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64408 59
2010-01-19
应网友需求,现贴出下载地址,请看47楼。

曾经,我们都有寂寞的时候,也有过迷茫。我们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人生才能更加完整。笔者近期正在整理高清影音资料,下面这些影片大家一定要看看,我们会学到很多人生哲理。
执着人生:《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振奋。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失的人吗?
  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并且最终他跑到了终点。
  另外,《阿甘正传》还会教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困境中的幽默感。猫王、里根、尼克松等著名人物的视频穿插以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的卓绝演技也增添不少笑料,在幽默中体验美国60年代经济萧条最真实的生活悲哀。
剧情介绍:
  本片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正传》,影片从天空中一根随风飘舞的羽毛开始。它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学校里,阿甘与金发女孩珍妮相遇,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毕业后,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巴布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上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亿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3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儿子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简介: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同时,本片中出现的众多历史事件基本都曾经真实发生过,我们本文后面的花絮会介绍。
电影隐喻:
  1.3K党
  3K党(Ku Klux Klan, KKK)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2.猫王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单从他的唱片销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是非凡的。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一打儿接一打儿,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他的富有争议的性感舞台形象确立了这种音乐在视觉上的标准。
  3.小石城事件
  小石城事件没有在阿甘正传中出现。
  4.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学事件
  1957年9月,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据1954年最高法院关于取消公立学校中种族隔离的决定,宣布该市公立中心中学接纳9名黑人学生入学。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激烈反对这一决定。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以“防暴”为名派出国民警卫队前往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随后南方几个州也发生了袭击黑人的事件。小石城事件震动了全世界,艾森豪威尔**被迫于24日派伞兵部队1,00 0余人赶赴小石城,“保护”黑人入学。在**的干预下,地方当局于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
  4.约翰·肯尼迪
  作为总统,肯尼迪在美国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边疆”政策。在他执政期间,提出了为数众多的计划,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等等。他执政时期,正值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等一大堆的麻烦缠绕着他,然而,肯尼迪没有退却,以高昂的情绪给美国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
  5.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
  好像历史上真有此事,不过主角不是JENNY。
  6.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历时最久的战争。从四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内,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先后战胜了两个强盛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法国与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
  7.约翰逊总统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08.8.27—1973.1.22)是美国第42届第36任总统,生于得克萨斯州,是父亲塞缪尔和母亲莉伯卡的五个孩子中的长子。父亲是州议员。约翰逊在西南师范毕业后从事过多种职业。1948年当选参议员,1951年成为民主党议员领袖。1960年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获胜。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继任总统。继任后,他提出有关人权、减税、反穷困和资源保护的立法,得以批准。1964年竞选连任成功。他提出了建立“伟大社会”的口号,并出台了一些实际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他因袭前届**的政策,并且扩大了印支战争。1965年,还派兵对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了干预。特别是扩大印支战争,受到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约翰逊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与印支方面进行谈判,以便结束战争。
  任期届满之后,约翰逊不再竞选总统。退休后,他在得克萨斯的一个牧场住了下来。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字。
  8.华盛顿反战**
  32万美国群众在华盛顿举行反对越战的大示威。
  9.阿波罗登月
  1969年7月20日晚10点56分(美国东部时间),阿姆斯特朗步入历史。他先是乘小鹰号月球着陆器登上月球表面,避开月球冰砾,在宁静的沙海平稳着陆,他从舱梯的最低一级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脚,在月球上踩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那是一个大约八分之一寸深的鞋印,它将在月球上保持五十万年之久。接着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个注定永传不朽的句子,“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10.乒乓外交
  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和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经毛泽东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4月1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11.约翰·列农
  “摇滚之父”约翰·列侬。“披头士”乐队是六、七十年代的标志。他们象征了狂热、先锋、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纵欲。但无可争辩的是:他们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走出位于曼哈顿的公寓,照例有很多歌迷在等他。一个青年拿出列侬最新的专辑请他签名。列侬满足了青年的愿望。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片刻之后,他会死在青年的枪下。
  12.尼克松总统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于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13.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利用其竞选班子刺探对方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的事件。这次事件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总统辞职。
  14.苹果电脑
  个人感觉Apple的标志能说明一切问题了……这种水果生意对阿甘来说也许太复杂了。
  15.卡特总统
  詹姆斯·厄尔·卡特(James Earl Carter)习称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生于佐治亚州普兰斯。1941年至1943年先后在佐治亚州西南大学和理工学院读书。1943年入马里兰州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即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1947年获理学士学位。1946年至1953年在美国海军服役。1953年父亲去世,他退役在家乡经营卡特农场、卡特仓库等业务,并从事政治活动。当过基督教南方浸礼会执事、主日学校教师。
  1955年至1962年任佐治亚州萨姆特县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62年至1966年任佐治亚州参议员。在此期间还先后担任过平原发展公司、萨姆特县发展公司总经理,佐治亚州中西部计划和发展委员会以及佐治亚州改进作物协会主席等职。1970年至1974年任佐治亚州州长。1974年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议员竞选委员会主席。1977年任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1980年争取连任落选。1982年起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任名誉教授。
  16.The AIDS
  1981年6月5日,当艾滋病病毒被第一次发现时,人们甚至不知道该把它称作什么,更别说了解它致命的原因了——这一天,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道,洛杉矶五名同性恋死于一种罕见的“肺炎”。7月,一份名为《纽约人》的同性恋周报第一次撰文介绍了这一疾病,文章的标题是“同性恋社区的癌症(Cancer in the Gay Community)”。1982年底,这一疾病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AID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0 22:29:39
男人奋斗史:《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
《教父》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 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剧情简介: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索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养子、家族参谋顾问汤姆, 并派人暗杀“教父”。
  “教父”中枪入院。索洛佐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索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桑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迈克·唐·柯里昂 。
影片信息:
  中文名 教父 I
  英文名 The Godfather I
  年 代 1972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犯罪/剧情
  视频规格 1080i 1920x1080
  视频类型 Blu-Ray H264 1080P
  码率 x264 @ 9035 kbps
  帧数23.976 fps
  音频码率 DTS 5.1 1536K(FROM TrueHD)
  片长:177 mins
  视频比例 1.78: 1
演职员表:
  导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 Don Vito Corleone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 Michael Corleone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 Tom Hagen
      黛安娜·基顿 Diane Keaton .... Kay Adams
      詹姆斯·凯恩 James Caan .... Sonny Corleone
      约翰·凯泽尔 John Cazale .... Fredo
      索菲娅·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Michael Francis Rizzi (uncredited)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 Capt. McCluskey
      塔里亚·希雷 Talia Shire .... Connie
      阿贝·维高达 Abe Vigoda .... Sal Tessio
      Richard Conte .... Barzini
      Ron Gilbert .... Usher in bridal party (uncredited)
      Rudy Bond .... Cuneo
      理查德·布赖特 Richard Bright .... Al Neri
      理查德·卡斯特尔诺 Richard S. Castellano .... Clemenza
剧情:
  《教父》,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作为男人的奋斗史,作为理解人性的绝好之作,也作为对精湛演技的欣赏。
  孔夫子说过,食色,性也。也有人说,食欲和性欲,乃人的两大基本欲望,不贪食欲,则贪性欲。食欲,直指食物,即糊口、增强体力的欲望。从单细胞时代开始,生物就牢牢记住糊口乃是维持生命存在的第一要义。几亿年过去了,生物在地球上进化,出现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然而每一个生命体的潜意识中,都铭刻着一个信念——吃,活下去!人类,自然毫不例外。性欲,直指异性。在生存下去的同时,生物毫无例外地盼望着延续自己的基因,繁殖后代。对人类和许多生物而言,女性占据着主导地位,生产的工具和决定权,在女性身上。看看蜜蜂的社会,可见一斑。你或许要笑,上帝说女人只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罢了,那是男性群体对女性主导权的恐惧,无论男人拥有多少权利,他都不可能拥有生产的能力。
  从这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上,阐发出各种欲望,如权利欲,金钱欲,其实,所有的欲望,都是为了食物和繁殖而已。我这篇,说的是男人的使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22:31:15
男人奋斗史:《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 《教父》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 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剧情简介: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索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养子、家族参谋顾问汤姆, 并派人暗杀“教父”。   “教父”中枪入院。索洛佐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索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桑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迈克·唐·柯里昂 。 影片信息:   中文名 教父 I   英文名 The Godfather I   年 代 1972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犯罪/剧情  视频规格 1080i 1920x1080   视频类型 Blu-Ray H264 1080P   码率 x264 @ 9035 kbps   帧数23.976 fps   音频码率 DTS 5.1 1536K(FROM TrueHD)   片长:177 mins   视频比例 1.78: 1 演职员表:   导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 Don Vito Corleone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 Michael Corleone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 Tom Hagen       黛安娜·基顿 Diane Keaton .... Kay Adams       詹姆斯·凯恩 James Caan .... Sonny Corleone       约翰·凯泽尔 John Cazale .... Fredo       索菲娅·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Michael Francis Rizzi (uncredited)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 Capt. McCluskey       塔里亚·希雷 Talia Shire .... Connie       阿贝·维高达 Abe Vigoda .... Sal Tessio       Richard Conte .... Barzini       Ron Gilbert .... Usher in bridal party (uncredited)       Rudy Bond .... Cuneo       理查德·布赖特 Richard Bright .... Al Neri       理查德·卡斯特尔诺 Richard S. Castellano .... Clemenza 剧情:   《教父》,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作为男人的奋斗史,作为理解人性的绝好之作,也作为对精湛演技的欣赏。   孔夫子说过,食色,性也。也有人说,食欲和性欲,乃人的两大基本欲望,不贪食欲,则贪性欲。食欲,直指食物,即糊口、增强体力的欲望。从单细胞时代开始,生物就牢牢记住糊口乃是维持生命存在的第一要义。几亿年过去了,生物在地球上进化,出现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然而每一个生命体的潜意识中,都铭刻着一个信念——吃,活下去!人类,自然毫不例外。性欲,直指异性。在生存下去的同时,生物毫无例外地盼望着延续自己的基因,繁殖后代。对人类和许多生物而言,女性占据着主导地位,生产的工具和决定权,在女性身上。看看蜜蜂的社会,可见一斑。你或许要笑,上帝说女人只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罢了,那是男性群体对女性主导权的恐惧,无论男人拥有多少权利,他都不可能拥有生产的能力。   从这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上,阐发出各种欲望,如权利欲,金钱欲,其实,所有的欲望,都是为了食物和繁殖而已。我这篇,说的是男人的使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22:32:00
人生如梦:《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 光和的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的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着你作了一个三小时四十五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剧情介绍: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有过铁窗经验的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收手。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划。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条所拒绝。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影片信息:

  影片原名: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中文译名:美国往事
  港台译名:义薄云天/四海兄弟
  发行公司:华纳(Warner Bros.)
  影片类型:犯罪(Crime) 剧情(Drama)
  片长:229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1.85:1
  规格:1080i

演职员表:

  导 演:瑟吉欧·莱昂 (Sergio Leone)
  主 演: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
      珍妮弗·康纳利Jennifer Connelly
      乔·派西Joe Pesci
      丹尼·艾洛Danny Aiello
      威廉·弗西斯William Forsythe
      伊丽莎白·麦戈文Elizabeth McGovern
      塔斯黛·韦尔德Tuesday Weld

本段幕后制作:

  这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是莱昂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颇有气势,暴力的描绘有一种诗意。时间跨越40年,从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均作为背景。影片只选取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和几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时空结构处理颇有特色,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麦克斯之间一种理还乱的债务纠葛中进行。本片获198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配乐、最佳服饰设计两项奥斯卡金像奖,1985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本段关于电影:

  《美国往事》并不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虽然它从30和70年代鼎盛的黑帮片中获取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此片的小说原作者哈利·格瑞也的确是个真正的前帮派分子),黑帮电影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故事载体而已。影片主人公面条并不象一个传统黑帮电影中黑帮人物,他更像一个屈从于环境和直觉的平凡之人,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来寻求最终的救赎。事实上导演赛尔乔·莱翁内(Sergio Leone)是非常细心地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挑选和斟酌,这也是为何他身为意大利人,却把此片的人物设置在犹太黑帮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国黑帮电影讲述的都是意大利裔帮派或者爱尔兰裔帮派,但曾经在禁酒时期空前活跃的犹太帮派却很少有电影提及。

  《美国往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它承载的是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所有的“美国情结”(赛尔乔·莱翁内本人并非在美国出生且未在美国长期生活过),他所要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因为他对于大洋彼岸的理解并非像科波拉这样在街边成长起来的意裔美国人,而是通过银幕上的美国电影所获得和积累的,所以他才会拍摄一部带着非美国气质的美国题材的电影来完成自己一生所求证的事物。

本段精彩花絮:

  ·当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面条”在看电视的时候,节目是采访一个名叫詹姆斯·康威·奥东尼尔的人。而在罗伯特·德尼罗1990年的电影《好家伙》Goodfellas中, 德尼罗的角色名叫詹姆斯·康威。

  ·为了准备影片中大卫·艾伦逊这个角色,罗伯特·德尼罗曾请求与著名的江湖老大梅耶·兰斯基私人面谈,他正是该片角色的原型。但很不幸的是,这一请求遭到拒绝。

  ·据詹姆斯·伍德说,罗伯特·德尼罗曾经建议他,为了符合所演角色是个上了年纪的富有而空虚的人,伍德应该有外表光鲜的衣着和明亮的牙齿,但是制片人担心预算经费超支,最后是德尼罗自己掏钱承担了这笔开支。

  ·导演的灵感来源于哈里·格雷的自传体小说“The Hoods”, 据说为了将小说拍摄为电影,塞吉·里昂花了好几年时间才争取到原著作者本人的许可。斯图亚特·卡明斯基是编剧之一,他回忆说当时他拿到电影大纲就已经超过了400页。

  ·在粗剪完成后,塞吉·里昂洗印好的电影片长10个小时,此后又削减到令他自己较为满意的6个小时的版本。后来,在发行之时,本打算剪成4个小时的版本,但他强烈认同两至三小时版本更为合适。然而,电影公司对此不甚满意,又请人把电影缩减到更短一些。

  ·罗伯特·德尼罗把伊丽莎白·麦克加文带出去来到一家酒店,影片中这座富丽堂皇的酒店实际上是在威尼斯。随后不久,这个亡命骑士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地方则是在美国新泽西的海岸线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1:03:55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23:05:37
自由的勇气:《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

  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在你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当你面对卑鄙委琐的笑脸,你又想起了那个让你汗颜的华莱士,这时你收起脸上惯带的笑容,默默地向梅尔.吉布森致敬,从来没有这么庄重。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 !”华莱士临死前的一声呐喊,把你的血也点燃了。
剧情介绍: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伯父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
  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
  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撼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影片信息:
  中文片名 勇敢的心
  英文片名 Braveheart
  更多中文片名 惊世未了缘
         英雄本色
         情世未了缘
  影片类型:动作 / 剧情 / 战争 / 历史 / 传记
  片长:177 min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票房成绩:全球累计票房:2.1亿美元
  摄制格式:35 mm (Kodak)
  胶片长度:4750 m
  分辨率:1920x1080
演职员表:
  导演: 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编剧: Randall Wallace .....(written by)
  演员: 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William Wallace
      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Princess Isabelle
      詹姆斯·卡沙莫 James Cosmo .....Campbell
      辛·麦金利 Sean McGinley .....MacClannough
      布莱恩·考克斯 Brian Cox .....Argyle Wallace
      安古斯·麦克菲登 Angus Macfadyen .....Robert the Bruce
      艾伦·阿姆斯特朗 Alun Armstrong .....Mornay
      凯瑟琳·麦克马克 Catherine McCormack .....Murron MacClannough
      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Hamish Campbell
      汤米·弗拉纳根 Tommy Flanagan .....Morrison
      亚力克斯·诺顿 Alex Norton .....Bride's Father
      彼得·穆兰 Peter Mullan .....Veteran
简介: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影片根据14世纪末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主人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在当今影坛娱乐片盛兴,技术电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时,《勇敢的心》大胆创新,起用了沉重压抑、忧郁愤闷的历史题材,将公元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搬上银幕,以宏伟壮阔的气势为影片赢得了史诗巨片的称号。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苏格兰的山脉、森林和村庄,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反抗的凄厉的呼号,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和历史。同时梅尔·吉卜森除饰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导演,他在影片的结构上,也没有忽视人们的欣赏心理。在刀光剑影铁血争战中,缠绵着温柔的爱情主题,让人体会到英雄传说的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这无疑为古装历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场。
  《勇敢的心》同时也没有摆脱好莱坞技术电影的框架,庞大的摄影队远度重洋的实地拍摄;启用三千人,二百匹马的宏大战争场面;影片拍摄的长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预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后卖座率空前,票房收入远远超出投资,总算以圆满收场。
经典对白:
William Wallace: FREEDOM!!
William Wallace: 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花絮
  因为一些临时演员在拍摄时带了手表和太阳镜,片中有几个战争场面不得不重拍。
  梅尔·吉布森曾经接受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调查。因为他们认为在片中使用的道具马是真的马。直到吉布森的助手给他们看了记录拍摄现场的录像之后才将此事了结。
  许多场景都是在爱尔兰米斯郡King John的城堡拍摄的。《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同样在这里拍摄过。
  华莱士的妻子一开始叫玛丽安,改成Murron是为了防止跟罗宾汉里边的人物重名。
  现实中华莱士家族的成员也在电影中出现,梅尔·吉布森还跟他们一起生活并学习历史。
  斯特灵战役拍了6周时间,花掉了一百万英尺胶片(时长超过90小时)。
  吉布森答应派拉蒙他将领衔主演才得以拍摄这部影片。
  编剧兰德尔·华莱士之前从没听说过威廉姆·华莱士,是他去爱丁堡时看到的一尊威廉姆·华莱士雕像引发了创作灵感。
穿帮镜头
  ·华莱士的父亲马尔科姆并没有在起义中被杀,英国人掳走了他另外两个儿子,于是他跟英国人合作,当了外国汉奸。
  ·在片头的旁白中提到,英王爱德华是个异教徒pagan。其实,pagan这个词指的是不信天主教的人,当时的苏格兰人和凯尔特人仍然信仰他们自己的原始宗教,所以,他们不可能用pagan称呼敌人。
  ·苏格兰男人到十七世纪才开始穿裙子。
  ·片中的蓝底白十字苏格兰国旗是在华莱士死后才出现的。
  ·华莱士父亲去世,一个女孩送给小华莱士一束花,这里导演梅尔·吉布森加了个两人手部的特写,这个镜头显然是后拍的,画面里出现的都是成年人的手。
  ·华莱士小时候和成年后都曾经用石头砸过Hamish,但是,小时候他用左手,大了却用右手。
  ·华莱士夫妇在小镇和英军发生冲突时,华莱士跳过屋顶逃生,大家可以看到他穿了件黑色内裤。可是,根据苏格兰风俗,男人在裙子下面是什么都不穿的。
  ·华莱士带领村民杀死领主后,所有人都满身肮脏血污,大力士Hamish的爸爸肩头还插着一支箭。下一组镜头是华莱士妻子的葬礼,大伙儿都干干净净的,老头儿肩上的箭也不见了。再下一组镜头,这伙人重新满身污血,两个人在帮那老头拔那支刚才已经消失了的箭。
  ·第一场大战中,一个英国弓箭手被骑兵打倒,他的头盔掉了,下一个镜头他再次挨打,头盔再掉,等他终于躺倒在地,头盔又回到了他头上。
  ·第一场大战很明显不是一天拍的,至少不是一次拍完的,有的镜头阳光明媚,地上有清楚的人影,有的镜头则相反!不过这些在这部片子里面都不重要了,拿出来分享下而已!
  ·第一场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华莱士斩断一个英国军官的马蹄。军官摔下时,导演用了一组不同角度的镜头展示这个过程,几乎每次切换,军官手里的剑都会换一次手。华莱士真是幸运,他遇到了英军中最快的剑手,对方却一直在犹豫用那只手出剑。
  ·起义军跟英军的第一场大战就是斯特灵之战,历史上是在斯特林桥上进行的,当时周围环境十分泥泞,英军列成轻装小队过桥,遭到穿重甲的苏格兰人截杀,因此大败。
  ·战后,罗伯特·布鲁斯遇到两个哭泣的小孩,不要让配音干扰你,注意他们的表情,其中一个明显是在笑。
  ·苏格兰军队在跟着布鲁斯发动进攻时,一个凶猛的苏格兰人用一只手高举双刃砍刀冲锋,同时用另一只手拉着自己不太合适的裙子。
  ·在攻打英格兰的战斗中,一辆白色货车从画面远处驶过。
  ·爱德华王把菲里普扔下楼时,他在空中半翻身,根据镜头最后显示的状态,他应该是后背着地。可是当镜头切换到尸体时,他却是趴在地上,在极短的时间极小的空间内完成了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真是了不起的最后表演。
  ·华莱士派起义军战士送几个朋友上路,其中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人,说话操标准的南加利福尼亚口音。
  ·高潮的大战中,华莱士率队冲下山坡,他手中的武器时而是剑,时而是大斧,时而什么都没有。
  ·第二场战斗中,华莱士一直手持一把双刃砍刀,那把刀十分神奇,几乎有点碧血剑的味道,开始时刀上全是鲜血,战斗中还带上了刀鞘,最后那些血不见了。
  ·苏格兰各路人马开会,有个人夸华莱士,你是个爱国者(patriot),根据韦氏大辞典,这个词要到17世纪初才发明。
  ·在华莱士去刑场的路上,很多英格兰群众向他投掷食物和垃圾,但当他被拉出囚车时,他已经把自己弄干净了。
  ·记得杀死华莱士的那个刽子手吗?虽然他一直穿着件很土的破斗篷,其实他是一个穿着讲究、品位超前的人,在他弯腰的那个镜头中,你可以看到,他穿着一双现在仍很流行的橡胶底休闲鞋。
  ·片尾,镜头摇过观看死刑的人群,所有人都望向一个方向--那是副导演交待的刑场方向;只有一个农妇直勾勾地盯着镜头。
  ·苏格兰风笛世到15世纪才传入的,华莱士是1296年起义的,在他小的时候怎么可能在葬礼上有风笛呢?
  ·华莱士就义的时候,那位苏菲·马索扮演的英格兰王妃只有14岁,并且在法国。不知道华莱士在死之前怎么可能和她有这么一段的。
  ·据说欧美许多历史专家只看了此片10分钟就挑出N处错误,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影片。事实上编剧兰德尔·华莱士经过研究所得威廉姆·华莱士的史料并不多,剧本故事主要来源于15世纪苏格兰作家Henry the Minstrel的传奇诗作。
  有关本片与历史上的华莱士,我们不做过多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这三本资料:格雷姆·冒顿(GraemeMorton)的《威廉·华莱士:真人与虚构》(WilliamWallace:ManAndMyth,Sutton,2001);历史学者阿兰·扬(AlanYoung)和摄影家迈克尔·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随威廉·华莱士的脚步》(InTheFootstepsofWilliamWallace,Sutton,2002);科林·麦克阿瑟(ColinMcArthur)的《蓬岛仙舞,勇敢的心与苏格兰人——好莱坞电影中苏格兰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 And The Scots—Distortions of Scotland in Hollywood Cinema,L.B.Tauris,20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