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价格已升至去年所谓“超级牛市”以来从未出现过水平,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的疯狂抢购,令市场供应紧张。
菲律宾昨日收到的低品质大米报价约为630美元一吨,比上月的投标价高出30%,更是今年年初时每吨320美元的两倍。
此番米价上涨,是因为全球大米将在2009-2010年度出现5年来的首次减产,而减产的原因包括印度经历40年来最干燥的雨季、多次台风毁坏了菲律宾的庄稼,以及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导致其它地区干旱等。
“感觉有点像2008年年初时的情况,”汇丰银行(HSBC)驻香港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克·纽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他指的是2008年4月大米价格达到1000美元创纪录水平时的“超级牛市”。
供给短缺引起了人们对亚洲食品价格将暴涨的担忧,因为大米是当地的主食。国际谷物理事会(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驻伦敦的高级经济学家达伦·库珀(Darren Cooper)表示:“大米在亚洲显然是一种政治性大宗商品。”
随着价格的飙升,交易商担心决策者可能出台与去年同样的恐慌性对应措施,当时政府囤积稻米并实施了出口限制,导致上涨行情愈演愈烈。
“这突显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风险,”纽曼解释道,“如果心理紧张的消费者和政府官员认为供应风险迫在眉睫,价格就可能迅速飙升,哪怕这种风险更多是心理上的,而非真实存在的。”
一些交易商和决策者表示,此次供求失衡是真实的。美国农业部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将降至4.32亿吨。由于需求将达到4.37亿吨,库存水平将在原本已经很低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恐慌性购买的初步迹象已经出现。
但其他交易商认为,市场恐慌现象被夸大了。他们指出,虽然全球产量下降,但泰国等主要出口国的库存量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