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4 19:37:02
这已经是被无数经济学家论证过的事,
你不过是视而不见罢了
阅读一下《一课经济学》第22章就可以
当然,如果要完全理解,最好从头读起
不长的,全书不过10万字
很适合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读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19:38:32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

  很多人一提到利润这个词就会表示愤慨,这表明那些人对利润在经济中所起的重要功能了解得还很不够。为了对利润有更多了解,我们在这里换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第15章所介绍的价格体系。

  实际上,利润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量并不大。一些统计数字足以说明这一点。从1929年到1943年这15年间,注册企业的净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率,平均低于5%。从1956年到1960年,公司的税后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率,年均低于6%。从1971年到1975年,这个比率年平均也低于6%(事实上,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会计调整不够充分,这个比率可能被高估)。然而利润却是最容易招致敌意的一种所得。我们用奸商(profiteer)一词,贬斥那些获取暴利的人,但是找不到“奸酬”(wageer)或“奸亏”(losseer)等名词。不过,理发店老板的平均利润,不仅远不如电影明星的片酬或者钢铁公司经理人的年薪,甚至可能不如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

  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想当然。就算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通用汽车,其盈余算下来也只能算平常。很少有人关注过企业的倒闭率。他们不知道,“如果参照过去50年的企业经营经验,那么今天开店经营杂货店,每10家平均会有7家左右活到第二年;可能只有4家能挨到四周年店庆”(摘自美国临时经济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他们不知道,从1930年到1938年的所得税统计数字显示,亏损企业的数目年年超过盈利企业的数目。

  那么,平均利润到底能有多少?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用上面所引用的那类数字,即公司的利润平均不足国民收入的6%,或者回答说制造业公司每创造1美元的营业额,自己留下的平均税后利润不到5美分(举例来说,从1971到1975年这五年间,这个数字只有4.6美分)。虽然这些官方数字来自企业数据,是用传统会计方法核算出来的,跟人们对利润的看法相去甚远,但我们并没有一种可靠的估计值,去考虑所有的经济行为,去考虑所有注册企业和没有注册的企业,去考虑景气好与坏的各个年头。不过,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相信,长期而言,要是把所有的损失考虑进去,把已经投下去的资本的最低“无风险”利息考虑进去,把经营自家企业的人所提供劳务折算成“合理”的工资考虑进去,企业很可能毫无净利润可言,甚至是净亏损。创业家们(自行经营企业的人)并非不想赚钱,而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乐观,投入到了一些不会成功或无法成功的事业之中。*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任何人掏钱投资时,不仅要承受赚不到任何回报的风险,而且还得面对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在以前,一些特殊企业或产业的高利润,一直是人们不惜冒险创业的激励因素。但如果政府政策规定,最高利润不能超过10%,亏本统统由私人自己承担,那么创业家的牟利动机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就业和生产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二战期间开征的超额利润税已经表明,这种限制会伤害到效率,即便短期实施也不例外。

  然而,如今的政府政策往往认为,无论采取任何抑制生产的举措,生产都会自动进行。当今生产所承受的最大风险之一,仍然是来自于政府的价格管制政策。这些政策打击了生产积极性,致使许多商品相继停产,其造成长期的影响则是阻碍生产与消费者实际需求达成平衡。经济自由运转时,消费者的迫切需求会使得某些产品生产出现政府官员所说的“超额利润”、“不合理利润”,甚至“暴利”。但正是追逐利润的事实在促使每家公司去实现获利产品生产最大化,促使他们追加投资,添置更多的设备、雇用更多的员工,还会吸引来新的投资人和生产者介入该行业,直至那种产品的生产足以满足需求,该产品的利润又会回落到平均水平。

  在自由经济中,工资、成本、价格被允许在竞争市场上自由浮动,获利的前景决定了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毫无利润可言,就表明不应该再把人力和资本投入生产那种产品,因为用于生产该种产品的各种要素的价值势必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也就是会得不偿失。

  总之,利润的一大功能是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依照需求来配置各种商品的相对产出。任何一位政府官员,不论他有多英明,都没办法以硬性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自由价格和自由利润会迅速促成生产最大化,迅速缓解供不应求,这是其他任何体制不可比的。硬性管制价格和硬性管制利润,只会使供不应求拖延更久,并使生产和就业下滑。

  此外,利润还能对每一家参与竞争的企业持续不断地施加压力,不论这些企业目前的经营绩效处于什么水平,他们都必须不断改善经济效益和效率。景气好的时候,改善经营可以提高利润,景气普通的时候,提升效率能够领先竞争对手,不景气的时候,不加强管理就无法生存。利润有可能降为零,也有可能迅速转为亏损。若平时不改进,等到无法立足的时候,再怎么加倍努力都可能悔之晚矣。

  与通常给人的印象相反,利润的实现不是靠提高价格,而是靠降低生产成本,靠讲求经济效益和效率。同一行业的每一家公司都赚钱的情况很少见(长期如此是绝不可能,除非那个行业是独家经营)。对于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每一家公司的要价必定相同;那些要价过高的公司,它的产品将无人问津。因此,生产成本最低的公司,取得的利润率最高。获利公司继续扩张,使得那些效率较差、成本较高的公司逐渐萎缩出局。这种结果也正是消费者和公众所需要的。

  一句话,利润来自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告诉我们生产何种产品最经济,而且告诉我们哪种生产方式最经济。这些问题,不仅资本主义体制必须回答,社会主义体制同样必须回答;任何想象得到的经济体制,都必须回答。对于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而言,用自由竞争企业的损益指标来作为这些问题的答卷是再恰当不过的。

  以上侧重强调降低生产成本,因为这是利润(损益)最不被人了解的一种功能。当然,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的人,以及生产效率更高的人,肯定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利润在回报、在激励改进与创新方面的功能,大家已经了解得比较多,这里无需多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5:56:31
包不同 :
通篇为利润而赚利润的论点,并没有证明利润与效率,关还你们你时常挂在嘴边的效用有关。还有一点成本结算,你们采用的是货币形成的价格差,正如让犯罪嫌疑自己证明自己无罪一样,这本身只不过是自圆其说。而且假设利润的形成是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的,那么此行业必须要使占价值量大多数份额的企业亏损,才能证明利润带来竞争对效率有积极影响,然而资本主义某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到底市场经济还运不运转?在竞争中企业为了唯持生产或者研发,必须追加投入,显然他们会不断的向金融机构融资,而这就与金融资本联系在一起,试问金融资本允不允许这种竞争带来大面积的亏损,他们必然采取扩张货币性的政策,以使大多数企业都有利润可言,显然通过利润来促使竞争导致效率的假设,这根本不能成立了。
毕竞这些推导都是假设,我只是指出没有效率的一种可能性,而实要证明真正有没有效率,最终还是要涉及实物、劳动力消耗的与产出关系的核算,利润增没有增加这些消耗。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们没有一个敢去论证,因为这会找出对"追求利润的制度有效率"不利的证据。

效率显然要从投入产出消耗来说,比如说人力、物力的消费,而不是把劳动力价格压得极低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工时,而且追求利润使很多劳动,最终端的产出没有关系,完全转化成了追求货币符号的游戏

要证明效率,必须用消耗的人力、物产,与最终的产出(最大范围内的满足)联系上,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化的产出,显然消耗必须以实物及劳动力来进行核算产出(满足)与消耗的关系,货币核算,正如让犯罪嫌疑人自己证明自己无罪一样。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追求钱的利润游戏中,很多根本不涉及生产或者直接服务,纯粹是为了追求钱这种符号,
按照统计资料,在追求利润的赚钱游戏中美国的总资本中65%左右是地产,而且这个比例在长期中一直保持稳定,由于美国的投资率在长期是稳定的,那么就意味着,由投资所转化的资本增加或资本积累只是地产的增值或地价上升,而根本不是机器的增加。这样,资本就只是那块儿地,资本积累只是人们用更高的价钱(投资)去买那块儿地。当然,除去地以外还有35%的资本,它们是否与产出有关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在剩下的35%的资本中,绝大部分或50%以上是由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构成的,真正的产出或者直接服务所占总资本的比重很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6:07:59
要真正以效率,必须是以最小的社会劳动力、物资消耗获取最大化的产出,也就是多数人的利益都不得或少受损的情况下取得产出。

对于社会来说大量的劳动力被无谓浪费这是没有效率的表现,但有时局部资本家根本不管这些,他们只管赚不赚得到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7:17:09
证明利润带来效率,就如同证明亏损带来效率一样。利润和亏损都会带来多余无谓的劳动力消耗,只有接近收支平衡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才能减少消耗。
而且利润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压低劳动者的劳动力价格带来的,在消耗与产出的比值上就会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21:40:19
看不懂啊,郁闷,水平太低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23:32:41
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
      在经济学上人们还不能解决社会效率和个体效率之间的关系。楼主怎么会提出“社会整体效率不是个体效率简单的加和”呢?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已经知道答案。但若存在答案的话,就不会有那个经济学难题没有解开。

      现在人们还在经济学研究的初级阶段。还在研究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还有制度经济学等。谁若能解开楼主提出的那个经济学问题,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一定会崇拜你。而且各国的政府也会按你的理论管理各国的经济。

      楼主努力吧,你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是对人类莫大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0 14:08:34
吴是中国经济学的泰斗,“社会整体效率不是个体效率简单的加和”我相信他也这样认为。楼主不要断章取义要尊重原文,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者之一,应该得到尊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0 17:46:59
渔夫爱吃鱼 发表于 2010-1-10 14:08
吴是中国经济学的泰斗,“社会整体效率不是个体效率简单的加和”我相信他也这样认为。楼主不要断章取义要尊重原文,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者之一,应该得到尊敬。
反的就是市场经济!反的就是权威主义!要怎么的?我们眼中只有公理,没有什么权威的意识。
市场就是吞噬劳动力的黑洞,很多劳动因被商品货币化形成价值被无谓消耗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8:28:19
hulukas 发表于 2010-1-3 19:41
土灶 发表于 2010-1-3 19:07
shuaizhenjie 发表于 2010-1-3 19:02
那你怎么证明公有制更有效率呢?
主贴不是证明过了吗?用生产关系证明的。
土哥,我怎么说你好呢,
生产关系怎么去证明效率高低,
只有象土哥你这样的外星人才会去做这种超乎常人的事
市场经济里,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关系,使穷人买不起,造成相对过剩,必然使生产停滞,效率降低。计划经济里的分配关系,不会有人买不起,不能产生相对过剩,所以不会使生产停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8:34:46
lucky99 发表于 2010-1-4 01:35
最好把他们的原文贴出来,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评论或讨论。

我觉得,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叫做效率。在经济学中,效率的意思就是社会效率,而不是个体效率。很多人用企业的“经营绩效”代替“效率”的概念,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学中所说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说,假设每个经济主体的生产能力存在专业化的差异,不同的经济主体在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时候、在利用各种经济资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效能(或者叫生产率、生产力,类似于物理学上的做功),简单地概括说,就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他们从事不同的工种、利用不同的资源,会表现出生产率的差异。

谈国企与民企的效率差异,往往容易陷入简单地比较二者的经营绩效,忘记了效率一词的真正含义。在不同的行业,市场竞争的情况不一样。在竞争性行业,企业的经营绩效相对较差,因为竞争性行业中,企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性行业中,企业的经营绩效很好,因为它们能够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但垄断性行业中,可能存在竞争不充分造成的各种非效率现象。


如果简单地、不分行业地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加总平均,然后进行比较,很明显是严重错误的。国企一般都处在垄断性行业中,经营绩效肯定会好于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大多处在竞争性行业中。
现在的国有企业和过去的国营企业性质不同。现在的国企,处于市场经济中,和私企在经营上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理论上效率不会比私企的高。汽车和船,如果都在水里,汽车不会比马车跑得快。要比较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的效率,得把他们放在各自的环境中进行比较。同在市场经济里比较国企和私企的效率是不公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8:38:39
“包不同”先生引用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学说来看计划经济,就好比用西医理论看中医,用神学理论看科学一样,自然看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8:42:20
渔夫爱吃鱼 发表于 2010-1-10 14:08
吴是中国经济学的泰斗,“社会整体效率不是个体效率简单的加和”我相信他也这样认为。楼主不要断章取义要尊重原文,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者之一,应该得到尊敬。
这句话说得太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9:32:21
中国真是埋没人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5:28:36
关键“公有制”高效率的好处我们老百姓享受不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6:35:39
Hi, 发表于 2010-1-21 15:28
关键“公有制”高效率的好处我们老百姓享受不到啊
免费的医疗、教育、住房、百分之百的就业率,这不是好处么?苏联、东欧这些原始积累完成的国家都有这些福利。而中国虽然没有覆盖全民,但至少90年代以前城市工人医疗是免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