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6个小时,累计阅读508小时
阅读一: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t ro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simple test --5
单位根检验与面板数据的比较研究和一种新的简单检验–5
1, using all i andt. The resulting t-statistic is:
2,isthe average lag length used in the individual ADF regression.
3, Since the test statistic is not centered atzero, Levin and Lin suggest using the following adjusted t-statistic:
(学习待续)
阅读二: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
1, 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之四)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06753&page=1&extra=#pid59212394
1)通用再保险公司还是有几个能够安抚敏感投资者的方面。1993~1996年的承保动态数据好像更加正面,出现了储备金释放现象(而非增加)。哪怕是在储备金不足的早些年,该公司的储备金增幅还是比较稳定的。这说明在最后几年它的经营是更加慎重小心的。
2)了解了承保方基本面后,你现在必须转到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收益上来。在1997年,通用再保险公司的税前投资收益是12.9亿美元,税后收益9.69亿美元。这笔收益产生于总额为246亿美元保险资金的投资,意味着5.2%的税前收益率和3.9%的税后收益率。在该年年末,企业的股东权益是81.6亿美元,意味着税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5.8%,税后净资产收益率是11.9%。这些数据还算体面,但不出色。例如,在巴菲特投资前一年,富国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是24%。
3)大部分投资(大约160亿美元)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这对于设法让风险最小化并要将资产负债期限相匹配的保险公司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虽然没有予以正规的详述,但请注意还有3.52亿美元的非保险和投资的收入,推测应该是来自金融服务的收入。对通用再保险公司来说,这项计有近1亿美元的税前经营利润,看起来是利润率很高的业务了。
4)自1987年起,CEO罗奈德·弗格森就占据了这个位置,而CFO约瑟夫·布兰登自1989年起就和公司在一起了(虽然只是在1997年任职CFO的位置)。
5)只要看看巴菲特在购买该企业整个股份时的情况,投资者就会对它的估值有一个清晰的信息画面。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于1989年6月19日公布的有关伯克希尔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文件里,伯克希尔所说的收购总价是220亿美元,即每股276.50美元的单价。用通用再保险公司1997年10K文档里的所含信息,对这个数字予以校准的话,你可以看到:通用再保险公司当年股票的价格区间在151~219美元,年底的收盘价在每股212美元。因此,巴菲特所支付的溢价比通用再保险公司1997年年底的每股价格高出了30%。
2, 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之五)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06765&page=1&extra=#pid59212716
1) 巴菲特评述道:“在数十年间,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名字代表着分保行业的品质、诚实和专业——而且,在罗恩·弗格森的领导下,这种名声被更加发扬光大……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2) ”随着对彼时管理团队和整个企业的正面评价,巴菲特继续解释道:通用再保险公司和伯克希尔的结合会给整合后的企业独一无二的结构优势,肯定能够抚平任何利润的波动性(这内涵于以预期收益率而非利润的平稳发售保单的优质分保企业)。
3) 特别是,不像其他上市的独立分保公司,通用再保险公司再也不用再担心那些不喜欢利润波动的投资者的惩罚了,而且可以只关注发售那些有利润的保单,哪怕是包括了一些利润波动性大的保单。巴菲特继续阐述了通用再保险公司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即拓展伯克希尔全球范围分销保险产品的能力,以及它为伯克希尔所带来的做承保的技术能力。
4)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案例里,巴菲特的投资仅仅是部分倚重对方的财务数据,他的收购决策是基于业务的合理性。
(学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