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12 06:48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div align=\"left\"  >阅读1小时,总计679小时,第649日。<br>
</div><br>
<div align=\"left\"  >阅读《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至25%<br>
</div><br>
<div align=\"left\"  >总而言之,全球不平等的差异体现在,有的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印度)人均月收入仅 150~250 欧元,而有的区域(西欧、北美和日本)人均月收入高达 2 500~3 000 欧元,两者相差 10~20 倍。全球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水平约为 600~800 欧元,和中国的水平相当。<br>
</div><br>
<div align=\"left\"  >基于购买力平价进行比较的另一个优势是它比汇率更稳定。事实上,汇率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供需,还受国际投资者投资策略的突然改变和对不同国家政治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期变化的影响,更不用说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的影响了。看看美元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巨大波动,就可以发现汇率是极端不稳定的。美元兑欧元比率从20 世纪90 年代的1.3 ,跌至2001 年的不到0.9 ,在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回升至1.5 ,后于2012 年又跌至1.3 。在此期间,欧元的购买力平价从20 世纪90 年代早期的大约1 美元逐渐上升至2010 年的约1.2 美元实际上,将收入和产出等同起来仅仅在全球层面上成立,而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并不一定成立。一般而言,全球的收入分配比产出分配更不平等,原因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更可能拥有其他国家的部分资本,因而能够得到来源于人均产出更低国家的资本收入。换言之,发达国家的富裕包含两个层面,不仅国内产值更高,国外投资也更多,因此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大于人均产出。落后国家则正好相反。<br>
</div><br>
<div align=\"left\"  >知识的扩散取决于一个国家调动资金的能力以及鼓励大规模教育和培训投入的体制,这个体制同时还要确保司法系统的稳定,使得各类经济主体能够据此从事经济活动。因此,这和实现一个合法而高效的政府息息相关。简而言之,上述就是历史教给我们的关于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不平等的主要经验教训。<br>
</div><br>
<div align=\"left\"  >实际上,无论是 1980 年左右启动的经济自由化,还是 1945 年开始的干预主义浪潮,其赞誉或指责都是应得的。不管英国和美国采取了何种政策,在经受 1914~1945 年的分崩离析后,法国、德国和日本将很有可能赶超英美(我的这个说法略显夸张)。我们最多能说政府干预没有造成危害而已。类似的道理是,一旦这些国家赶上世界技术发展的前沿,它们的增长就不再快于英美两国,所有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基本趋于相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br>
</div><br>
<div align=\"left\"  >早在 1914 年 8 月,主要参战国就已停止将货币兑换为黄金的业务。战后,所有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印钞票来处理庞大的公共债务。 20 世纪 20 年代重建金本位制的努力因为 30 年代的危机而失败,英国在 1931 年、美国在 1933 年、法国在 1936 年相继放弃金本位制。“二战”之后,金本位制的生命力也没有更强劲的表现,在 1946 年恢复后,到 1971 年即随着美元终止兑换黄金而终结。<br>
</div><br>
<div align=\"left\"  >在通货膨胀显著影响价格之前,纳吉布 · 马哈富兹的小说,或者两次大战期间在开罗发表的其他作品,都相当关注收入和财富,以此来设定角色的身份,讲述他们的烦恼。当时距离巴尔扎克和奥斯汀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社会结构固然已经很不一样,但读者仍有可能理解与货币参照点有关的感受、期望和阶层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奥尔罕 · 帕慕克以伊斯坦布尔为背景的小说则完全没有提及任何货币数字,那是在长期的通货膨胀严重侵蚀货币的内涵之后。在《雪》这本书中,帕慕克借主人公(和他一样是作家)之口说,没有比让作家来谈论金钱或去年的物价和收入更无聊的事情了。<br>
</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