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风尘 发表于 2009-12-14 22:11 
我以前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二个农民,一个人生产苹果,一个人生产梨子,除自用外,每人还有100个用于交换,这就是说100个苹果换100个梨,二者是一对一的关系
   后来来了个第三个人,这是个小姐,这个生产苹果的农民,每个月的苹果要拿出一半找小姐,另一个农民是个正经人,不做这样的事
    小姐收了苹果后,要留一半自用,另一半要和生产梨子的农民换
    这样市场上就有了75个苹果和100个梨,也就是原来的100个梨能换来100个苹果,但是现在不行了,你只能换75个
    这个生产梨子的农民怨不怨啊,仅仅是因为自己不找小姐,就损失了四分之一的收入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相对性,对于这个生产苹果的农民来说,没有通货膨胀,因为他拿钱找小姐了,但是对于这个生产梨子的农民来说,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因为他到手的东西少了
    道理和蟋蟀的这个故事是一样的.
     
       蟋蟀只要是有人有这个需求,它就是GDP,它会为产蟋蟀的人带来收益.对于玩蟋蟀的人来说,没有通胀,因为他愿意花钱玩.但是对于不玩蟋蟀的人,通货膨胀已经产生了,因为他到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高房价也是这个道理,它也是GDP,它会为开发商代来收益,对于能买得起的人或者已经买过房子的人来说,没有通货膨胀,因为他愿意买,是因为这个东西升值.但是对于和高房价无关的人,或者根本不打算买房子的人来说,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因为他到手的东西少了
    老实讲,北京的高房价真正伤害的,不是北京的老百姓,因为毕竟是你要买房,高房价和你有关系,肉反正是烂在锅里了,但是对于外地的普通老百姓来讲,北京的房子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的高房价他也不能去碰,但是因为北京的高房价,他们的实际收入将变少,你说这冤不冤?
有偷换概念之嫌啊!市场上少了25个苹果,但是多了小姐提供的‘服务’,市场的产出多样化了,种梨的农民,多了一种消费选择,从交换来说,种苹果的农民能提供50个供给,小姐提供25个,这75个苹果能换来75个梨(原来的价格),还是100个梨(所谓通胀后的价格),是由产梨的农民决定的。产梨的农民可以只交换75个梨,自留的多25个,梨与苹果的兑换,是由供需决定的,如果这个小姐碰巧特别爱吃梨,产梨的农民可以提出1个梨换2个苹果,如果小姐同意了,产梨的农民还有所谓的‘被通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