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11 0
2010-01-01
彭博信息专栏/国际合作 迎战四大威胁




【经济日报╱李显龙】

2010.01.01 05:08 am




2009年已过,这一年比我们担心的要好。各国政府果断的行动,20国集团(G20)联手,成功地抑制金融灾难,重振信心。
虽然最坏的时候已过,全球的前景要看到底各国政府是否从这次危机得到教训,并共同采取有效方法,应付更深入、更棘手的问题。

我们从过去这一年学到什么?
首先,经济已完全全球化,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风暴来时,谁都躲不掉。不过,这不代表各国在危机中不能做点事,小国也是如此。政府要做的是稳定经济、保护人民、为复苏做好准备。
其次,亚洲依然持续转型,即使爆发这场金融危机,转型过程也未中断。中国开始转向内需经济,不单是刺激消费,还包括推动重大基础建设以提高生产力,特别是在乡下地区。同时也控制面临供给过剩问题的产业。
印度也是如此。这次危机算是安然度过,但也对经济自由化变得更谨慎。希望执政党能藉助2009年胜选的气势,追求更激烈的改革和成长。
东南亚国协的10国也受益于这两大经济体,稳定地整合经济区,以便能完全参与亚洲的成长。

第三,保护主义仍威胁着复苏和成长。在经济有疑虑和高失业的时期,劳工自然忧心忡忡,各国政府也会想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美国现在的政治氛围就是敌视自由贸易,欧洲也有类似压力。
所幸目前各国多能避免祭出适得其反的保护主义措施、甚至挑起贸易战争。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国必须坚持到底,同时致力重启世贸组织(WTO)杜哈回合谈判。美国必须运用领导力,其它主要国家则要准备消弭所有歧见,达成协议。
不论经济整合和自由经济有何缺点,依旧是经济繁荣和成长的最佳策略,对已发展或发展中国家皆然。

第四,目睹自由市场不受约束的严重后果,但我们绝不能矫枉过正。政府和主管当局显然得改进制定规则的方式,监督金融机构、控管整体风险。人性无法完全预防风险重现,只希望能降低发生的频率和伤害的程度。
制订法规时若为尽速平息众怒而急就章,恐引发反效果。未来的法规须致力阻止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也必须持续允许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同时可冒适度的风险。亚洲国家在强化其金融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开放并自由化,同心齐力深化区域资本市场。
未来会如何?明年应会有小幅的正成长。不过我们应趁稍可喘息之时,探究更深入的问题。美国的问题是要降低对消费和举债的依赖,其它国家则要找出新的成长动力,同时让更多人民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要做到这点,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透过教育和技能训练。因为如今知识才是成长的基本条件,而非天然资源。受过教育的劳工较能应付变局、善用新科技和市场。这在亚洲也能带动薪资上扬。
各国还需联手应付气候变迁等挑战。虽然亚洲新经济体恐难承受减碳带来的经济成长或生活水准大幅退步的后果,但大家应朝共同目标齐心努力。
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一蹴可及,可能需要几十年,但重点是现在就要开始。

说到国际合作,得先要弄好国际秩序。对亚太地区来说,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稳定至为关键,所幸目前还不错。
再来是复杂的国家安全问题,特别是北韩与伊朗的核武扩散,还有阿富汗的问题。这些都不是在2010年便可解决,但一定要努力控制,这样各国才能继续贡献其才智和精力,为和平与有效的目标努力。
(作者是新加坡总理,编译廖玉玲)

2010/01/01 经济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