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2月到2004年1月,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已下跌了25%左右,尽管如此,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却继续扩大。相当一部分流入美国的资本来自亚洲国家,到今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5400亿美元,占整个亚洲的近四分之一强。美元的持续贬值已引起各方关注:如此巨额储备背后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近期表示,持有外汇储备必然会有一定成本。但是,如果宏观经济整体或金融系统全局发生震荡甚至危机,那么整个国家和社会将付出几十倍几百倍的代价。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面对美元的持续下跌,是否有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必要和可能?
为此,我们特邀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瑞银证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经济师龚方雄,共聚21世纪北京圆桌第29期,针对美元的未来和中国外汇储备的代价等问题进行探讨。!
《21世纪》:从目前美元的贬值来判断,美元是否已经陷入了类似1973年、1985年那样的危机之中?已经很疲弱的美元在今后两年会对欧元及日元等持续贬值吗?
钟伟:在我看来,美元已经处于危机之中,而不是有无危机的问题。回顾一下,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于1973-1976年间,爆发的标志是美元和黄金的彻底脱钩以及全球固定汇率制的崩溃。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1987年间,爆发的标志是《广场协议》的签署和美国股市的股灾。在2000年之后,大家讨论美国经济时,总要提及互联网、房地产和美元三大泡沫,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变本加厉地下跌,至今没有任何结束的征兆,爆发的标志是美国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以及此后美国经济一度接近衰退边缘,并拖累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困境中。
龚方雄:美元所谓的危机性阶段还远没有到。现在美元还处于正常范围内波动,美元的大幅度波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也已经有三四次了。美元兑日元在1994年的时候到80,后来又到过140、145,而现在是100。美元对英镑以前都到过2,现在也不超过2。所以还没到所谓的危机性阶段。美元目前的走软是一个兼具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的过程,这主要是美国越来越庞大的双赤字造成的。美元1980年代也有过双赤字的现象,现在的关键是能否在经济国际化的环境下得到有效的填补,即通过外国资金流入美国来填补。我认为这从周期性的角度讲是可以做到的。
安德森:我部分同意美元危机的看法,但这绝对不是1973年危机的一个重演,而是1985年状况的重演。1973年的危机造成了全球整个外汇储备系统的瘫痪,打破了保持25年的固定汇率,导致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实际上,现在与1985年的状况非常相似,因为相对于欧元来说,美元已经不再偏高,但对于亚洲地区货币来说,美元现在仍然是偏高的货币。
陶冬: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信用已经受到损害,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是由此推断美元已经到了黄昏、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进入全面的调整,我认为还为时过早。最大的理由不是美元本身的存在价值,也不是布什以及美国当局在财政赤字上面的回心转意,而是目前举目四望,实际上没有一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
《21世纪》:如果美元持续疲弱,那么如何判断欧元的实力,欧元能替代美元么?如果欧元替代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否必须重构?
陶冬:欧元在根本基础上就是一种错误的货币。它建立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系上,是多个政治、经济政策不同的政治体妥协的结果。犹如把一块平板放在了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板上面,指望它出现一个绝对的平稳是做不到的。欧元今天出现了升值,与其说是欧元的强势,倒不如说是美元的弱势。美元缺乏信用不代表欧元就有信用:欧洲在缩减财政赤字上一拖再拖,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欧洲的两大火车头——德国和法国的经济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而新加入的东欧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对欧洲本身带来的如政策整合等方面的挑战都是非常大的。
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欧洲能够成为一个不仅是货币统一的经济体,而且是政治统一、财政政策统一、经济内部开放的实体以后,欧元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替代美元的货币。毫无疑问,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了一个信用危机,但是目前我还不知道重构的方案在哪里,替代货币在哪里。我认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本身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改造本身所需要的时间会非常的长。
钟伟:高度同意,刚刚我还和美林的Straszheim提到这个问题,欧元显然是内在不稳定的货币,除非在欧洲宪法的制约下,欧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协调更为充分,否则欧元是没有人对此负责的货币。现在美元的麻烦远远没有结束,尽管美国经济比欧洲经济要强劲得多,但不少国际投资机构预测美元对欧元可能贬到1.5-1.6,对日元可能跌到90,2005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60年,从现在开始,如何重构全球金融架构会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安德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构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我们在2006到2007年间会看到很明显的变化。
哈继铭:在我看来,重构布雷顿森林体系于事无补。从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那一时刻起,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就被埋入了历史的坟墓。此后,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更灵活的汇率安排。在当今国际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认识到汇率弹性的重要性。在汇率和国际收支问题中唱主角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其目前的主要使命是对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不足的经济体提供暂时的外汇贷款。而目前面临货币升值压力的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巨大,根本不需要IMF的资金援助。尽管IMF可以建议亚洲国家货币升值,但其对政策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