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396 18
2010-01-18
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亮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假设:
1)如果博士受雇于企业,拿不到高工资(自己心仪的工资)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比较多的,这样才有分析的价值;
2)博士代表了比较高的人力资本,平均来说这可能是正确的;
3)博士受雇于企业主要从事研究工作。
如果大家同意这些假设,那么接着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浅薄地分析。

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需要一种特定的工资制度的保障。举一个例子,产业工人(如车间的裁缝)实现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制度是“计件工资”制。为什么可以实行“计件工资”制?因为人力资本同质性程度较高,这样就可以直接用产品(劳动成果)来衡量其人力资本的价值。这种制度保障了其能够实现基本的价值,最起码是本行业的平均水平。一般来说,一个行业存续越久,那么工资制度就越成熟,稳定。

人力资本高的人(博士)的特性是什么?异质性。即,每个人的专长都不同,这与坐在车间里的裁缝不同。这种异质性带来一个问题:用一种什么样的工资制度去衡量这种人力资本的价值?用计件工资制吗?显然不行,因为每个的产品都不同,不能横向比较。计时工资制吗?也不行,因为有些人一年也没有产品出来。在现有的工资制度下,这种人力资本可能根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度量和实现,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一种能够测量人力资本的装置。后果是,用巴泽尔的话说就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一部分被置于"公共领域"了。对于公共领域的东西,当然有人来抢了。首先是雇主来抢。他怎么做呢?一方面维持原来的工资制度,也即不让新的可以度量人力资本价值的工资制度产生;另一方面,尽量压低人力资本的价格。而雇员也非笨蛋,他也会来抢。他怎么抢呢?方法有很多,最极端的办法就是离开。但是这不是好的解决办法。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自己雇佣自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
那么什么工作最适合那些人呢?可能自己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做研究了。

观点不是很成熟,归纳成一句话,就是现有的工资制度不能很好的测量和实现博士的人力资本,使得一部分人力资本的属性被置于公共领域,引起雇主的攫取和博士的维护,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要么博士接受较低的工资,要么离开企业,自己做研究。

请大家看看,我的分析推理部分有何问题?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8 13:13:56
分析的还不错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13:16:42
上了博士,是不是不能适应社会啦?所以只能继续住在象牙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13:24:55
oceanicsdie 发表于 2010-1-18 13:16
上了博士,是不是不能适应社会啦?所以只能继续住在象牙塔?
这似乎不能这么说吧。从适应社会角度来说,本科毕业和博士毕业并没有区别,因为无论是什么学历,去社会总有一段适应的过程。这应该不是关键。而且我们也不能说书读得越多,交际能力越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10:37:26
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没有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09:06:51
按楼主的意思,谁给的钱多就去哪儿了,政府还给房子呢,博士很多就去了政府。

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再说效用最大化不一定是行为的目的,要不行为科学也发展不起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