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
--读书笔记 (三十八)
第三部分 近期(1989~2014年)(4)
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团(之三)
不过,巴菲特投的是一笔私募,购买的是固定收益率为9.25%的可转换的优先股,以每股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的权利,以及一个从发行日起计的10年赎回期。
类似于所罗门案例的设计,这种证券的风险属性完全不同于普通股。它的主要价值源自其支付股息的固定收益特性,即该公司在支付其他一般股息之前必须予以支付的收益;然而,可转换特性则是一个红包,以备美洲航空未来几年后变得异常成功,其普通股价格就会从彼时的每股35美元涨到每股60美元之上。与所罗门案例相比,这个案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可转换价格的设置要远高于美洲航空彼时的普通股价格。相比较而言,它意味着这里的固定利润部分更加重要,因为要想达到这种权益的转换水平十分困难。因此,投资者应该把这项投资看作巴菲特购买了一只固定收益的证券,以期获得一个9.25%的收益——大致相当于美洲航空的发债成本。当然,这只证券的风险要高于美洲航空的真实债券(相对于优先股有优先清偿权的那些债券),但它还有选择权内涵的价值,以备美洲航空在随后的10年里变得更加成功。及此,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它的普通股估值。实际上,60美元的转换价格是基于1988年的每股利润以调整过的12.4倍的市盈率对美洲航空进行的估值。从表面来看,这个估值不是特别贵,而且,如果美洲航空能够持续它的历史增幅及其盈利能力,这应该是很容易取得的成果。
综合来看,巴菲特的这个美洲航空的投资案例,明显不同于一般投资者会选择的那种投资。他投的是可转换的优先股,转换价格是每股60美元,而彼时一般投资人所面对的该普通股的价格却是每股35美元上下。如果认真着力于普通股的分析,那么,潜在投资人既会看到该公司许多正面的因素,也会碰到不少负面的东西。一方面,美洲航空看起来像是行业里的领头羊,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企业,有一个被实践证明很得力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投资者应该非常清楚,由于这项业务和行业的巨大变化,以及金融负债和经营租赁所内携的巨大风险,很难预测该公司的未来盈利情况。对于一位审慎的投资人来说,美洲航空的普通股多半适合于那种“很难说清”的股票类别。但这并非巴菲特的投资所指。
在给股东的信函里,巴菲特对美洲航空这项投资之后的行业情况,给予了很好的阐述。几乎就在巴菲特投资了美洲航空之后,持续的航线竞争和飞机票价上不断强大的定价压力,使得美国整个民航业陷入沉闷的萧瑟之中。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即1990~1991年的经济危机袭来之时,美国的民航业出现了大批倒闭现象。1991~1992年,一些美国民航业的最大同仁纷纷破产清算,包括中途航空公司(Midway Airlines)、泛美航空公司(Pan Am)、美国西部航空公司(American West)、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和环球航空公司(WTA)。雪上加霜的是,这些航运公司在破产清算之后,摆脱了过往金融负债的束缚,继续经营,而且采用更低的定价和你死我活的竞争。1990~1994年,美洲航空亏损了总计24亿美元,抹去了其所有股东权益的金额。在1994年,巴菲特所有的优先股分红都被暂停了。巴菲特减计了在美洲航空优先股上3.58亿美元投资的3/4,并设法(但没有成功)在1995年,以50%面值的价格出售这些优先股。
幸运的是,美国的航空业随后逐渐得到了复苏,而且美洲航空1995年最终完整年份的业绩不错,又恢复了优先股的分红。事实上,由于巴菲特行事极为慎重,在构建这个初始交易时,对可能缺失的股息设计了一个罚则,所以,在前年未付的9.5%的股息之上,他还得到了更多的收益。及至1997年,该公司的业务得到了持续的改善,交易价格曾经低至每股4美元的普通股,也涨到了每股73美元——足以使巴菲特的优先股转换价格体现出价值。 随后,在1998年3月,根据赎回条款,这些股份被美洲航空公司赎回。总的来说,巴菲特在美洲航空上的投资为他带来了两笔收入:在其持有的8年时间里,超过2.5亿美元的股息;通过这只证券的可转化属性获得的收益。尽管经历了巨大的灾难性问题的打击,并成为巴菲特最著名的失误之作,但结果,它仍然是一个盈利的投资项目(见表15-4~表15-6)。
表15-4 综合资产负债表(1987~1988年)(年度截止日12月31日)
① 没有名义或票面价值的,已授权的可系列发行的有100万股。
② 每股票面价值1美元,已授权7500万股,已分别发行了4441.1万股和4380.1万股。
③ 分别是63.5万股和63.2万股。
资料来源:US Air Group,1988AnnualReport,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