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77小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128209-1-1.html
逃避消极情绪的人只是在体验自己不完整的一半人生。逃避情感的人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修筑起一条深不可越的鸿沟,这才是最大的隐患。不了解自己情感的人永远也无法真正地了解他人的情感。不真正袒露自己的人永远也交不到贴心朋友。
持续伤害:情感软肋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袒露心扉,我们就会发现过去的痛苦经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持续伤害”(Enduring Vulnerability)的影子。
如果不知道过去也是构成我们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同信任的人谈论过去,我们将永远无法摆脱持续伤害的折磨。
92.9/195
自我剖析和审视过去往往能帮人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他们认识到过去的痛苦经历所造成的持续伤害会成为自己的“情感软肋”,成为阻碍自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绊脚石。
认识持续伤害,好处多多
了解并与信任的人谈论自己所遭受的持续伤害,是建立稳定持久的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
人际关系要点
◆我们昨天的情感经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情感沟通能力。
◆忽视或压抑他人消极情绪的人也会错失同他人进行情感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
◆我们在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无法恰当地表达情绪那么简单。
◆害怕,往往是人们选择逃避情感的主要原因。
◆自我剖析和审视过去往往能帮助人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
不经意的线索——人际沟通细节的技巧
情感沟通的各种形式,即人们如何表达情感、如何解析情感并作出回应。情感沟通的形式包括各种言语和非言语信号:
●面部表情
●动作
●姿势
●触摸
●语调
●描述性词语
●隐喻
96.4/195
心与心的情感沟通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神秘,也不全凭直觉或自动形成。
艾伦·加纳(Alan Garner)在《谈话的力量》(Conversationally Speaking)中提到:“你无法避免沟通。不管你是面带微笑,还是面无表情、双眼直盯着前方或是看向地板,伸手、触摸还是退缩,你都在进行沟通,对方会为这些沟通方式赋予不同的意义。”
通过面部表情、语调、姿势、词语选择等方式,我们不断向对方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当我们要求被试指出依赖哪些信息分辨讲话者的真正意图时,结果发现他们对语言的依赖只占7%,对语调和语速的依赖占38%,对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的依赖则占到55%。
身体的所有部位之中,面部是最适合表达情感的部位。
悲伤、愤怒、恐惧、高兴、惊奇、轻蔑和厌恶这7种表情是所有文化中的基础表情,而且惊人地相似。
通过面部表情“阅读”他人情感的时候,需要记住以下4点:
1.熟悉人们毫无表情时的面部特征。
2.记住,人们经常在某一时刻有多种情绪!
下面的三个信号能帮你判断人们的微笑是否真的源自快乐:
●面颊上扬,眼角出现挤压或皱纹,即人们常说的鱼尾纹。
●对称的微笑。假装的笑容通常是不对称的,左撇子的人会在右侧笑得幅度更大,而右撇子的人会在左侧笑得幅度更大。
●适当的时间。真心的笑容通常来得非常迅速,持续时间更长,笑容褪去时也无规则可循。
如果这些特征都不存在,那么你所看到的笑容极有可能是刻意摆出的表情或毫无感情的假笑,就像是拍照喊“茄子”时露出的笑容一样。
3.不要把天生的身体特征误认为瞬间的情感表达
4.多花时间观察。真正细致的观察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因为大多数有意义的面部表情都如昙花一现。
关注肢体语言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分析人们心不在焉时的一系列行为后发现,他们会用双手触摸面部,通常是掩住嘴巴,玩弄自己的头发、胡子、眼镜或钢笔,咬着嘴唇或是面颊内侧。这些漫不经心的行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不管周围的人在说什么或做什么,都与他们毫不相关。
姿势也能表露出人的情感。
谈话中,双手环抱在胸前也是一个常见的情感线索,它表示对于所发生的事情非常不满或持有反对意见。交叉双腿或双膝紧挨在一起则传递出你不愿意加入或凡事与你无关的信息。
开放式的坐姿,比如双臂放松,双腿略微分开,身体略微倾向谈话对象,这些动作包含了相反的信息:你非常尊重对方,对他全神贯注。这种姿势表示你乐于接受对方,而且愿意与其进行互动。
---------------分割线-------------------------
MIT video 0.5h
昨日2h
累计 7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