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13 0
2010-02-04
请别消费!亚洲
2010/02/04 18:00 巨亨网
巨亨网林佳萱】
许多人将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亚洲经常帐盈余(某
些或许立场已偏颇),这类看法认为,大量海外资金流
入美国,促使让美国房市泡沫越吹越大。因此,不少西
方经济学家力陈亚洲应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但英国《
Economist》的〈Economics focus〉专栏提出更精确的
分析:「绝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是投资太少、不是消费太
少」。

尽管某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政府是引爆金融危机的
祸首,但仍不排除「亚洲经济体应从贸易出口、投资转
往消费」的论调,他们主张亚洲应靠拓展内需开发新的
经济成长动力。

例如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罗奇(Stephen Roac h)在最近新书中《The Next Asia》推算,新兴亚洲经
济体的消费从
1980 年代
GDP
65% 下滑到
2008
仅有
47%,而美国消费开支却超过
GDP
70%

他写道:「直到出口导向经济成长让位、逐步支持
私人消费,全球『亚洲世纪』的梦想才会开启」。他的
提点肯定是正对中国,因为中国
2008 年的消费滑落到
仅仅
GDP
35%。但亚洲其它地区呢?

根据定义,一国的经常帐盈余等于该国国内储蓄减
去国内投资,因此亚洲经济体可以透过降低储蓄、增加
消费来减少经常帐盈余,当然也可以透过增加投资达到
同样效果。到底哪一个路径比较适合,端看过去
10
经济体经常帐盈余拉大的原因。

中国承受的国际指责全都集中在过度储蓄,因为中
国储蓄提升的速度高于投资比率,印度的储蓄率也提升
得很快、但由于投资增加的幅度更大,因此印度保持经
常帐赤字的状态。

根据摩根士丹利、汇丰与
CEIC 亚洲总体经济数据
库的数据显示,除中国与印度外的新兴亚洲,1995

2009 年储蓄率始终在
GDP
35% 上下变动,但投
资却从亚洲金融危机后直直下滑,从
35% 一路降至
25 % 以下。

细致比较各国在
1995年至
2009 年这
15 年间的
投资变化,经济学家发现,只由中印两国投资正增长:
中国由
GDP
40% 增至
45%、印度由约
26% 增至近
40%

但南韩由近
40% 衰退至
30%、新加坡从
35% 衰退

30%、印度尼西亚从
30% 以上缩减到不满
30%,香港、菲
律宾和台湾都衰退约
10%(台湾从逾
25% 缩减到约
15 %)。最糟糕的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从
GDP
41% 44% 衰退至
21%
19%

较小亚洲经济体的储蓄率维持不变、甚至下滑,显
示这些国家之所以能维持大量经常帐盈余的,还是因为
亚洲金融风暴后投资剧减。

根据康乃尔大学
Eswar Prasad 研究显示,一般认
为「亚洲家庭不消费」的印象也有问题。除中国以外,
新兴亚洲平均有
58%
GDP 是私人消费,虽然低于美
国(多年来已经是过度消费),但较日本或欧盟略高。

2008 年为止的 8 年间,中国
GDP 成长率的
50% 都用在投资,私人消费不到
1/3,但其它亚洲经济体却
刚好相反,消费才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力量。

一份
Barclays Capital 亚洲经济小组发布的报告
有类似结论:他们的结论是多数亚洲经济体必须减少过
度储蓄,但不是增加消费、而是增加投资。报告主张,
较高的投资(特别是基础建设)不会只造成经常帐盈余
萎缩的效果,还可以提振经济成长和生活水平。

好的铁公路可以帮助亚洲农民运送农产品、让制造
商更容易将商品销往海外,饮水干净、环境卫生可以提
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小型亚洲经济体的投资确实显著下滑,不过这不代
表亚洲国家真的投资太少—1990 年代这些国家是投资
过度了。实际上,经济政策(投资)的目标应该是扩大
民众福祉以及从之而来的消费行为,这是长期而非眼下
效果。今天消费太多会让下一代更贫穷,但透过投资和
储蓄,一国牺牲眼前的消费享受却能提高未来的产出与
消费。

能创造出最多的长期、可永续消费,就是投资最恰
当的水平;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投资多少也要看一国
的「资本边际产量」或新增投资能创造多少产量。能创
造的边际产量越多,就应该投资越多。

假如额外投资是透过持续小规模的增加总额(如股
本扩张)、提升产出,则某些时候额外投资有可能反而
降低长期可持续的消费水平即贴权的情形。

要计算资本边际产量非常困难,但新兴经济体可能
比已开发国家的资本边际产量更高,因为新兴市场的实
际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较小。根据万事达卡亚太区首席经
济顾问王月魂的估计,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平均
每人资本仅为美国的
2-6% 而已,这代表一旦增加新的
设备投资和优化基础建设后,劳动生产力还有提高的空
间。

换句话说,亚洲国家投资最理想的水平应该较已开
发国家高甚至中国投资逾
GDP 45% 还只是「刚刚
好」,而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投资并未高
过日本或其它欧洲国家,甚至反而还较低。

这可能解释了「为何以上国家的经济成长率在近
1 0 年来迟滞」的问题,王月魂博士发现,新兴经济体当
中有较高投资比例的国家,往往成长较迅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