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43 0
2018-09-10

4091.不同重力条件氢同位素形成的不同比重

2018.9.10

我是第一个将化学元素内部结构区分为“氢”、“氦”元素不同比重的人,也是第一个发现中子递增趋势,换句话就是“氚”结构递增趋势的人,这让我想到重力条件在化学元素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重力条件氢同位素形成的不同比重。

外太空环境可能只有质子和少量“氘”、“氚”结构形成,质子的比重可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大气层环境开始有所改变,“氘”、“氚”结构的比重有所上升,开始出现第二周期化学元素。伴随星球内部重力条件的不断变化,“氘”、“氚”结构的比重开始逆转,纯质子,也就是“氕”的比重直线下降,甚至为零!“氚”的比重渐次增加,可能超过“氘”的比重!

中子的出现可能使原子的稳定性增强,原子的纯质子形态稳定性最差,也成为常规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常规燃料燃烧的可能绝大部分都是氢同位素的“氕”结构,也就是纯质子结构。

中子的出现是化学元素多样化的必要条件,“氦4”结构可能是稳定性最好的原子结构,构成第一周期元素以外所有化学元素的内核和主要结构形态,“氘”、“氚”结构次之。“氚”结构是中子结构的最高形态,《元素周期表》中没有纯中子形态的化学元素,现实世界就不会有纯中子的“中子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