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414 0
2019-03-14

多说话


多说话,这是人最大的不成熟。


多说话的人,总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别人,而自己浑然不知。还总为自己的夸夸其谈感觉良好。


墨子的弟子问墨子,老师,多说话好吗?


墨子告诉徒弟,你看那蛤蟆,整天呱呱乱叫,不仅没什么用,反而还惹人厌烦。


而雄鸡,只在破晓时刻准时啼叫,让所有生物知道天亮了。


可见,说话要讲究时机和分寸。有些话,只能在合适的场合说,否则就会得罪人。


古人把说出的话比作射出去的箭。


说出去的话,就像箭射出去一样,是无法收回的。


而那些不合适的话,恶毒的话,甚至比毒箭更能伤害人。


最可惜的是,有时候很多人并不是存心要伤害别人,只是不注意,话说个不停,总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人。


所以,多说话,百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曾国藩年青时也是年少气盛,经常与人打嘴仗,甚至因为争论与同僚还拳脚相向。


后来他在日记中反省,列出了自己的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


后来,曾国藩意识到了“多言”的危害,不断在日记中自我反省,最终改掉了这个恶习。


2

狂傲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0岁正是自负自满、年少轻狂的时候。这时候没人会把这种狂放在心上,大家都会宽容。


因为年青人涉世为未深,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


如果到了30岁,还狂妄、傲慢,这个人就不成熟了,在心智上差了很多。


曾国藩曾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


在曾国藩看来,傲慢,这是比多言更严重的不成熟的表现。


傲慢的人,都是高调、好显露自己的调。


曾国藩认为,过于高调是为天道所不容的,必然招致各种嫉恨、打压和明枪暗箭。所以他提倡“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调、内敛、谨慎等品质。


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一个自傲。


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投机取巧


做事情老是想走捷径,耍手段,这也是一种不成熟。


因为世界上的事,很多时候是下一分力气,得一分的收获。


总是想走捷径的人,一方面是懒,一方面是投机取巧的心理始终在作怪,最终难成大器。


譬如读书修身,读一本书就有一本书的收获。


我上学的时候,买了一本朱熹注的四书,繁体竖排的,很好。而我的一个室友,为了装点门面,也买了一本。可惜他始终没看过。


据他说,后来他面试南方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老师问他读过什么书,他回答《四书》......


当老师问他《四书》的作者都有谁时,这哥们终于兜不住了,场面非常尴尬。


有些东西,投机取巧是达不到目的的。只会让人空度时光。


曾国藩其实不算个军事家,他打仗就凭“稳”“笨”。


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


他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笨的意思就是,不自欺,一点一点做,绝不偷工减料,不求快,不求表面光彩。


曾国藩修身有十二条“铁律”,之所以被人称之为铁律,是因为曾国藩从30岁开始,“笨笨地”坚持了半生,从未自欺欺人,放纵自己。


曾国藩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与诸君共勉: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