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需求两极
民工、精英都缺
·
2010-02-07
·
工商时报
·
【本报讯】
今年1月份明显感受到就业市场回温的暖意,以104人力银行的业绩来看,预估今年第1季和去年同期相比将成长3倍。从去年第4季开始,许多陆资企业和台商都来台湾找人才,最抢手的人才是中高阶层的好手们,中高主管的人才是两岸老板渴求的千里马。
目前两岸的人力市场呈现两极化的「人才荒」,也就是基层的民工荒与中高阶的精英荒。
两个月前,外贸协会在深圳办一场关于2010年人力市场的座谈会,现场来自深圳、东莞、惠州等共300多家台商代表参加,他们告诉我目前每家工厂缺工数至少2成,即便找当地人力公司招募人才都没有来应征,就算拉高工资也乏人问津,现在是老板手中订单满手,但缺乏工人完成出货。
中国大陆随着二、三线城市建设陆续完善,经济发展起飞,过去来自东北、大西部等大量农民工到中国大陆沿海城市打工赚取薪水养家的画面,就越来越少,今年出现大量民工返乡,现在老板担心农历年过后没有人回来上班了。
这就是中国大陆基层的民工荒,卖体力工作时间长,三班制的蓝领阶级的人力缺乏,民工荒在中国是个难解的现象,且会越来越严重。
蓝领阶层「民工荒」的另一头则是中高阶主管的「精英荒」。中国大陆的职场市场,中间阶层的位子已经趋于饱和,如果40岁还没有爬上中高主管的职位,恐怕就只能守成,紧看好饭碗不要被人抢走。目前公司最缺的中高阶主管的人才,这群人才普遍在45岁起跳,最高年纪大约60岁,但其实年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本身的实力与竞争力。
中高阶主管与中高年龄层,并不是划上等号,唯一能够有交集的地方,就是必须要有竞争力。最近陆资和台商所开出的征招中高阶主管的人才条件,比过去还更加严格,或许是经过金融风暴洗礼后,老板们变得更加谨慎与小心,晋用人才更加小心翼翼。现在他们在和应征者面试时,更在乎眼前这位中高龄上班族过去曾经的服务公司经历,过去服务公司在业界的评价,以及本身的灵活应变与多元性塑造的可能。
举个例子,最近有家台商企业希望找个人力部门主管,但条件除了必须具有人力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懂得营运管理和产品特性等等。
我发现过去职位上的单一专业化早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老板的要求,上班族除了有两三样专业外,更重要的是灵活度与多样化发展的可能。例如从事研发的中高阶主管还须有业务行销的思维,业务主管必须有公司整体发展营运的战略想法。
「精英荒」的人才需求和「民工荒」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稀少性,万中选一,台湾的中高阶主管如果能让自己更加多元化与提升战斗力,就更能获得陆资和台商的青睐,不管是在中国职场或是台湾就业市场永远都有机会,都是最抢手的人才。(本文为104人力银行副总经理晋丽明口述,夏幼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