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热播了一部名叫《蜗居》的电视剧,多数民众看后不禁感慨该剧的真实性。《蜗居》以一对外地的夫妻为主人公,二人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在其大学所在的大城市发展。由于生活所需,女主人公— 郭海萍下定决心,省吃俭用地来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从剧情不难看出,那对夫妻为买房子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但人算不如天算,房子的价格节节攀升,夫妻二人在忧郁和等待中发现自己的用来买房的钱在不断地缩水,直至只能买到偏远郊区的房子。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民众所经历的也大概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福利分房变成了住房公积金。1949年后,在早期那个人人为吃饱为奋斗目标的年代里,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民众会为房子而焦虑,紧张…... 工资的涨幅赶不上房价的上涨。1998年中国民众彻底告别了自1949年以来所享受的福利分房待遇,取而代之的是以住房公基金为基础的自购房时代的来临。 20世纪末的大多数 中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未来十年中国的房屋价格的大涨。涨到甚至连自己的下一带在所出生、居住的城市都没有新的立足之地了,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导致“房价猛于虎”的呼声在社会上越来越大。 2009年底发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蓝皮书》指出,85%的中国家庭买不起房。这一报告的发表对于政府来说可谓是敲响了警钟,对于民间来说,可以说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居者有其屋”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80后的一代,成为了“遥远的梦想”(有报道指70%左右的80后年青人成为了“房奴”)。 抑制高房价刻不容缓!个人认为,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开发商们的屯地行为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商的故意屯地行为是导致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调整政府收入结构,降低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一直以来成为各地政府的“摇钱树”,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土地出让金也跟着上涨,建议中国官方调整政府收入结构,降低土地出让金,从而为降低房价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中国经济会随着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逐步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但非理性的高房价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中国骄人的经济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使普通民众被迫跌入了“蜗居”的深渊。 黄硕(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