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生活幸福度有多高?
恐怕你都没评估过,甚至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3月的广东,天气潮湿,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公交挤不上车,交通堵塞2小时,我们会气的跺脚。
天气潮湿,家里东西坏了一样又一样,我们会很烦。
工作中插曲很多,计划任务没完成,突然又来个会,我们会感到不顺。
我们浮躁,烦恼,郁闷,还水逆。
是否有一瞬间,你感叹,自己怎么活成了这个糟样子?
2019,公司裁员,行业整顿,寒冬好像真的来了,人们的焦虑日益膨胀。
知乎上看到个问题,“什么时候才不觉得贫穷?”
灵魂拷问,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前两天看了《幸福资本论》,日本作家橘玲新作,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书里或许能给些答案。
02
八种人生模式
《幸福资本论》里最重要的三个概念,是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什么是金融资本呢?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财产。
什么是人力资本呢?就是你的劳动价值在,挣钱的能力。
什么是社会资本呢?就是你的家人和朋友圈,可以理解为人脉网带来的价值。
三者构建幸福体系,由于差异,形成了八种不同的人生。
三者均为零的配置,是“贫困派”人生模式。
月收入10万日元,房租3.2万日元,生活费1.5万元,加上其他开销,每月零存款,却有很多朋友。这种叫做“贫困充实派”人生。
仅有金融资产,没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则是典型的退休人员。
部分年轻人对结婚生子不敢兴趣,挣钱多用于兴趣,这类人拥有人力资本,却没有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被称为“单身充实派”。
有部分年轻人,没有金融资产,但对比“单身充实派”,有自己社交圈,多了社会资本,这种叫做“现实充实派”。
投资家和商人有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但无社会资产。他们通常是事业成功后,讨厌金钱聚会,这种是“富豪”人生。
有些人有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但没有人力资本。他们是大家印象里的“施主”。
三种资产极度充实的人生叫做“超级充实派”,这种人生可遇不可求。
八种人生模式,你是哪种?
当我们明白,人生如果可以用这三种资产来定义,你就会发现,设计幸福人生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自由、自我实现、共同体(纽带关系)。
03
金融资产保障自由
大型电机厂家做假账,大型汽车厂家用虚假燃油费来销售汽车,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件事都曝光,企业就能干净些,但为什么公司员工看到却装作没看到?
因为他们把人生托付给了公司。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面临残酷选择,毫无“自由”可选,因为经济不能独立。
很多人觉得自由是主观的,“没钱就没自由”过于真实,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真相。
当然,过分有钱未必也能自由。
去年我写过篇文章,讨论中彩票的人为什么会走向自杀。当时我的答案是,财富遵循均值回归定律,那些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而选择思维,答案还不够力。
《幸福资本论》提到边际效用递减效应。
你爱喝啤酒,炎热的夏天,第一口生啤永远是最美味的,但美味的感觉在喝了第二杯、第三杯后就会消失,最后变成依赖惯性喝酒。
这就是边际效应。
在日本,人均年收入超过800万日元,家庭年收入超过1500万元,幸福度不会上升。这就是金钱的边际效应。
不是说有钱不幸福,而是一旦太在乎钱就不幸福。
钱少了一定不好,钱多了未必就是好,只有把握好对钱的追求尺度,你才能实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