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998 0
2009-12-29
金融危机冲击将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进而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大。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银行必须高度关注金融危机冲击所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  1.财务风险。(1)融资不足。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追求资金安全便成为金融企业的首要选择,国际金融市场上惜贷气氛浓厚。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越趋于谨慎,对有流动资金需求的工商企业越可能捂紧钱袋子,从而造成企业资金不足。(2)融资成本高。由于难以通过银行渠道获取足够的低成本资金,有些企业甚至会被迫求助于民间金融的低门槛、高成本资金,而民间融资的高成本会大幅侵蚀企业的利润,这也意味着银行的客户风险上升,一旦企业无法维持运转,银行贷款质量将出现问题。
  2.原材料供应风险。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大型制造企业为了确保稳定供应和降低价格波动风险,通常会就其关键原材料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约,这也有助于供求双方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大企业的供应部门还常常会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求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但国内中小企业缺乏规避价格风险的议价机制和对冲工具,使得它们在价格波动大浪中地位非常脆弱。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不振,而西方国家向金融系统注入的大量资金有可能会流向原油、粮食等大宗原材料市场进行投机性价格操纵,从而造成原材料价格的大起大落。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价格转移阻滞,可能会形成巨大亏损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
  3.产品销售不畅风险。(1)产品出口受阻。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降低,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来说,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2)国内消费及投资需求需要政策拉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方式虽然见效快,但延迟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可能埋下下一阶段经济过热的隐患,造成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拉动内需的关键在于拉动消费,居民消费是效率最高、损耗最低的GDP引擎。如果把拉动内需的措施过度集中于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内虽然可以实现GDP增长,但长期反而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
  4.存货跌价风险。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商品价格波动,如果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对存货量大的贸易企业,生产企业都会构成致命打击。
  5.坏账风险。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外贸企业大量采用信用结算的方式出口货物。虽然促使出口额大幅上升,但也带来了大量逾期应收账款。
  6.衍生品交易亏损风险。受金融危机影响,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某些企业出于套期保值或投机操作的目的而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如果交易方向错误,可能会形成巨大损失,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7.抵质押物跌价风险。银行发放抵押贷款时,抵质押物一般包括土地房产、机器设备、公司股权等。如果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可能会出现抵质押物不足值或难以变现的风险,即使拍卖成功银行也可能无法全额收回贷款。
  8.在建项目停工风险。受金融危机影响,某些在建项目可能会市场预期调整或项目资金不能到位而下马,无法形成有效生产能力,造成前期资源投入的浪费,进而会影响到投资主体的经营效益和还贷能力。
  9.道德风险。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为了获取贷款资金,有的企业不惜铤而走险,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骗取银行贷款。由于实业经营盈利空间变小,有的企业可能将本应用于企业正常流动资金的贷款挪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领域,以获取高收益,但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情况下,外资非正常撤离问题也可能会愈加突出。
  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因此,商业银行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风险管理,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确保不发生大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要重点加强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各市场主体信贷风险的监测、分析和管控,密切关注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变动、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切实防止不良贷款发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牛建峰 张家口教育学院 乔立芳 来源:《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