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第18天
昨日阅读6小时,累计阅读792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股市风云二十年》 (上,下全集)
本书反思了20年来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以十多位股市中人为线索,讲述股市成败,把政策、市场、ZF、股民全景式地呈现。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浓缩在本书之中,而财富起落的规律也通过无数实际案例融会其中。
作者简介 肖宾,《京华时报》经济新闻部主任,喜好读书,热爱经济与金钱,多年来从事财经类的新闻报道,诸多富豪在近前起落,诸种行业在眼前兴衰。
2008年出版《地产江湖》一书,在房地产业引起强烈反响,书稿未付印之时,网络版就已经在各大地产公司中流传;2009年出版《千年财经》一书,获得高端人士无尽好评。
临近股市二十周年,细点数股海往事、股海中人,成败兴衰,不尽感叹。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86201-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今天继续读:《解读量化投资: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
第一章 只赚不赔的好买卖
……
这个故事当然是编出来的。不是说这三个人凑不到一起,其实索罗斯和西蒙斯在纽约住在同一栋楼里面,也不是说三个人不会到北京: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对中国市场很关注,西蒙斯应该也不会袖手旁观。2008年2月,西蒙斯的基金公司获得了印度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可以在印度股票交易所上作为海外投资人直接进行交易,既然关注了印度,就没有理由不关注中国。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2008年间西蒙斯也和中投公司在接触。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的最重要的理由其实和川妹子为什么找不到关于西蒙斯的任何书籍有关。与巴菲特和索罗斯不同,西蒙斯极少接受采访,也从来没有写书讨论过自己的投资哲学或者经历,更不可能向别人炫耀自己赚多少钱。他赚多少钱的数据都是业界根据他的基金表现推算出来的(这种推算其实也不是很准确,通常根据基金的规模、当年的回报和基金的收费水平来估算,没有考虑到成本。)。对于记者采访,西蒙斯有一次引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农庄》里面驴子的话说:“上帝给了我尾巴来赶走苍蝇。其实我宁愿不要尾巴也不要苍蝇。”不知道记者听了之后有没有像不受欢迎的苍蝇那样飞走?
西蒙斯是谁啊?他为什么能赚那么多钱呢?
半夜吃炸鸡的大学生
西蒙斯的全名叫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詹姆斯常常被人称做吉姆,这种简称在美国是很常见的。他于1938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郊区一个犹太家庭,是家里的独子。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制鞋厂。据说很早的时候,西蒙斯就开始表现出对数字、形状超出年龄的兴趣,他说自己3岁就想学数学了。他3岁的时候有一次大人告诉他汽车的油箱开几天就没有油了,这令他十分不解,因为他认为汽车会首先用完一半的油,然后接着用去剩下的油的一半,再一半,再一半,这样下去,总会有一丁点儿油剩在油箱里面,永远也不可能用完。这当然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著名悖论,西蒙斯多年以后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笑着说:“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个想法应该是很复杂的吧?!”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还提起小的时候曾经想过开一家电影院,因为当地只有一家电影院,或者做一个犹太教的学者。他又自嘲说,幸亏没有。是啊,如果他开了一家电影院,或者成了宗教人士,波士顿附近可能会多一间平常的电影院,或者附近的犹太教教会多一个说话慢条斯理的牧师,但是投资行业却会少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波士顿附近一个叫牛顿的小镇读完中学,西蒙斯进了麻省理工学院读数学。他当年的导师数学家辛格回忆说:“西蒙斯的悟性很好,他能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原理,这是很罕见的。”西蒙斯回忆自己在大学本科时代学习很用功,课外玩起来也很疯,花最多精力的是和几个同学一起玩猜点数的纸牌游戏。要想在这个游戏里制胜必须要有很好的概率计算能力和记忆力,一般人都会觉得很头疼,完全把它当成撞大运的游戏,但是对于这几个数学系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他们放松大脑的最好办法。他们常常开夜车,玩到凌晨,然后大家挤进西蒙斯的老爷车,开到离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剑桥镇不远的一家很有名的、半夜里仍然开门的烤鸡店大吃一顿。西蒙斯的导师辛格也常常在那里吃鸡:一边啃骨头,一边啃高深的数学问题。还不到20岁的西蒙斯觉得这种生活非常惬意:虽说导师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还可以半夜在炸鸡店里面钻研数学问题。这使西蒙斯非常向往。很多年里,西蒙斯都一直和辛格保持联系,过去他们是师生,后来是朋友。当时一块儿打扑克、开车吃烤鸡的有两个哥伦比亚籍同学,也都一直是西蒙斯的好朋友。学士学位拿到手的时候,西蒙斯还和其中的一个同学骑着小摩托车从波士顿一路玩到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
1958年,20岁的西蒙斯用了3年学完了本科,转投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其间他第一次结婚,婚礼上新婚夫妇收到的礼钱都被西蒙斯拿去投资了。他回忆说他当时觉得投资股票很无聊,就跟美林的经纪人说了自己的观点,经纪人眯着眼睛瞧了瞧这个20岁刚刚出头的年轻人,歪着嘴说:“那你就去试试大豆吧。”西蒙斯就真的投了大豆的期货。好像后来赚了钱,但是赚也赚不了很多。那时候西蒙斯还对投资、交易之类的事情兴趣不大,但是几年后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虽说当时的大豆投资似乎对西蒙斯没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他的另外一项投资却为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和那两个哥伦比亚的同学——三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毕业生——联手在哥伦比亚开了一家制造聚乙烯地板的工厂,西蒙斯的父亲帮了他们一把,为他们垫付了一笔起始资金。这家工厂的投资后来回报丰厚,卖掉股份之后拿到的钱让西蒙斯交给别人投资在金融市场,很短的时间里面就暴增10倍,这很可能是西蒙斯走出学院的象牙塔、闯入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这是后话。
拓扑和越战
三年以后西蒙斯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到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当老师,那时他才23岁。他的博士学位导师回忆说:“吉姆是个很有独创性的人,喜欢坚持走他自己认定的道路。”他的博士论文有关多维弯曲空间里面的几何问题,和后来以西蒙斯和华裔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联合命名的陈——西蒙斯理论一样,都属于拓扑几何学的范畴。曾经有一个记者不小心请西蒙斯解释陈——西蒙斯理论,西蒙斯给他讲了半个小时,讲完之后记者后悔不迭:问了这个问题,耽搁了有限的采访时间,因为虽说经过西蒙斯半个小时的解释,但他仍然是一头雾水。当时西蒙斯选定博士论文方向的时候他的导师很担心,觉得他选了一个难啃的骨头,但是西蒙斯用了不到两年就解决了那个问题。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在象牙塔中就才华横溢的老西,是数学天才:”3年读完本科“,”三年以后西蒙斯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也是经商的天才:第一次下海做地板“回报丰厚”;还是发现可投资对象的天才:“交给别人投资在金融市场,很短的时间里面就暴增10倍”。简直就是干什么成什么,没有一件不成的事!当然情商也是相当的高:和导师常常半夜三更“一边啃骨头,一边啃高深的数学问题”。看来不想成为大师都难!
读到此处,我对于自己学习量化的信心又坚定了:青年时期所缺少的就是注意力集中。3岁就想学数学了,天才到不要不要的。看到对于芝诺悖论的理解,回顾自己的童年时期也曾经想过这样的问题,只是岁数大了1倍还不止,又有点灰心。当然,读大师的童年描写,是让我等吃瓜群众对大师充满仰望的佩服,而自甘平庸。不对!此次重读找到了一点对自己青年时代的释然: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是我少年时期需要适应的,现在则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大可以展开自己的好奇心,好好研究一下量化:不为赚多少钱,只为验证我们已经对于不确定性风险的研究了掌握达到了什么程度,我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可以不断自我挑战的目标。好吧,这样即能够晚上睡的踏实,明天还可以充满生机地学习和工作!
这是一句很有启发的话,再引用一下:“上帝给了我尾巴来赶走苍蝇。其实我宁愿不要尾巴也不要苍蝇。”
……
单词挑战第2月第10天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 14、15 和 16 世纪时,人们以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来繁荣文学艺术); (某一学科或艺术形式等衰落后的)复兴;
His bristlingdetermination has become a symbol of England's renaissance.
1.背单词1个-O
2.飞鸟式36个-O
3.论坛收集资料30分钟*1-O
4.云桩30分钟-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