行。而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又使实力相对薄弱企业,必须进行资本联合,才能进入市场。从而使人力、物力、财力向着集约、规模化方向运动。不再重蹈小规模重复建设,低价恶性竞争的覆辙。对于彩电业这种规模效应已充分发挥的行业,大批量的生产只能造成行业亏损。用计划经济的配额方式,使彩电总量得以控制,使彩电的生产受市场规划制约。这时,计划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划部门,企业必须符合规划,才受市场保护。在规划一定,规则一定的条件下,市场化运作并不受干涉。不论是提高企业进入市场门槛,还是市场配额,都使企业在市场规则的约束下,减少了无谓的消耗,并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市场经济向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既是国民经济全面科学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降低内耗、淘汰落后的需要。计划经济是市场经济规划和规则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保障。由于市场经济是自动运行,所以,要分析和判断市场经济运行发展水平的高低,其依据就是参考计划经济规划和规则的制订和执行水平。计划经济规划水平高,规则公平合理,市场经济必然向快速、高效和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否则,市场经济的无序竞争,既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又会造成市场经济发展的自我束缚。可以说没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划,就没有市场经济发展的长远,没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则,就没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秩序。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