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究竟什么是会计:重申会计的管理职能
在传统上,会计是面向实体经济发展,以加强有效管理为核心,以依法记账、依法纳税、依法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会计目标是通过记录企业的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为企业经营管理(微观层面上的管理) 和国民经济管理(宏观层面上的管理) 提供具有法律证据力的财产权利、债务和业绩等方面的信息(杨纪琬、阎达五,1980 ;葛家澍,1981 ;冯淑萍,2002) 。与此相应的会计理论主张,财务报表应当反映有据可查的历史成本,强调记录收入、费用并采用配比原则计算企业利润,重视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或受托责任,这种理念被称作“历史成本会计”。
1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注重实体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当局、战略投资者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而不是会计准则所称的对“净公允价值”感兴趣的短期投资者或 “潜在投资者”———会计从来就不是以向投资者提供证券估值服务为价值导向的。公司会计师①深知,会计没有能力可靠地估计公司价值。他们致力于为企业管理当局和长期投资者等真实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着眼于加强管理控制、防范差错舞弊,而不是为短期投机者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会计之所以有用,恰是因为它能够提供可靠的、尽可能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数据,而不是因为它
能够讨得证券投机者的欢心。
而特鲁布鲁德在1973 年提出的“决策有用观”目标导向给会计规定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证券价格不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上多头和空头的预期所决定的。没有什么学问能够估计未来的股价,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并没有提出一个“可靠的”估值模型。美国证监会不负责任地强制公司会计师采用金融分析师的思路计算公司净公允价值,以及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荒唐地试图用会计信息来取悦证券市场参与者都是不恰当的。明智的投资者不会迷信那些根据会计准则而列报的公司“净公允价值”, 其所关心的关键因素是被投资方的产品(服务) 质量、设计水平、市场份额、市场响应速度,最重要的是,它有没有负责任的、道德品质优秀的管理者和职工( Flegm ,2006) 。
2 、会计管理活动的职能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承担着资产管理(通过会计核算而反映管理所需的信息) 、运营控制(经营监督或经济监督) 和收益分配等3 大法定职能。证券估价却不可能成为会计的法定职能。(1) 会计具有资产管理职能。企业管理当局为了有效地管理资产和负债,必须根据法律证据记录真实交易中的财产权利和债务,记录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利以及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承担的债务的变动情况。例如,报表中列报的存货金额,应当是取得存货所付出的、应记入存货价值的全部代价(应当有购货发票等法律证据佐证) 。报表中列报的固定资产金额,应当是固定资产的原价(应当有发票、合同等法律证据佐证) 减去税法承认的累计折旧(应当有纳税申报表等法律证据佐证) 后的余额; (2) 会计具有运营控制职能。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公司,不论是公众公司还是非公众公司,为了保证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控制力,都必须保留采用历史成本会计进行记载的会计账簿。会计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计划管理、产业结构管理、财政管理、货币管理诸方面均需要可靠的企业会计信息,历史成本会计信息是经济监管不可缺少的法律证据(杨纪琬,1984) ,会
计为统计服务,可以使统计数据更加正确可靠、更加具有解释现实和指导现实的能力(娄尔行、张为国,1991) ; (3) 依法纳税、依法分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担负了计算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公司法所称的“税后利润”的职能。会计是唯一能够提供企业利润数字的管理工作,这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基础。在证券市场形成之前、甚至在股份公司形成之前,会计就承担着资产管理和运营控制职能。在所得税成为主要税种之后,会计又增加了业绩评价和收益分配功能。作为对比,公允价值会计规则的效果是把长期利益短期化。即便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它也是弊大于利。把会计价值导向引向证券分析,其结果不是便利了投资者,反而是误导了投资者:除了客观记录企业真实交易等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会计不可能做到让所有投资者感到“有用”。如果少数证券分析师和证券投资者需要知道公司资产、负债的现行
市价信息,则完全可以通过另行编制估价报告来满足其需求,而没有理由损害会计报表的法律证据力。
3 、只有贯彻依法记账原则的历史成本会计才是真正的会计
公司会计师所认可的会计的目标是“依法记账、加强管理”,只有依靠历史成本会计,才能有效管理企业资产和负债,才能确保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才能规范利润分配行为(Lit tleton ,1941 ;May ,1943) 。(1) 只有贯彻依法记账原则的历史成本会计才能让会计更加有意义、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够提供可靠的、能够用于评价(而不是预测) 企业业绩的财务数据,才能让公司会计师和公共会计师的工作更加轻松而又有价值:对于公司会计师来说,只有依法记账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法律证据力。对于公共会计师来说,依法记账将会让他们专注于审计那些可审计的会计数据———历史成本数据才是他们有能力审计的数据,他们从而不必再受制于管理层意图和大量的金融预期了; (2) 历史成本会计是根据法律证据进行的记录,具有公益性、公信力、可复核性,不包含金融预期。它不会随金融市场行情的波动而波动,不会造成“顺周期效应”那样的误导性和破坏性。历史成本会计下的财务报表能够被法律认可,它能够一视同仁地应用于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能够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会出现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并存的“半拉子会计”和“伪会计”的情况; (3) 历史成本会计规则是公司会计师、公共会计师、企业管理当局和报表使用者都容易理解和操作的规则,依法记账是个不需培训、深入人心的职业准则。这样,公司会计师和公共会计师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着力加强有效管理,企业管理当局便会持续信任和重视会计工作,报表使用者也可免于受公允价值信息的误导。
作为对比,公允价值会计下的财务报表对于报表使用者却没有什么好处。在历史成本会计下,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企业正在干什么,管理层的能力如何。而公允价值会计却对公司会计师和公共会计师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在缺乏法律证据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估计,这导致会计报表无论对于编制者还是对于使用者而言都是令人费解的。利润表中混合使用了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其有用性被大大降低了。包含金融预期的“全面收益”难以用于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报表读者不得不从中滤除技巧性的“利润”。在公允价值会计规则下,公司会计师难以高效率地完成依法纳税、依法分配的法定义务,所形成的财务报表也是公司决策层所难以理解的,这就导致公司决策层更加不信任会计数字。总之,公允价值会计不是在为加强管理服务,而是在为证券投机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