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638 1
2018-10-05

“但有使命,万死不辞。”


                                        ——《三国演义》


“野心”一词,本为贬义,然而近两年来狼性文化盛行,野心勃勃的人反而比默默无闻的人更受企业青睐起来。


因为有野心者,皆目标清晰、志向远大,是能成大事的首要前提。


但中国人生来性子谦和,即使有野心也不轻易表露,或是不愿去争抢,倒像是失了几分斗气。


不过这也无妨,因为比野心更重要的能力,我们可以去培养,那就是——使命感。


曾经有人把使命感和财富值挂钩,认为使命感是财富值成立的条件,而财富值是使命感存在的结果。


万通控股的董事长冯仑也这样说过:我研究过很多赚了钱的人,后来发现赚最多钱的人实际上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人。但是他们顺便赚的钱比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的人要多。


可近些年来,谈使命感、价值观的老板总会被人说成是满嘴跑火车,不靠谱,而另外一些老板,他们则刚做出一点成绩就急着说:“企业不需要使命感,先把钱赚了”,然后赢得一片叫好。


在这种金钱至上的社会氛围中,如果一个创业者谈起自己的梦想,似乎也只能收获旁人善意的哂笑。


这样真的好吗?


小编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他说在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里,博士生导师们都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尽量不招中国学生读博士。


这一切与种族歧视无关,但其原因却不得不令人深思。


教授们认为,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极强的,从中国学生普遍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录取率要高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但这些学生一旦博士毕业,选择工作的方向却格外一致——他们一定会去薪酬高的公司。


即使有人在数学、物理等领域有极高的天分,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最后,他们还是会因为一份薪水高的工作而放弃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成为华尔街众多精英里最普通的那一个。


所以这些教授们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他们觉得那是在浪费教学资源。


缺乏野心也许是文化使然,可使命感的缺失和对财务自由的执着,导致这一代年轻人视野思维的狭隘,是与当今社会的影响是离不开的。


我们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改变环境,可我们能试着不被环境所改变。


只谈钱不意味着就是实在,谈使命感也不应该被耻笑。


马云说过:“使命感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那些说企业不需要价值观的老板们,事业一般都是做不大的。


无独有偶,有“经营之神”名号的稻盛和夫也曾在书中提到企业领导人必备的5种资质,首当其冲的就是具有使命感


他认为一家公司如果缺乏使命感的话,那么要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并发挥到最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当一个领导者,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大,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公司注入使命感。


以下分享5条可实际操作的注入使命感的方法,各位可酌情采纳。


1.企业信息充分透明。让员工,包括管理层,都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部门分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要让他们稀里糊涂地干活,否则对公司不了解,无从认同,又何谈使命感?

2.合理的、足够的薪资回报。谈梦想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谈钱了,真正优秀的企业两样都不会落下,当员工对自己的待遇满意了,他们才会认真听一听你在台上讲了些什么。

3.学会分散权力。纵然擅长洗脑如马云,他也不敢当阿里巴巴的独裁者,因为当一切决策由老板来决定时,那么只要不小心出了差错,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说当老板的要学会放权,只有你把部分权力交到下属手上,他肩上有了担子,才会对公司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4.长远目标要大,要敢“画饼”。不要被一些批判的言论吓退,当老板的就是要会画饼,说要做到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都没关系,长远目标最后不一定能实现,但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学会把这个目标变成整个公司的使命。


5.打造一支同甘共苦的团队。老板要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意识,这不仅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好办法,同样也是注入使命感的最佳铺垫。


最后以茨威格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之奋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0-5 15:4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