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1085 5
2009-12-23
知识巩固帖

看马克思的同志们来这里复习下凯恩斯理论吧
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经济学的证明,这是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任何经济学都根本做不到的。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後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3 15:15:23
我个人觉得政府不要干预市场为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只要起保障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还有将剩余价值以税收形势转移支付就行。其他的交由市场调节去好了,凯恩斯所谓人的心理需求会使消费小于总供给,其真实原因是由于剩余价值向小部分人聚集,导致投资过度。(比如我们现在房价)而普通人消费能力有限,所有就出现了消费不足的现象。那么我们与其依靠政府财政赤字,还不如让政府做个搬运工,把一定量的剩余价值通过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大众,向医疗,养老,教育等上投入。那么大众的消费能力不就自然而然的被提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4 09:18:51
凯恩斯《通论》中提到的驳论与这种所谓的凯恩斯的干预方式是矛盾的哦!
这就是节俭驳论。

缺少了一种方式就存在这种驳论,这种方式就是价值管制,但是这是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相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4 09:25:32
我们来看似类《通论》中提到的这种刺激消费的驳论(很奇怪凯恩斯把自己反对了!)


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10%不到的富人占有社会90%以上的价值量,所以先要从他们说起。他们的占有的价值量,这包含了他们的物质消耗价值和作为资本的生产积累价值。
而这些价值量,到底与实物、虚拟效用商品和生产积累有没有关。富人和穷人相比,他们吃、穿、住、娱乐所用的物质及人力消耗,实际上并没有价值量表现出来的与穷人相差那样巨大。就某个富人而言,他和他的家庭不可能吃千万个人的食物、穿千万个人的衣服,住千万个人的房子。但富人吃的食物大餐,穿的名牌衣服、高档药品、住的豪华别墅、汽车等,确不是穷人享用得起的。豪华别墅、汽车等这些还好说,就食物大餐、名牌衣服、高档药品而言,其实物和劳动力消耗与穷人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除去资源稀缺的药品,就很多品药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些粉末,其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消耗是极低的,和穷人用的很多商品其物质和劳动力的消耗其实差不多。如:在古巴一个种相当于8美分的药品,在美国能卖到几百美元。但通常的情况下,穷人就是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穿不起名富人所穿牌衣服,如果他们想追求这些不得不拿出交换的劳动力来交换,就也是支付更多的钱。名牌衣服或者高价药品所代表的就是身份地位的像征,与纯粹的物质及劳动力成本其实无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富人真正的要兑现所有的价值量,用去够买物质或虚拟商品,显然会导致物价上涨,还是会有大量的商品最终剩余,同样富人和穷人把钱存入银行,物价会下降
对于消费和储蓄我们可以从货币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于银行来说必须有存入的储蓄,和可供贷出的借贷。如果假设人们的储蓄是作为银行存款保持的(这在货币供给的统计上即是),那么人们能不能把作为储蓄的银行存款多取出10%用于消费呢?显然不可能,这必然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同样,人们也不能多储蓄10%作为银行增加的存款而没有相应的投资贷款,这也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当人们试图这样做时,必然会使商业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收入水平的变化而阻止人们改变货币量值消费与储蓄比例的企图,或通过经济波动来加以调节。也就是说刺激或者不刺激消费,其结果不会影响生产过剩还是不过剩,造成过剩的原因显然是由于分配的差距形成的,对于名牌衣服、高价药品来本身来说,虽物质成本很低,但它就是为富人生产的,货币价值上的差距代表的是金钱支配劳动的地位。而穷人们要想获取这些必须拿出更多的劳动力换取收入来交换。以美国人来说,不管技术怎么变化,老一代的美国人拼命的攒钱而现在年轻人却大量的负债消费,但奇怪的是,统计上的人均资源消耗量确没有多大变化,无非消费品的排列组合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虽然排列组合上有一定的改变,但就其物质生产本身而且其劳动消耗是不大的,以前有上千万的产业工人,而现在确只有几百万。但借贷消费意味着的是什么,意味着更多的人们把更多的劳动力拿出来交换货币符号,形成更大量的雇佣劳动,每个人生活因此变得更累,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关系,就像一个吞噬劳动力的巨大怪兽,在不断的吞食保贵的人类劳动,或许这些劳动与社会财富的创造无关,但确生产了资本,形成了价值,金钱游戏追求的是对人的控制,对于个人来说失去的是更多的自由时间,生活变得更加的匆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4 09:27:16
也就是说刺激消费这些干预手段成功的前提是价格管制,没有价格管制,就会出现这种刺激消费的驳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5 20:36:43
楼上强人也  鉴定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