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wuxk
像这种盲目的激发诸如你之流的愤青的民族情绪的文章,我看不到任何的有价值之处。文章颠倒黑白,为的只是挑起一种盲目的民族情绪以达到转移国内日益深化的矛盾的目的,如此而已。
我们常说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骨子里其实就是权贵资本主义加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抛开权贵资本主义不说,这些年使我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走的都是以前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崛起的老路,没有什么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唯一有中国特色的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大量的人口带来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经济高速发展这么多年,我们在出口中仍旧维持着这一比较优势,却迟迟无法向高端技术领域发展--以提高我们的全生产率。这就使得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后仍旧处于生产链中的末端,使得我们出口产品的议价能力非常的低下,使得我们出口产品的利润率非常低以至于企业家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在产品附加值上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不得不压低我们本已低得可怜的人力成本,而这也在一个方面造成了中国的内需一直发展不起来。中国出口的真正竞争力是建立在最大限度的压低工人的工资,最大限度的漠视环境成本和政府进行的各种显隐性的出口补贴的基础上的。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可以说是这次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或者准确的说是国内的权贵资本成为了这次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中国的草根阶层并没有真正的享受到其中的好处。甚至基于上面所说到的原因,他们的工资是被人为的压低的,是与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不匹配的。我们创造的财富更多的是被政府和官僚资本占有,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只是从这块蛋糕中分到可怜的一点面包屑,可是我们却牺牲了我们的资源,我们子孙后代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些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贫富的两级分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至于你说到的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没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何来中国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知道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出口在中国的gdp增长中是占到了30%以上的比例。准确的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经济维持的高速增长正是建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之上的,没有他们的需求,中国的经济就不可能连续实现那么多年的高增长。而我们知道,美国的消费需求其实质上是一种信贷需求,也就是说是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低廉的金融成本刺激了美国的需求。这就需要低廉的融资成本(表现在长时间的低利率水平上)和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如果没有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美联储是不可能维持那么久的低利率水平的,而持续的低利率也使得资金的借贷变得更加低廉,为美国的信贷需求提供了资金来源。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量廉价产品,降低了美国的物价水平,同时也改变了美国工人的工资结构,为美国的低通货膨胀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像中国这样的贸易盈余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实现的对美国的资本输入,也降低了美国的资金成本,为美国的低利率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量廉价产品和对美国的资本输入,美国由信贷创造的需求就无法实现,而如果没有美国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国的出口也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去杠杆化使得美国消费需求的萎缩对我们的出口继而对我们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就是一个明证。同样的,如果没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巨大需求,我们的投资也不可能长期处于不可思议的高位。我们知道,是外需消化了我们长期高投资所带来的过剩产能,如果没有巨大的外需,中国这么多年的高投资所形成的过剩产能早已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因为无法消化的过剩产能必然带来银行坏账的增加和企业利润的下降,甚至给中国经济带来通缩的威胁。如果中的出口和高投资无法维持较高水平的发展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的经济能够有那么快的发展。毕竟这两部分在中国gdp所占的比重是惊人的高的。
最后如果欧美国家真的想像楼主所说的想彻底解决中国,又何必呼吁中国改变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呢?还有我必须说明的是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一种人为引导的选择,并不是外国强加给我们的,否则你又如何解释长期处于低估水平的人名币币值和我们长期为外国人所诟病的人名币汇率政策呢?我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有理性,有思辨能力的中国人,而不是成为一个人云亦云,屁股决定脑袋的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