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24 06:2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div align=\"left\" >阅读3小时,总计694小时,第661日。<br>
</div><br>
<div align=\"left\" >阅读《英国史第一卷》至71%<br>
</div><br>
<div align=\"left\" >在忏悔者爱德华一朝,这些长老以学识优长,位列粗野不文的撒克逊人之上,灌输了盲目信仰教会的观念。年轻的王子埃德迦资质凡庸,无法抵制这种施加于人心的无孔不入影响。<br>
</div><br>
<div align=\"left\" >威廉借助于虚构的爱德华国王遗嘱、不合法的人民选举,但主要依赖军队的力量,加冕称王,离开伦敦,前往埃塞克斯的柏肯,接受没有参加加冕礼的所有贵族臣服。<br>
</div><br>
<div align=\"left\" >他把诺曼底著名的严格执法引进英国。即使在革鼎易君之际,也没有放松严厉惩罚一切骚乱和压迫。<br>
</div><br>
<div align=\"left\" >英国人也开始自欺欺人,认为他们的宪制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君统,后者与他们关系甚微。威廉为了让新臣民更好地服从他的权威,巡游英格兰各地,宫廷烜赫、场面盛大。威廉已经以其军威震慑万民,现在又以其初步施政的仁慈公正赢得了智者的首肯。<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国王刚刚离开,英国的事态就开始恶化。怨声载道、密谋叛变,战争已经在许多地方爆发。山雨欲来,形势一日千里,不亚于当日将威廉推上王位的那一次革鼎。上述史家颂扬主人,把责任完全推到英国人的反复无常、好乱成性上,高度评价奥多主教和威廉· 菲茨· 奥斯本的公正与宽大。[ 19] 但其他更为可信的史家把主要责任归诸诺曼人。他们轻视轻易投降外国的民族,又贪恋他们的财富,格于禁令不能掠夺,就希望逼出一场叛乱,可以再来一次充公抄没。他们加入这场事业本来就是<br>
</div><br>
<div align=\"left\" >威廉对待这些贵族,完全不同于对待他们的追随者。他真诚地尊重前者的地位,暂时保全他们的领地;严厉地对待后者,没收他们的土地,封赏给外国冒险家。威廉将这些外国人安插到全国各地,把军事力量交给他们,假意赦免了埃德温和摩卡。两位伯爵丧失了所有依托,孤立无援、摇摇欲坠。威廉可以随时毁灭他们。他和马尔科姆议和,把坎伯兰郡封授给苏格兰国王并接受其效忠。<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因为权力源于地产,这场革命就已经保证了外国人的地位。但威廉在他建立的新体制中,仍然留意将军权保留在辅弼他征服英国的外国人手中。他将法兰西和诺曼底已经形成的封建法律引人英格兰。那时,在欧洲大多数君主国,封建法是稳定和混乱的基础。除了王室领地外,他将英格兰的全部土地划分为男爵领地,封授给那些在主要冒险中为他出力出钱的人,鲜有例外。<br>
</div><br>
<div align=\"left\" >威廉为了更好地整合政府各部门,使之连为一体,既能防御外敌,又能镇压内乱。威廉在同样的封建法律下减少了教会的岁入。尽管他在入侵和继位时极力讨好教会,现在却将他们贬低到从属地位。教士们视为悲惨的奴役,与其职业完全不相称。主教和修道院长有义务在战时为国王装备一批骑士或军事封臣,其数目与每个教区和修道院的财力成正比。<br>
</div><br>
<div align=\"left\" >威廉一朝以及随后若干列朝的座右铭是,无论在贵族、教会、民政、军事方面,不允许任何英国土著出人头地。<br>
</div><br>
<div align=\"left\"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步。迷信之风大行其道,对威廉的某些继承人是危险的,对大部分君主是不方便的。但国王在客卿辅弼下专断地统治英格兰,一开始不易感受到不便之处。教会和俗人一样臣服于他。没有人敢于挑战他的君威和意愿。他禁止任何人未经国王同意就请示教皇。一切教规和宗教会议的投票都必须首先经国王裁可。罗马诏书谕旨不经同样程序,不能生效。他麾下的大臣和男爵,无论多么严重地冒犯了教会,必须经国王同意,才能逐出<br>
</div><br>
<div align=\"left\" >征服者威廉是欧洲最强大、最傲慢、最精力充沛的君主,在他的辉煌胜利中,也没有逃脱这位咄咄逼人的教皇的攻击。格列高里致信威廉,要他充分履行承诺,将英格兰王国置于于罗马教会统治之下,象历代先王服侍基督的牧师一样,向罗马教皇称臣纳贡。他指的贡税是彼得捐,本来是撒克逊君主的慷慨捐献,却被解释为常例和屈从于罗马教廷的标志。威廉答复,钱可以循例奉送,但他既没有答应效忠于罗马,<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国王驻节诺曼底若干年,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公开宣布的偏爱公爵领地。他情有独钟的公国出了乱子,必须亲自出马处理。他的长子罗伯特(由于腿短、绰号Gambaron或Courthose)继承了其家族和诺曼民族的勇武,却不擅长他父亲赖以出人头地的策略和伪善。威廉公爵的成功依赖策略和伪善不亚于依赖武德。罗伯特贪恋军事荣誉,对争执没有耐心,在朋友面前不能保密,公开暴露自己的怨恨。他不能忍受父亲的独断专行,毫不掩饰地要求独立。<br>
</div><br>
<div align=\"left\" >境内宴安,威廉才有余暇启动并完成一项宏大的工程。这项工程证明他有干济之才,也使他名垂青史。他下令,清查全国每个地区的土地:大小,业主,佃客,牧场、草地、耕地的数量,在某些郡还包括以此为生的佃客、农夫、奴隶数目。他委派专员,组织调查委员会,一一登记造册。经过六年工作(这项工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完成),王国一切产业记录在案,巨细靡遗<br>
</div><br>
<div align=\"left\" >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极差,他明白大事不妙,下令将自己送往圣杰瓦斯修道院。病情日益恶化,威廉自知大限将至,明白人类一切荣华,不过虚空而已,忏悔为了征服和保卫英格兰犯下的残酷和暴行。他尽力向教堂和修道院送礼,补赎罪过。他下令释放摩卡伯爵、西沃德·伯恩和其他英国囚犯。他甚至接受劝告,释放冒犯他最严重的奥多主教。他将诺曼底和马恩留给罗伯特。他致信兰费朗克大主教,让他给威廉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他只给亨利留下了马蒂尔德王后的财产,但预言他有朝一日会在权力和财富上超过两个哥哥。威廉终年六十三岁,君临英格兰二十一年,享国诺曼底五十四年。<br>
</div><br>
<div align=\"left\" >但尽管分邦而治没有引起任何冲突或反对,但突如其来的革鼎在英格兰引起了许多不满。大多数诺曼男爵同时在英格兰和诺曼底拥有大片领地,很不乐意让二者分离。他们也预见到:长远看来,他们不可能同时侍奉两个君主,要么放弃祖传的诺曼底遗产、要么放弃征服的英格兰领地<br>
</div><br>
<div align=\"left\" >勒索大师拉尔夫·弗兰巴德从每个士兵身上勒索十先令代役金,然后让他们分散到附近各郡。威廉出神入化地运用这笔金钱,效果大大超过了这支军队本身的用处。他向法兰西国王赠送了新的礼物,让他撤回对罗伯特的保护。他也经常贿赂诺曼男爵们抛弃罗伯特。但威尔士人的入侵迫使他返回英格兰,没能进一步攫取利益。<br>
</div><br>
<div align=\"left\" >欧洲深陷于蒙昧和迷信之中。神职人员主宰着人类的心灵。人民很少受到荣誉的约束,更少受到法律的约束,陷于最恶劣的罪行和混乱中,除了他们精神导师举行的仪式以外,不知道别的救赎之道。他们很容易相信圣战可以赎清一切罪过,<br>
</div><br>
<div align=\"left\" >他们取道匈牙利、保加利亚向君士坦丁堡前进,相信上帝会以超自然的方式为他们补给军需。他们自己没有准备任何供应,徒劳地指望奇迹,不得不依靠抢劫为生。被激怒的各国居民拿起武器,攻击毫无纪律的大军,毫不困难地将他们屠杀殆尽。<br>
</div><br>
<div align=\"left\" align=\"left\" >威廉在位十一年,挪威国王马格努斯在安格尔西岛登陆,什鲁斯伯里伯爵雨果击退了他们。这是北方各邦最后一次入侵英格兰。大约就在这时,这些骚动不宁的民族学会了耕啬之术,是以淡于远征,欧洲其他各邦得以免于海盗蹂躏之祸。南欧各邦此后的拓殖与进步,肇基于是。<br>
</div><div align=\"left\" ><br>
</div><div align=\"left\" >为了使他的特惠具备更大权威,亨利将宪章的抄本存放在各郡修道院,一切臣民可以查阅,保存限制及指引政府的永久性规则。不过,宪章达到当时的目的后,终亨利一朝,无人知晓、无人记忆。国王意想不到,百年之后,男爵们受到影影绰绰的古老传统启发,会想到以他的宪章为蓝本,费了很大力气在王国找出一份抄本,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br>
</div><br>
<div align=\"left\" >亨利征服诺曼底、建立该省政府以后不久,他与教皇关于圣俸授职权的长期论战也告一段落。他放弃了历代先王的某些特权,从而幸运地摆脱了与罗马教廷的危险争论。当时大多数君主都因为这样的争执而自讨苦吃。国王即位之始,形格势禁,就不得不礼敬安塞尔姆大主教。他从大主教虔诚友谊中得益匪浅,明白神职人员对迷信的人民有多大的影响、对他享有多大的优势。<br>
</div><br>
<div align=\"left\" align=\"left\" align=\"left\" align=\"left\" align=\"left\" >从某种意义上,威廉王子之死是英国的不幸,即以军事服役为条件。但是,当采邑在同一个家族传了几代后,原始目的就渐渐不起作用了,女性开始继承封建采邑。允许她们继承私人领地的同一个新原则也自然而然地导致她们继承王位、掌握政权。因此,英格兰王国和诺曼底公国的男性继承人断绝,马蒂尔德皇后继位,无人公开反对。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