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1923 0
2010-02-06





名店网店星罗棋布
中国人消费趋向大转换

[Weekly BIZ专题报导] “世界市场”——中国

武汉、长沙=朝鲜日报记者
洪原祥 (2010.02.06 10:50)


场景一、在中国武汉市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日语的玄海兰(23)说,她看了《阿凡达》两次。第一次是和朋友们一起看了3D(90元人民币),但并不满足,于是上周又看了一场IMAX(120元人民币)。过去该大学学生主要看在校放映的5~10元人民币两部的影片,但从去年起很少去校内影院。

她还说,上周末她和朋友们一起去了距学校20分车程的世界城卖场。她帮着朋友挑选衣服,然后在一家比萨店吃比萨饼,喝杯星巴克咖啡回学校。


场景二、从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坐出租向效区走30分左右,就能看见约10层的公寓村。记者走进住在这里的外资贸易公司职员张雯的家不禁感到惊讶。因为该楼外观陈旧,里边却是另一种样子。

大厅里是一片白色,干净利索,装满了三星46英寸LCD电视、西门子洗衣机、博世冰箱等最新家电,还有看电影的夏普放映机。书斋桌上放着最新型IBM笔记本计算机。冰箱里装满了在进口品专卖店买的韩国糖果和日本酸奶等。厨房里有为出生4个月的儿子准备的荷兰奶粉和美国补钙剂,尿布只用韩国产品。

这家的女主人张雯拎着路易威登手提包,坐2年前买的1800cc重型轿车和丈夫一起去上班。他的丈夫在一家法国IT企业供职,兜里揣着卡地亚钱夹,戴着欧米茄手表。他们还计划花85万元人民币买一套100平米新居。他们两口子的月收入为1.8万元人民币。

记者问“比起收入支出是否太多”时,张雯回答说:“不至于感到负担。购房费可以在银行贷款。用自己的钱买房,人家会说傻瓜一个。”

■从“温饱”到“小康”

《麦肯锡季刊》在去年发表的报告中称,中国提高消费在GDP中比率的最行之有效的战略之一是“构筑消费基础设施,以给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提供便利”。

这是说,以前二、三线城市压根就没有自己想买的东西,所以消费不旺。但从23年前开始,内地的二、三线城市也逐渐具备了百货商店、网络商店等先进的消费渠道。原本只在香港、北京、上海见过的商品也变得触手可及,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也就有了释放的出口。张雯说:“自从23年前武汉有了世界著名品牌商店,朋友们也行后拥有了23个名牌手袋或钱夹。”韩国服装品牌“衣恋”的中国公司营销总监翁燕说:“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从前是有一套衣服就行,现在是上班、旅行、运动都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随着经济增长,中国人的收入增加了,中产层变厚了。由此,消费趋势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中国人已经从解决基本衣食住行的“温饱”时代转入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崇尚简洁的“小康”时代。

上月20日下午,位于武汉市航空路的进口商品专售超市“生活剧场”。这里的红砖给人以幽静的感受,最受当地人欢迎的产品是从韩国进口的“新鲜牛奶”。按1升装计算,“新鲜牛奶”比中国产牛奶(15元人民币)贵一倍以上,但经常是一上架就会售罄。超市员工王湘海说:“保质期较长的中国产牛奶加入了食品添加剂,而韩国牛奶非常新鲜,很多路远的人都会特意来购买。”

最近,反映上述社会氛围的词组曝光度非常高,如“享有生活”、“生活质量”、“绿色生活”等。一家报纸甚至增加了周末版“绿色生活”,介绍饮食、运动、旅行信息。在一家外资IT企业任职的一名中国人笑着说:“如今,我几乎把中国周边的国家去了个遍。想去旅行不是没钱,而是没时间。”

■中国消费者热衷“淘宝”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一份题为《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的报告中,将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概括为“消费升级”(Trading up)和“淘宝”(Treasure hunt)。消费升级是指,对能打动自己、能给予自己满足感的特定商品,中国人可以付出远超自身收入水平的钱。淘宝是指,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但这两个特点并不矛盾。既,理性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高价商品时,也会谨慎地比较性价比。

网上购物的迅速扩散也是缘于这种转变。公司白领陈思最近用30元人民币在网上购买了两本小说。这两本小说在书店的价格是60元。她说:“朋友们大多在商店挑选商品,然后在网上选报价最低的购买。网店价格低,还送货上门。所以,上网店是最受二、三十岁白领们欢迎的消费形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末中国网络人口是3.84万亿,较上一年增长28.9%,已超过美国,中国的网络消费人口也超过1亿。

但中国人高涨的消费需求也存在制约因素。那就是暴涨的房价、保育、教育费用。首先,武汉市区的房价为26400330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考虑到大学学历员工的平均工资为30004000元,房价确实很高。就职于外资制造企业的李琛说:“因为房价和物价涨得太多,如今的生活不见得比2~3年前强。想买房,就只能省吃俭用地节约了。”

虽然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却要支出2000元左右保育费用。去年结婚的陈思说:“在有父母接济或收入高的双职工家庭和不占上述任何一条的家庭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因为生养孩子负担很大,很多家庭在节俭度日,也有不少人选择晚育。”


朝鮮日報20100206洪原祥__名店網店星羅棋佈 中國人消費趨向大轉換0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