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我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依赖度过高,而内需却相对不足。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出口和内需的关系。而当前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扩大内需。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扩大内需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中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经济困难的局面。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2007年我国的GDP增长率是13%,2008年则只有9%。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在8%左右。2009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7.1%。从GDP增长率为13%到保8%的目标的提出,再到2009年上半年实际增长7.1%,足见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是多么的严重。
2、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型企业亏损严重,大量破产,大批工人失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消费市场快速进入低迷状态,我国外贸型企业的大量产品没有销路,价格急跌,产品大量积压,亏损十分严重,最终被迫破产,大量农民工也因此而失业,被迫返乡。2008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危机中也双双告急。仅去年10月上旬,珠三角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去年上半年,浙江全省逾1200家企业关门歇业,温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精简人员约占企业总人数的20%。大规模的倒闭和裁员使大批的农民工失业,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工出现“返乡潮”。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截至到2008年11月18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倒闭或减员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已达28万余人。
3、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重创。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消费市场严重萎缩。例如,去年我国东南部地区大批企业订单持续减少,接不到订单的企业越来越多。据外向型经济突出的浙江温州市政府统计,去年11月末,规模以上企业国外订单减少20.7%。鉴于此原因,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率快速下降。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增长率为23.5%,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万亿美元,增长率仅为17.8%,增长率下降十分明显。
4、我国股市一路下跌。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开始一路下跌,到2008年10月29日上证指数跌到最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随着股指快速下滑,两市市值也巨量蒸发。据统计,从2007年10月高点至2008年10月低点两市市值蒸发了近24万亿。24万亿是一个巨额的数字,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我国大多数股民亏损严重,很多人没了车没了房。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大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生产等领域里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了。我国已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当世界发生金融危机时,中国不可能不受到田可的影响和冲击。
2、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度过高。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在短短的三十几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步发展,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非常高。1991-2003年间,我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2000年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9.9%,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2003年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3%,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依赖度过高,从而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过大。当国际发生金融危机时,中国的出口贸易就受到严重的影响,出口不仅不能拉升经济增长反而会拖累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经济增长更困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今年7月16日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他指出国外需求,通常专业语言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
3、内需相对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地强调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就不知不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致使内需相对不足。内需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村地区消费能力的不足上。我国长期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很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33:1;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农民收入太低,购买力就不高,而农民的人数又占人口总数的大部分,从而使国家的内需相对不足。内需的不足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当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市场十分低迷时,我们不能快速有效地将出口产品转为内销,不能使内需有效地补充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能有效地降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三、正确处理出口和内需的关系
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之所以如此严重,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处理好出口和内需的关系,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只有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保证我国经济不因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大起大落,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处理二者关系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1、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不可偏废二者任何一个。出口和内需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一方,而完全否定或基本否定另一方。否定出口贸易,只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是闭关自守,自甘落后。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只有加强交流,互补有无,资源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只能是信息闭塞,技术落后,消费不足,最后与西方大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受别人欺负。忽视内需的作用,基本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就容易丧失独立的地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依靠自身力量来发展自己,不能依靠他人。如果我们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就会被西方一些大国利用,提出一些我们不愿接受的条件,成为他们经济上的附庸,从而在经济上甚至在政治上丧失独立的地位。
2、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保证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我们必须发展内需型的经济,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过去过于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致内需型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内需的主导地位有了动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吃了大亏。因此当前进一步确保内需的主导地位是十分必要的。那么究竟有那些方法能确保内需的主导地位?哪种更科学?确保内需的主导地位无非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限制出口贸易的发展,降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内需的贡献率。这种方法的确能保证内需的主导地位,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但是这是一种变相的闭关自守,它不利于充分发挥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尽快地缩小与西方大国的差距。因此这不是科学的方法,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根本行不通的。另一种方法是扩大内需,并且保持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内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上升,从而确保其主导地位。这种方法不仅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保证了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因此这种方法才是科学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是行之有效的。
3、在保证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我们在强调发展出口贸易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忽视了内需,因此必须防止在强调扩大内需的时候,不知不觉又忽视了出口贸易。我们在保证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的前提下必须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我们将继续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加快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四、扩大内需的主要措施
当前,扩大内需是正确处理出口和内需的关系的关键,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那么该如何扩大内需呢?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措施。
1、以投资来拉动内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决定投资4万亿,以此来拉动内需,而且效果已比较明显。2009年上半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上半年GDP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的稳定增长是经济平稳复苏的关键。而且,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快速复苏,有可能导致全年消费增长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2、推行家电下乡政策。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际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国家启动家电下乡,为家电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空间。据有关部门测算,电器行业在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的四年中,预计累计销售一万六千亿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我国电器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家电下乡将给我国的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农村市场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目前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的情况来看,家电下乡拉动内需的效果非常明显,这有利于农村家电市场的发展,对家电和制造业的拉动也是非常有效的。
3、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内需之所以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不高,农村的消费能力还相对较低。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就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鼓励农民创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的工资。而尉艮本的方法还是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来开发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让广大的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彻底实现转业。
作者:江西理工大学 靳宝石 来源:《当代经济》2009年第11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