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有很多案例可以分析,就如2008年9月15日,陷入经营危机的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由于有关救济方案的谈判破裂,将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这个百年老店失去了危机意识。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雷曼兄弟为什么不这么想,难道他们做重大决策时就没有想到失败。华为的任正非说,我天天想到失败,并不断提醒员工,有一天华为失败了怎么办!海尔张瑞敏提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说明企业越大,企业家越要有危机意识。生存了158年的企业也会轰然破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掉以轻心呢?因此,当今企业无论你是辉煌的、卓越的还是平淡无奇、难以为继的,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时,务必把提升抗风险能力摆在首位,千万不要等灾难临头了,再卖地、卖资产、裁减员工等等。这都是下下策。谁都会相信,雷曼兄弟内部管理会很规范,但其仍在困境中破产,说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综合因素,企业的决策人、管理人务必把提高企业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作为重要工作,一定要想到出现倒闭困境时企业怎么办。这不是狡兔三窟,而是未雨绸缪。
犹如课上分析的银广夏事件。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银广夏陷阱。真相再清楚不过了:天津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过去两年间,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关于股价操纵的话题。在中国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制度框架下,上市公司造假目的无非是为了赚取二级市场上的巨额差价,这就必须要求对股价的控制与操纵,俗名“坐庄”。可以说,在证券市场上,财务造价与股价操纵基本上就是孪生兄弟,难以割离。像银广夏这样可以涉及几十亿金额的股价操纵,其间的资金来源、操作席位、宣传造势都不可能不存在问题。
除了银广夏事件,课上我们还分析过的案例,是长虹的mbo。作为长虹改制的实验性项目,5月20日长虹网络成立,这个新公司将探索员工及管理层持股机制,为长虹改革探路。在国企改革中,国企老总只重视激励机制,而忽视了国家、民族和股民的信托责任。 4月16日长虹发布的2004年年度报告显示,共亏损36.81亿元。而仅仅晚两天,长虹公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则显示,今年前3个月赚了1.74亿元。巨亏过后刚有一点起色,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这一举措。这很明显就是TCL式的MBO。只能用郎咸平的话说:痛心疾首!
Tcl的mbo的成功显然让长虹的高管层坐不住了。而这件当年激起千层浪得事件也十分值得分析。如果说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的条件下,TCL管理层经过5年改制获得的股权只是纸面财富,那么当TCL经过股改,最少12个月后,这部分股权将从纸面财富变成“真金白银”。而在TCL的最终修订股改方案中,TCL管理层对其持有的股份,仅作出了证监会规定的最低限售承诺,即股改后12个月不转让。这也为TCL管理层将手中的股份套现,留下了最大的空间。李东生先生和他的管理团队无疑是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中最幸运的,因为他和他的团队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合法得到了TCL集团的股份,虽然只是小股东,但是因为集团上市成功,个人资产曾经也超过了亿万元人民币。 而其他许多国有企业的集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红塔集团原董事长储时健,论每年的上交利润和税收,TCL集团恐怕只有红塔集团的零头;还有长虹集团倪润峰试图实现管理层的收购目的,造成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郎咸平教授的分析,倪先生完全有可能有意通过无法告人的手段转移企业资金来实现收购自己企业目的,不然他为什么要坚持管理层收购,他的工资根本无力收购,那么资金从而来。
从个人资产发展的角度来说李先生太幸运了,但是自从提出TCL集团上市完成管理层收购以后,TCL集团可是太不幸运了,TCL股民就从此遭殃了。 TCL集团为了上市与股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为了集团的上市他们的宣传是为了避免集团和控制上市企业可能存在不合理资金财务问题,因此合并上市可以让TCL更透明和更合理。可是集团上市没几天突然宣布又要从集团中分拆一个手机业务到香港上市。 不知道以李先生为代表的管理层有没有想过这是一个对股民和市场的欺骗行为。这样一个“天大玩笑”既然成为了事实。显然TCL的股票除上市几天炒做上涨外,一路下降之今。 现在市值已经跌去了多少?股民已经损失了多少?也不知道李先生套现了多少?
这一切又是当今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及国有资产流失。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
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 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而在课上,我们还观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视频,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规模很小,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
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作为老牌金融巨头,即便罗斯柴尔德银行已经衰落,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已经遍布众多行业,其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视。虽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了解他的内幕,但事实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依然存在,也许他不像货币战争说的那样强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欧美学者也对他进行过研究,不过在80年代,很多关于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实情况仍然充满谜团。经过250多年的变迁,罗斯柴尔德家族表面上看是变小了,实际上却变得更大了。与张扬的美国资本主义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事低调,一般人现在只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才能碰见它。但实际情况是,它无所不在。
直到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都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二百多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它在世界经济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数细心的专业人士才能发现——试想,一般人哪能从几年前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中看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子?同样,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参与多深,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发觉蛛丝马迹。实际上,2004年为英国政府的移动通讯3G牌照拍卖充当融资顾问的,便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不过这条消息在《华尔街日报》上绝对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