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杂谈——从饮茶说起
(注明:欢迎大家加我为好友,站内多联系,有新文章我好发消息通知各位。)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上论坛发帖了,期末了一直忙着。这周就放假了,祝大家寒假愉快,天天开心。
最近突然爱上了喝茶,究其原因,或许为了饮茶有助健康,或许为了生活中寻找淡然的感觉,或许为了追求一点小资的情调。茶的品种很多,我喜爱的有杭州的龙井、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还有四川的云雾茶。对于这四种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偏好,如果只能喝其中一种,也都会有各自的选择。然而,可能有些人天生不喜欢喝茶,而喜爱喝咖啡或白开水。无论你是喜欢茶还是喜欢咖啡,是喜欢喝龙井还是喜欢喝铁观音,这都是属于偏好的范畴。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偏好分成了几个层次:第一层是茶、咖啡、白开水;第二层是龙井、铁观音、普洱和云雾茶;第三层,光就一种茶来说,比如龙井茶可以分为A、B、C、D四级,你一旦喝到B级龙井茶,就再也不肯喝D级的龙井茶了!
人天生有比较的能力,只怕他从来没喝过茶,从来不知道有茶,只要喝过一种茶,他就对另外一种好奇,只要喝过两种,他就能分出优劣,只要尝过好的,一定舍弃比较差的,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再退转到以前。人对两种制度、两种艺术作品、两种人生哲学也都一样。
偏好的定义
还是先普及一下经济学的知识,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偏好”真的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话题。偏好,有好坏之分,有强弱之分,还有显隐之别。不同的个体,偏好不同;不同的群体,偏好也不同。凡此种种,皆说明偏好确实不能一概而论,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此看来,经济学对于偏好的定义,仅仅把偏好作为个人的范畴,似乎有些不妥。
你真的以为,凭个人的喜好做出的选择就是你个人偏好的表现吗?90后的彰显个性,真的是他们各自不同偏好的体现吗?个人偏好,真的是属于个人的偏好吗?还是说每个人的偏好,其实都受到父母,老师,他人及社会的影响呢?一个人不是一出娘胎就成为多种偏好的复合体的,成为一个具有多种欲望和偏好的人,那是社会造就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丰富多彩,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似乎并不仅是因为人在生理上所具有的特殊性,社会的因素才是根本性的。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情境千差万别,将行为分析简单化了就没有意义了。
做企业的,需要了解消费者偏好理论;做宗教的,也需要了解修行者的不同偏好,佛教对不同的人就给出不同的修行法门;做老师的,同样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上大课通常效果是不好的;推而广之,对于zf来说呢,也应该对不同偏好的群体,给予不同的政策指引。但偏好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如果要满足所有人的偏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不光发现偏好,而且更要激发和引导偏好。做企业的通过新的产品,引导消费者的偏好;做宗教的通过描绘美好的远景,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人们去产生修行的偏好;做老师的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课堂气氛的把握,引导学生更好的听课偏好;做zf的也可以通过教育,舆论,社会压力等等引导人们的选择偏好,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
偏好也是有范围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我们的偏好,我们的选择面也不断地拓宽。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物质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之初提高了不少,而我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的原因吧。那个时候的人们,他们拥有的偏好选择是少的,而且大部分人的偏好是趋同的,他们很多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愿望,相对来说偏好也容易得到满足。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我们的偏好却随之不断地发展扩大,偏好的瓶颈更多的卡在了住和行上面。现在的中国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也开始分层和归类,不同层次和等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偏好。(你可能会发现你身边的朋友多数都是你这个层次的朋友,所以你的生活圈子也相应的缩小,门当户对的范围越来越小,选择对象的市场被细分了,这也多少解释了为什么当下的剩女剩男越来越多。)
引用一段话:你不了解道德观、不了解信仰,你如何知道一种偏好的意义大小?你即使知道偏好的生理特性,那也只是像今天我们了解自己的血压、心跳一样,不涉及主观评价。谁都知道,抽烟、吸毒都是有害健康的,可即使如此还会有人选择做这些事,有些人也许是瘾太大,生理上已经定了型,戒不掉了。可还是有很多人明白害处也可以戒掉但仍然选择继续。其中的原因非常多。大多数其实都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理性的。决定个人生命意义之所在的,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更主要的是社会的"偏好"。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如果不去认识社会,而仅从个人的生理方面找意义和价值也许会误解问题的真实含义。
还有很多可以说的,不过时间有限,最后送大家一个古代无名氏的打油诗,共勉。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链接:
都是“智猪博弈”惹的祸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68696&page=1&from^^uid=121038
中国式创业——无奈的选择与无言的结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2503&page=1&from^^uid=121038
敲碎中国人有害的惯性伪经济学思维——第五贴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5136&page=1&from^^uid=121038
链接一:中国经济正在错失死而复生的良机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3891&page=1&from^^uid=121038
链接二:外国的月亮它怎么就比中国的圆?——出口与内销价格差异原因分析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0893&page=1&from^^uid=1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