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资源富集地区,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坚持保护资源、整合资源、集约资源,努力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环境损失最小化,积极探索资源消耗少、转化增值高、循环利用好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高效转化利用。一是通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开采,减少资源浪费。建设了一批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全员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矿井,采掘机械化率由不足10%提高到65%以上。二是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向资源的精深加工延伸,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煤化工产业重点在煤制油、醇、醚、烯烃、甲酰胺、醋酸等下游系列延伸上求突破。三是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综合利用。积极支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发展关系,实现产业链条内原料和废弃物“吃干榨尽”,初步形成了煤—电及其废弃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弃物利用等循环产业链。四是通过推进产业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全力打造汽车产业和煤机、化机及矿业机械等装备制造业集群,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产业、新材料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构筑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区,努力打造跨越式发展模式。这就是,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先进技术、先进企业的引进以及生产要素的集约高效组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一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在对全市煤矿进行关闭、淘汰的基础上,对整合保留下来的煤矿全部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了许多拥有国际、国内一流技术的大项目、好项目,如上湾煤矿的现代化程度世界领先。二是通过引进先进企业,实现优势生产要素的跨越式聚集。引进先进的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建好大基地吸引大项目,聚集科技、人才、资本、管理等优势生产要素。三是通过推进集中发展,实现生产潜能的跨越式释放。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向基地集中,规划建设了蒙西、棋盘井、树林召等一批大型工业基地,迅速形成了先进的生产力。
(三)在偏远的内陆地区,着力构建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体系。这就是,在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的条件下,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构筑环境“洼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实现最优化的配置,努力形成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一是变革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解放和发展农牧区生产力。在全区率先尝试土地承包到户,随后又破除制约人口转移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建立和完善土地草场流转制度,加速土地草场向种养能手、龙头企业集中,提高了农牧业劳动生产率。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了经济活力。在自治区率先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资产一次脱钩,债务一次划定,产权一次买断,改制一步到位”的改革,实现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三是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多种经济有序竞争的生动局面。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大力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倾斜,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鄂尔多斯、伊煤、伊化、亿利四大集团实现股票上市,成功实施低成本扩张。四是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以清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文件3个方面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行了“重砍三刀”的政策,削减了3/4的行政审批和一批行政性收费、政策文件,推行政务公开和“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府职能从直接配置资源到创造发展环境的转变。五是不断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在1979年就率先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日本成套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伊盟羊绒衫厂。目前,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港台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到鄂尔多斯市投资。
(四)在生态脆弱地区,开拓创新环境优化保护和有效利用模式。这就是,通过变革生产方式、转移农牧业人口、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有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创造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是实施收缩转移、禁牧休牧轮牧,让生态环境休养生息。2000年以来,全市转移农村牧区人口40万人。全市禁牧草原面积达到351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39.9%;休牧草原面积达529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60.1%。2007年又将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36.8%和51.1%的土地划为农牧业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启动建设2万平方公里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二是全力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2000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502.7万亩、退牧还草3013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016万亩;组建了拥有10架飞机的鄂尔多斯通用航空公司,共实施飞播造林838万亩。三是大力发展林沙等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扶持和培育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草畜林沙产业化,不仅改善了生态,而且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乌审旗为加大毛乌素沙地治理,引进建设了世界首家利用沙生灌木平茬生物质进行直燃发电项目——乌审旗生物质热电厂,一期工程配套治理60万亩荒漠化土地。
来源:鄂尔多斯在线
http://www.ordos.gov.cn/zjeedx/jjfz/index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