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6天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243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费舍著《投资股票就问三个问题》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224801-1-1.html
5B也算良心价了(原书码洋:168元)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今天继续读:《超级交易员训练法》 第三部分:交易系统设计
完成:设计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交易理念/系统设置并非想象的那么重要/入市
……
我和汤姆·巴索之前在交易系统讲习班授课,但只强调心理因素、离场策略和头寸调整策略的重要性。有一天,一个学生问道:“我估计就算随机入场也可以赚钱。”当时,我和汤姆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回家后结合随机入场系统对自己的离场和头寸调整策略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即便随机入场仍然能够赚钱。
得知这个结果后,我决定通过自己的系统来进行证明。我针对10个大宗商品品种设计了一个跨越10年(1983~1992年)的交易系统。10年期间,我一直持有所有10个品种的头寸。每次离场时,我都立即通过投掷硬币随机决定再次入场时该持有空头还是多头头寸。我将离场点位设置在20天真实波动幅度均值(ATR)三倍的水平,每个头寸的风险水平相当于100万美元账户的1%。我必须在市场中设置一个100万美元的账户,才能确保自己一直持有这10个头寸,每个头寸还额外支付了100美元的滑移价差和佣金。这表明,使用随机入场策略必须支付高昂的成本。
奉行随机入场策略意味着你放弃了设置特定入场点位所能带来的所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赚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偶尔捕捉到一波强劲的趋势,并确保亏损额控制在一定水平。此外,你还必须执行适当的头寸调整策略。
我得出的结果和汤姆一样:这种方法能带来持续的收益。不过,收益并不多,而且你必须渡过大规模亏损的难关。但总体而言,10年间我的确获得了收益。
为什么人们总是一味关注入场问题?我曾经在讨论系统设置时提及这个话题。人们都被洗脑,相信投资或交易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选对个股。但这绝非事实!
我16岁时买入了第一只股票。根据《财富》杂志《1961年年度报告》中的分析,这只股票是此前一年每股收益增幅最大的股票。也就是说,我在做入场决定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并没有设置特定的入场策略。当时我以800美元买入了100股。这就是我入场时的情况。随后,我眼睁睁地看着这只股票飙升至20美元,然后又回到原地。最后股价竟然跌至0美元!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你可能会说我选错了股票。我本可以在微软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起步阶段买入其股票,用我的800美元赚取巨额收益。正是因为盲信选对个股就能保证成功,我基本上忽略了现在教授给人们的所有重要规则。我本应该设置25%的移动止损点,这样一来,我的初始风险敞口仅为200美元(25%的跌幅)。如果设置了25%的移动止损点,股价涨至20美元后,我应该在15美元处离场。也就是说,我本可以赚取700美元,收益风险倍数为3.5R。我并没有选错股票,只是没有掌握赚钱的规则。
我想再强调一遍:成功并不取决于选对个股。到2009年,道琼斯工业指数最初的30只成分股中只有通用电气岿然不动。许多成分股被剔出道指,还有一些公司走向破产,或被其他公司兼并,也就是说,大多数股票都将走向负面的结局。选对个股并坚定不移地持有选中的股票并不是成功的秘诀所在,除非你非常幸运。
不过,如果许多人都抱有上述偏见。他们踌躇满志地精选个股,并试图发掘买入个股的时机。对选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第2版第9章,书中对选股进行了充分、详尽的介绍。
我之所以提到通道突破、移动均线、价格形态识别、市场预测、波动性突破、摆荡指标等术语,是因为这些年来人们开发了大量的入场信号指标,但关键在于确保自己相信入场并非交易的最重要环节,因为事实的确如此。如前文所述,随机入场也能赚钱。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终于打开跌停了!
感谢楼主的提醒:如果以石油价格为参考,整个行业并没有走坏,而仅只是对国家补贴政策的恐慌反应,果断补仓。
读到的内容还真是个人经历的真实反应:选什么股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交易员尤其是超级交易员而言,系统是最重要的,有系统并且不出错,那么长期而言是赚钱的。
这次大跌之后需要重新评价标的的交易策略了……
如何选股:重读《通向财务自由之路》(2版)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