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134 1
2010-01-19

国经济决策者即将进入攻艰阶段。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通过降息、巨额财政支出及推动银行放贷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其实并不难,而在降低刺激力度的同时使中国经济今年保持适度增长(既不过热,也不过冷)则需要统筹兼顾。

中国已经开始收紧政策。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本周开始上调,这是中国央行为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的第一项重大举措。此举使中国和澳大利亚一样,成为着手解除去年经济刺激政策的少数主要经济体之一。

此从紧举措推行的时间早于许多观察人士的预期,令有关中国ZF目前将紧急取消刺激政策的预期升温。不过预计中国ZF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的可能性更大。

没错,中国今年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尤其是考虑到较低的基数),中国银行业也不可能再将贷款规模维持在与2009年相同的高位。房地产市场部分领域浮现的资产泡沫亟待消除。这些都是中国推行从紧政策的有力依据。

然而,紧缩步伐过快会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表示,如果信贷较上年增幅由去年的32%降至15%的正常水平,则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可能会降至ZF目标水平下方。中国ZF制定的2010年年末GDP增幅目标为8%。

中国央行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新增贷款力度,而非关闭贷款闸门。此外,目前的政策仍然宽松,还有相当大的调整余地,称不上真正的紧缩政策,因为当前利率尚处于多年低位,此外,中国将继续推行期限为两年的5,860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

中国采取其他紧急措施的可能性也不大,譬如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必然之举的人民币币值大幅重估。中国最早可能会在今年夏季让人民币恢复逐步升值,但前提是中国出口复苏势头得以巩固。


上述措施可能并不符合正统经济理论,但这并非中国考虑的主要问题。币值低估外加大规模银行贷款使中国模式在经济滑坡之际保持活力。中国不会轻易抛弃这种模式。
本文来自:华尔街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4 21:29:16
我认为利用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来带动GDP这种政策只是扬汤止沸,并且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等问题
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