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人大道德论坛发表的陈浪南超级灌水专家一贴被删,深感吃惊,第一次发帖,事实证据都有,遭此对待,深感陈浪南的关系网之大,与人大相关人士的关系之深,说陈浪南灌水,算是客气说法,此人是行走在抄袭与非抄袭的边缘,如果是几年之前或刚出道的学生,模仿一下当国外模型的熟练搬运工,也无可厚非,可陈浪南直到现在,还是这么干,这样的专家如果对哪个课题感兴趣,只要从互联网上下载几篇外国文献拼凑一下,再牵强附会加上几点中国的情况,就算炮制完成了,这就是像陈浪南这样的专家写文章和写书又有多又快的秘诀,陈浪南现在也算有名气了,还这么干,对得起读者吗!他的那本市场微观结构研究本人花了45元买下来,看了之后发现还不如看参考文献原文,一年出六本书,全是拼凑而成,书的前后逻辑都不连贯,一个专家竟然涉及这么多研究领域,只能是样样通、样样松,美国教授坎贝尔还是投资公司的ceo,像陈浪南这样的专家只不过多看了点书,真正懂什么,就敢称专家。这种粗制滥造的专家,为什么不允许对他发表评论?
人大道德论坛有人替陈浪南开脱说:陈浪南的那篇经济学季刊2007年vol7,1期的文章是经过专家评审过的,这就更为可笑,不可否认经济学季刊是国内评审较为规范的好期刊,但这个期刊的部分评审专家的水平之差,装腔作势令人不敢恭维,陈浪南的这篇经济学季刊能发表难道就能说明他的文章是好文章吗?经济学季刊最近对一个一稿多投的学生陈立中残酷打击杀鸡儆猴,与此相对比,人大杨瑞龙等抄袭证据确凿(连新语丝的方舟子以及国外教授都出面揭露),可其主编姚洋却出面为自己的好朋友杨瑞龙等百般狡辩,试问一稿多投和抄袭哪个性质更严重?这样的双重标准,使主编姚洋和经济学季刊的形象大打折扣,并且那个陈立中还是个学生,都是中国人,何必相煎如此急乎,即便惩罚,也不必把处罚通知挂在网页主页上吧,如果这样,为什么不把杨瑞龙等抄袭也挂在网页上。经济学季刊是好期刊,但不能盲目崇拜。
本人买了陈浪南的书,只是有感而发,希望在人气和口碑颇好的人大论坛发帖,让同学不要盲目崇拜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陈浪南的文章本人没进一步细读,如果发现更大的抄袭粗制滥造,不排除向其它学术打假网举报,人大道德论坛再继续删帖,那本人只好认为自己把人大论坛看错了,这里原来不是一个包容求实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