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1-7 16:13:04
哥拜读了,哥很喜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6:18:03
看完觉得:房地产大的变革,更大层面上还不是经济领域的问题
如果说,30年前农村土地改革点燃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根火把,那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6:30:58
谢谢,拜读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6:33:29
54# tangzhengdong
麻木者被人掏了口袋,还被窃贼骂s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6:35:42
顶起这样的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6:39:10
前几天,国务院召开了又一次称之为旨在“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常务会议。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是因为自从温家宝担任国务院总理七年来,几乎是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主要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而且一半以上的主题,都是“研究”、“部署”或是“完善”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措施”。

就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次国务院会议的内容和报道,引发了中国公众广泛而高度的重视。短短一两个小时内,在中国的一些主要门户网站,有关这次会议的官方报道的跟帖评论就高达数以千计。

但也许让担任了七年总理的温家宝所没有想到的,是他所推出的这些旨在改善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政策发表后,引发的“高度反响”,绝大多数比较“负面”,甚至是强烈的质疑。网上有一个醒目的四连贴。分别是“谁信”? “鬼信”,“鬼都不信”,结尾是“鬼都听腻了”。搜狐一位北京网民挖苦道:“说给火星上的人听吧····”;一句时髦的广告词跟帖“不看广告看疗效”,也立刻被网民“顶”了起来。甚至有人意味深长写上:“同志们,我们来晚了”。

不过,比这些辛辣的讽刺更严峻的,还是众多网民所公开表达出的质疑。新浪上曾经出现过网民的这样的评论:执政七年,房价涨了几倍?历史将把谁称之为房地产总经理?也有的网民说:“历史会真实的记录一个人所谓的政绩”。,在搜狐社区“最热评论”中,一位网民写下的“一手托起了房市泡沫的人,能亲自挤破泡泡吗?他的话还能信吗”的评论,竟被4万多网民高高的“顶”在了第一位。

也许是当前中国城市空前尖锐的住房问题,特别是2009年以来一路疯狂走高的高房价,使身受这最沉重的“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的市民积怨日甚。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史无前例”的引起了很多中国民众的关注。公众“看的不是会议,是房价”。会议并没有出现这些民众所期望看到的中央对今后的房地产“新的说法”,这就平添了些许新的“失望”,而这次国务院会议中出现的一些有悖民意的“说法”(如对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评价”和只“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等说法),加上所出台的一些看上去“隔靴搔痒”和“毫无新意”的“老调重弹”,一下子使“沸腾的民怨”找到了爆发的“出气口”。

平心而论,在中国的最高层中,总理温家宝算得上是最关心房地产市场和住房问题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副总理时就分管建设部,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是唯一一位敢在公开场合“挑开”住房问题的高层领导(至少是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如此)。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的是,从1998年开始的涉及到中国城市千家万户的住房制度改革中,温家宝就已经是中国房改制度最有力的推动着。但是,他的房改“导向”,和今天的“房改”,从根本上完全是“两条道是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人们知道的九八房就是改取消了福利分房,但这中间一个核心的内容,也许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就是向占城镇人口总数八九成以上的普通市民供应物美价廉的经济适用房。而且如果60平方米以内的经济适用房的总价超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4倍(也就是房价收入比4)的部分,可以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由国家或单位承担。而这些在现在买房人、尤其是80后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实惠,都是在温家宝的强调和坚持下才得以实施的。1998年,温家宝作为分管副总理,在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上就特别强调:“建立新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这既是这次房改的重要目的,也是房改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2000年12月他在听取建设部工作汇报后又一次强调:“住房建设,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住宅建设的方针、政策不要轻易改变;二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也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

但是,当温家宝担任了总理、不再分管建设部后,中国房改的方向开始变味了。标志性的,就是2003年出台的由建设部起草、并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正是这份“房改新的纲领性文件”,彻底取消了普通市民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利。他们被赶向本来面向富人、毫无市场规矩和住宅方面法律保障的的高房价市场,经济适用房成了最低收入者的“专利”。所以说,这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第二次房改”。不过,它是被开发商所操控、按照这个特殊利益集团的意志,以剥夺普通公民在土地公有制下“天生的居住权”为特征的“权贵阶层的房改”。正是从此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向了一路飞涨的不归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温家宝总理把现今的住房问题,视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的不为人知的原因所在。

在2007年到新加坡参加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时,温家宝总理就专门带上当时的建设部长考察新加坡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时,毫不掩饰的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而在当时(甚至就是现在),在中国“标准的宣传口径”甚至是一些重要的讲话中,很多都“忌讳”把住房和房价问题列入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中,更何况把它列入“最关注问题”的首位。在新加坡时,温家宝还当着汪光焘(时任建设部长)的面直言不讳:“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见”,“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在这位中国总理的口中,人们也从未听到过“中国房改很成功”之类“高论”。

对于今年一路疯涨的房价,在高层中第一个公开打破“沉默”的,也是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敏感时期”,他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并要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正是在温家宝的这次考察中,中国的市民又听到了“久违”的“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的承诺。

但是,也正如网民所说的“不看广告看疗效”一样,作为总理温家宝说过的一些话,在中国的官场中时常并不能得到“立足”,更谈不上“完全落实”。就拿住房方面的政策来说,温家宝在担任当副总理并分管建设部之时,就把向普通市民供应经济适用房视为“房改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直至2007年到新加坡,温家宝还特别强调:“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带当时建设部长到新加坡考察的目的,就是要学习新加坡是如何通过他们的经济适用房(组屋)来解决国民的住房问题的。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也恰恰就是在温家宝担任总理的第一年,他不再分管的建设部起草、并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简称18号文件),取消了一般市民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利。而“始作俑者“,就是温家宝带到新加坡考察的时任建设部长汪光焘。人们也可想而知,这位当时负责住房问题的政府部长,会不会把温家宝的向中产阶级供应经济适用房的讲话当回事。从新加坡回来后的事实也证明,温家宝总理这句在现在中国的中等收入者看起来“字字值千金”的一席话,又是“白说”了一场。

在当今中国的权力场上,作为总理的温家宝,不像他的前任朱镕基那样,是个可以“碰“地雷阵“的“强势”总理。人们也许还记得,温家宝在汶川地震时说过的一句很无奈的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更何况,中国的政策从来也不是可以由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尤其是在现今中国的“权力平衡”中就更是如此。不过,人们最应该担心的,还是作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权贵阶层”对中国决策层的影响。早在几年前,人们在号称“地产总理”任志强的博客和公司的网站的文章就不难发现,他当年是如何推动和影响剥夺一般市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权利的“18号文件”出台的。

但不管怎么样,对引发当今中国社会尖锐社会矛盾的高房价及住房问题,公众对最高层的质疑和问责,首当其冲的,还是国务院。公众希望有着“亲民总理”之称的温家宝,可以拿出更得力、更有效的措施,真正能够解决引发当前尖锐社会矛盾的住房及高房价问题。就像中国网民“发挥”温家宝自己所说的“名言”那样:“百姓对政府的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6:56:00
谢谢,拿来分享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09:03
能说具体点,下载的地方嘛,我挺感兴趣的,谢谢啦 55# qiuxiaoyu5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09:51
房地产经济的批判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13:4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15:42
谢谢,我也来拜读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27:35
谢谢lz 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28:46
谢谢,认真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29:10
顶一个 下了看看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35:23
非常感谢!学习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35:25
谢谢分享,楼主好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41:01
受教了,说到问题的本质上了,也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跟房地产市场唱个反调,让房地产市场尽快回归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50:41
先谢了{:3_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55:46
说得挺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7:58:01
相对比较全面!
好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8:08:20
一个角度。。。。。。值得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8:11:53
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8:19:02
这个一定得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8:53:19
还是对房地产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解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8:59:38
好热闹  房地产太可怕了  偶周边的房子不出一个月又涨了200多   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9:09:05
分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9:28:10
不错,呵呵.顶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9:33:13
有几处不太明白:
1.炒房的问题:现在房价很高,但把房子出租的回报率却很低(至少在广东和文章提及的北京是这样,七八十万的房子每月只租得一千多块) 。一般炒家买楼也是要贷款的,利息是一大成本,加在楼房总会折旧的。更甚的是租客有出问题的风险。因此一但楼价走势转为平稳向上,房价的升幅也未必可抵销成本。由此可见,房价只要不大升,一般炒卖很容易就变得无利可图。
2.房子折旧的问题:我的室友在读建筑,他说一般楼房的设计期限就只有五六十年,水、电、电梯等公共设施也要十多年更换一次,因此房子折旧往往是越旧越快。可见投资房地产若无自用的需要,未必比投资其他行业赚钱。
3.對樓市上升的預期:很多人購房時沒有即時需要,只是怕房價會不斷上升,越遲買越貴。
老百姓應認清房子的屬高風限投資,同時知道租較買好。
我這樣說可以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9:37:45
谢谢楼主分享了,确实是好东西,讲了不少实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9:45:37
谢谢分享!学习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3576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