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时间4小时,总阅读时间164小时。
学习心得:
《巴菲特之道》——读书笔记
杨天南翻译的版本,读起来确实很流畅。刚好上周看了部分巴菲特早期的信,结合这本书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巴菲特的理念。里面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新鲜的,对于自己将来的价值投资应该有不少的作用,争取反复看,彻底融合。
序言
1.沃伦只投资于那些他了解和喜欢的企业,着重于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领域,避开热门公司,例如高科技。他可以忽略那些超出他投资理念之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看着那些他曾错过的却令其他人赚钱的机会,他能够心平气和(大多数可做不到)。
2.市场有效假说理念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很少满足于客观理性的标准。大多数人在股价上升时变得自信、兴奋、贪婪,他们不是变现获利,而是去追逐赢家,买入更多;在股价下跌时,他们变得郁闷、恐惧,他们不是买入,而是打折抛售,争相逃命。更糟糕的是,他们有种可怕的倾向,就是以别人的行为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羡慕别人的成功会使他们冒额外的风险,因为别人就是这么做的。这种羡慕之心会产生羊群效应。沃伦似乎对于情绪感染具有绝对的免疫力,当事情变好时,他不会喜形于色,当事情变糟时,他也不会叹气沮丧。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他成功,或别人认为他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
3.过早介入与犯错没有什么区别,总之,逆向思维和行动也是非常不易的。反周期操作令你收获巨大。当人们缺乏信心时,在经济周期的底部进行投资。
4.长期的专注且不理会波动:沃伦的行为表明他更乐于持仓,而不是利用市场的流通性便利而空仓。沃伦愿意长期保持不动,避免频繁交易直至伟大机会的出现。
5.巴菲特的投资原则:第一,买股票就是买整个企业的一部分;第二,构建一个专注的、不经常频繁交易的投资组合;第三,仅仅投资于那些你明白的企业;第四,在买入价格和公司长期价值之间,寻求一个安全边际。
6.沃伦不关心短期股市的走势如何,强调确定公司内在价值和一个公平安全的价格是投资的要素。他从不投资于自己不懂的公司或能力圈之外的公司。
7.费雪和巴菲特都特别强调管理层的重要性,与诚信其有能力的人打交道非常重要。与最优秀的人打交道,不要干错事,不要试图教他们做什么。巴菲特不断进化,不断探索新路径,年复一年从未停止,以至于没人能够准确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早期遵循深度价值的癖好(格雷厄姆式的投资),70年代更多转向思考特许经营权(费雪的影响)。80年代对消费品的热情。
8.你不可能成为巴菲特,如果你打算尝试,你将会备受痛苦。通过这本书去懂的巴菲特,将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投资体系里,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成功。不要试图成为他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前进(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策略应该因人而异。)。
9.李剑总结巴菲特的五环: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长期持有(建立在前三者的基础上,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劣质企业的敌人),适度分散(相对集中建立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否则集中投资风险更大)。
10.一个理性投资者不应当被市场先生左右,而是应当充分利用其愚蠢为自己服务。我们可以用安全边际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