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tp://china.ibtimes.com/articles/20091228/licai-chuanqi_all.htm
北京晚报12月27日报道,牛年真牛,所有的预测都比不上牛年的故事。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风风雨雨的2009年,众多投资者感受到了红红火火、牛气冲天的一年:股票、楼市、基金、黄金,逆金融海啸而行,全都骑上了大牛背!
2009,中国A股牛相尽显,引领全球股市绝地反击!
2009,北京楼市地王频出、量价齐升,卖的不是房子,而是传奇。
2009,中国基民幸福指数超越股民,两成基金跑赢大盘。
2009,金价暴涨,从802美元上冲到1226美元,似成脱缰之牛。
2009,银行理财经济复苏格局显现,稳中获益。
2009,创业风潮全面启动,盲目和空想成最大敌人!
卖的不是房子是传奇
所有的预测皆尽落空。2009年的中国楼市是一出比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更让人拍案的“惊奇”。剧情风起云涌,演员阵容强大,台词迅猛流传,并且,泪点和笑点一样地惊心动魄!
狂飙 我的春寒 你的艳阳
那一刻的感觉,不是后悔,而是惊吓。
刚刚过完牛年春节,租住在草桥的李娜(化名)一眼瞥见楼下地产中介摆在外头的房源介绍,彻底被吓住了:“这些牌牌怎么全都换了?!真就是一夜之间,价钱一下就涨起来了。”
她清楚地记得,就在春节前的十多天,附近的房价还降得厉害,草桥的房子跌到了9000元/平方米,南三环一个院中种满竹子、“特小资”的楼盘均价不到12000元/平方米……这样的价位让本来没打算买房的她也动了心。满以为可以等过完春节气定神闲地选套好房子,没想到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现在,她租住的房子均价已经超过了13000元/平方米,并且还在以每月1000元的速度突飞猛进。
连凑带借总算攒够了首付。“商品房是想都不敢想了。”在牛年正月零落的鞭炮声里,李娜的买房计划被彻底冰封。
有人春寒料峭,也有人如沐春风。一家著名地产经纪人网站的华北区运营总监齐迹就是后者,他的客户是北京数以千计的房地产经纪人。
就在春节放假之前,几乎所有的地产中介公司都愁云惨淡,打算来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公司内部会议的主题全都是怎么应对当前的困境,怎么缩减门面……计划全都做好了。“结果,过完年回来一上班,发现不对啊!”齐迹说:“几家大公司原本想着这次能够洗牌,过完年小公司肯定会倒掉一批,没想到,都活过来了,其实就差那么一步。”
2008年末,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副总经理宫萍曾经预测,遭受重创的北京二手房市场来年的成交量可能接近7万套,但事实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小阳春”只是前奏,接下来的整个2009年,北京楼市价量齐升,上演了从谷底到波峰的绝地反击,像干了一瓶“小二”,一路狂飙到底。
本周,北京一手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已经达到了1984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25.8%,环比上涨16.4%,比2007年末的均价高出40%左右。据统计,北京在售的50个主流楼盘中,约有41个楼盘2009年的涨幅达到50%以上。而二手房更是表现惊人,交易均价已经超过每平方米1.6万元,城八区的价格年末交易均价每平方米1.8万元,较年初增长超过50%。二手房销量超过20万套,成交总量接近前三年的总和,创下近十年来北京二手房市场交易总量的最高值。
楼市为何狂飙?宽松的信贷政策成为众多业内人士首推的动因。“政策其实不一定起多大实质性作用,但人们会认为这是在释放一个信号,从这个信号可以看出国家是希望涨还是希望跌,然后大家就会炒这个预期。”齐迹说,2008年被压抑的需求也在此时得以释放。
郊区县的趋势似乎尤为明显,2008年通州一些曾被腰斩的房子在2009年开年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涨了回去。“这些房子就是题材股,炒一下就上去了,一有问题就下来了。”
和居民的工资收入相比房价等于没涨。——任志强
大嘴说房
传奇 我的“蜗居” 你的“地王”
比楼价更传奇的是“地价”。
至2009年5月初,北京市出让的土地仍频频流标。为了催热土地市场,政府部门甚至推出了“勾地制度”。然而,5月21日,广渠门外10号地被富力地产[13.56 0.74%]以10.22亿元拿下,地王鏖战,一触即发。此后,每一幅“地王”的楼面单价都打破了区域地价最高纪录,其中主战的正是“不差钱”的“国字号”开发商。
6月26日,中国电子[1.10 5.77%]集团旗下的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拿下朝阳区奥运村乡地块,平均楼面地价15217元/平方米,一举刷新一个月前富力地产创造的地王纪录。
6月30日广渠路15号地被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方兴以16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高出此前该区域楼面地价最高纪录4600元/平方米。
一个月内“地王”三次易主,楼面地价高过了“房价”,面粉竟然贵过了面包,如火如荼的土地市场反过来给楼市继续加油。
6月末,眼看买商品房无望的李娜开始把目光转向两限房,单价6000元的房子只需要10%的首付,远在东五环之外的“蜗居”才是属于她的“现实”。8月,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像烂尾楼一样的地方”,被人群挤到头昏的李娜选定了自己的房子:“大家都急吼吼的,根本来不及考虑,轮到我们的时候就没剩下几套了,没得选。我就是花几十万买了棵白菜。”她在电脑上下载了电视剧《蜗居》的全集——人们对这部剧集的讨论热度甚至不亚于房价,自从买了房子之后,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像电视剧里的郭海萍,久不逛街买了件超过300块钱的衣服,她就必须连着吃上几天煮面条,才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盘万盘都好卖。11月初,一位投资客将自己在朝青板块某楼盘购买的新盘一次抛出了25套,总面积达5500平方米,套现1.4亿元人民币。这些房源最后被一个香港客户一次吃进,全款支付。恰如某位开发商所言,这一年,楼市卖的不是房子,而是传奇。
齐迹说,除了像张桃英这样首次置业的“刚需”,还有大把的投资客:“你看数据就知道了,7月份的时候前面的上涨一直都非常平稳,到了月中突然一下子就上去了,你再对照一下股市,那个时候也大涨,热钱进来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称,北京房价高得离谱,三代人一生的积蓄都用来买房。
房价上涨,是因为“丈母娘需求”。——顾云昌
大嘴说房
泡沫 我的蜜糖 你的砒霜
年末,美国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出了全球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这项排名中名列第二。中国楼市到底有没有泡沫,以及泡沫的直径和蓬松度几何再一次成为楼市热度最高的话题。
万科老总王石公开表示,不管现在怎么好,这个泡沫总是会破的,中国经济不仅要看2009年、2010年,还要看十年之后的情况。“现在已经是副部级干部出来表示他都买不起房子。我昨天见的东莞市一位市领导也说买不起房子。这意味着什么?”
尽管一众欲做房奴而不可得的人们,咬牙切齿地想要一指头戳穿这个体量未知的泡泡,但是已经升级为“有产阶级”的李娜自从交完房款,就彻底改变了心态。她仍然每天关注房价,只是以前盼的是跌,现在盼的是涨——她真怕这个掏空了家底,还背着贷款的房子会贬值。“现在来看2010年还会高位运行,但是涨幅应该没2009年多。”齐迹说,他也觉得这“有那么点泡沫的意思,因为一些开发商现在都觉得有点虚”。
与此同时,年末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收紧态势明显。12月9日,国务院将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期限由两年改为五年;14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国四条”出台;17日,五部委联手打击开发商囤地。这一切正在改变购房者的房价上涨预期,因政策不明朗产生的“恐慌性购房潮”渐渐消退。
2010年房价会涨会跌,谁知道呢?
房地产没有泡沫,正在拯救中国。——董藩
大嘴说房
“楼氏家族”十兄弟
脆脆、歪歪、裂裂、断断、降降、危危、坠坠、强强、高高、轰轰——它们都姓“楼”,十个“难兄难弟”乍一看仿佛有点儿楼市“吉祥物”的派头。事实上,这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着一栋“特立独行”的楼。
2009年6月27日凌晨5时35分,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西侧、淀浦河南岸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一幢13层楼房突然向南整体倾倒。人送绰号“楼脆脆”。
7月下旬,成都下了两天大雨,校园春天小区内的两栋住宅楼发生倾斜,两幢楼靠在一起成20度夹角。“楼歪歪”由此而来。
2009年2月23日,北京美景东方二号楼开始出现房屋卧室顶板裂缝。经北京建委执法大队和质量监督部门多次查看,发现此楼存在严重工程问题,是为“楼裂裂”。还有断断、降降、危危、坠坠……几乎每栋楼都能让住在其中的业主讲出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其中,唯有来自广西的“楼强强”是个另类。
2009年5月19日,广西梧州市制药厂一栋9层高的厂房进行爆破拆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爆破之后,该楼的一二层不见了,原来上面的七层却仍屹立不动。此后,又经过两次拆除,此楼终于在6月7日第三次拆除时彻底倒下。在倒下的同时,一台独臂拆迁机的“长臂”还被砸中“负伤”。江湖尊称“楼强强”。
“楼氏家族”十兄弟并肩而立,成为2009年楼市“传奇”中最吊诡的桥段,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空前关注。
中国股市单边暴涨一整年
别了,998。别了,1664!
2009年,A股站在3000点之上。岁末,当投资者伤感地告别那些历史大底的时候,才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目光曾是多么的短浅,而在那时的惊恐和盲从又是何其的可笑。
然而,历史总是一遍又一遍重复,每个阶段又是惊人地相似。
2007年一起吹泡,2008年一起被套,2009年一起享受牛市。2009年,中国市场“出人意料”地几乎单边暴涨了一整年,红色A股行情引领了全球市场的启动,在整整一年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又一个超乎预期的牛市。
不过,在这样一轮行情中,仍然有人懊悔有人欢喜——一项最近的调查显示,2009年有61.3%的散户炒股挣钱,但仅仅有约6.2%的散户年内赢利在100%以上,而同期亏损的散户比例为20.1%。
2009年,我们因什么而赚钱,又是因什么而赔钱?2009年,给亿万中国股民留下了什么财富?2009年,又有哪些值得总结和思考的启示?
启示一:危机即良机
底部总在绝望中诞生,危机总会带来最好的机遇。
“晚节不保”——这是2009年初市场评论人士侯宁对79岁的巴菲特的评价。侯宁认为,因为长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巴菲特显然没有看透美国这轮经济衰退的性质,更没有意识到这轮金融海啸远非1997式的局部金融危机。“或许,还有长期作为一个寂寞老人的晚年膨胀了的虚荣心在作怪……”
猜度巴菲特有心理问题的侯宁并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市场就用响亮的耳光回敬了侯宁和众多嘲笑巴老的人。
“当心那些能够获得一致喝彩的投资行为,相反,伟大的行动开始遇到的却往往是打呵欠。” 这是2009年3月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致股东信中的名言,而股神同时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手笔不断增仓摇摇欲坠的美国股市,更不用说他刚刚下注340亿美元豪赌美国经济的未来。
不期而遇10倍股——这又是小投资人黄建斌在港股市场上的“艳遇”:玖龙纸业[12.38 -0.32%]。从一元多开始买入,到15元左右陆续抛出,10倍牛股让他领教了市场戴维斯双杀后带来的暴涨。
而A股市场上,黄建斌远没有这样的“运气”:选择重仓保险金融等大蓝筹股。不过,市场仍然给了他1倍以上的回报。“危机来临的时候,投资者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寻找市场崩溃所创造的良机。”黄建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