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家的看法,本人在这段日子里写了一些自己的总结,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大家继续指正,下面是原文:
中国未来20年经济了望
根据中国经济前阶段和目前状况,以及国际大环境分析,中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内仍可高速增长。纵然经济增长是有很强的周期性的,但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峰期仍未到头,还有近二十年要走。现从政治、经济和政策三大方面做出简要分析:
一、政治环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对和平要求呼声的增高,中国的外交状况发展良好,而且国际地位有稳固上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大大增强。这就给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和平环境。加上经济合作中的强国效应,中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政治优势在经济合作和交往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做补充。中国国内政治因素稳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动乱。在目前情况下,只要解决好台湾问题,政治环境就非常理想。而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大智慧,使台湾问题理想解决十分可能。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要中国在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稳定、理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就不是幻想。
二、经济环境:从国际范围来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都很稳定,而且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中国所在的亚洲地区尤为可观。这就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舞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更频繁,更有深度,甚至有质的突破。如中法、中俄贸易等。而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让中国成为与世界各经济主体关系日益密切的经济力量。而联系愈紧密,就愈容易形成一种制衡,并且该制衡只有在符合形成时的实际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该制衡所保持的蛋糕分配比例原则下,蛋糕越大,各经济主体所分得的份额也就越大。那么,随着世界经济的一片繁荣,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必然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机遇更是不可限量。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本身的辐射能力,将会使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中保持高速增长。WTO规则中的一些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将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亚太经合组的成立,更是为中国经济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从国内范围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所积累的资金、基础建设成果和训练的一大批有一些技术的农民工、外国转让的技术等发挥强大的规模优势的结果。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外资投资和国家投资)有效增加,而且私人投资也得到了有效刺激;出口增长迅而且潜力巨大。
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 年份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 总额 | 年均增长(%) | 总额 | 年均增长(%) | 总额 | 年均增长(%) |
| 1981-1985年 | 2905.4 | 13.0 | 1281.6 | 8.4 | 1523.6 | 16.1 |
| 1986-1990年 | 4864.1 | 10.6 | 2325.3 | 17.8 | 2538.4 | 4.8 |
| 1991-1995年 | 10144.5 | 19.5 | 5183.5 | 19.1 | 4961.0 | 19.9 |
| 1996-2000年 | 17739.2 | 10.9 | 9616.9 | 10.9 | 8122.3 | 10.7 |
| 2001-2004年 | 31362.0 | 24.9 | 16233.0 | 24.2 | 15129.0 | 25.7 |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年鉴。
单从2002年看,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4.1%,而且上半年7.8%的经济增长中有1个百分点是由出口拉动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启动,使内需有了很大扩展,2000—200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增长率约为9.2%。农民的消费信心保持相对稳定中略有提高。
三、政策环境:中国人是最勤劳也是做聪明的。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国人民就一直在进行探索、改革,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中国人为更好地发展自身经济而进行探索的产物。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更大程度地融入了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中国的经济政策也有了相应的积极调整,以更有利的姿态迎接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世界各国为中国提供的经济增长的机会。中国的低关税将更有利地吸引外资和资源进口,从而间接刺激私人投资,拉动内需,从而使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中国对原来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令人瞩目的国企改革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等。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中所出台的优惠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目的性聚集。有利于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的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政策也日渐发挥出潜在的强大作用,比如很多地方的产品科技贡献率很大称多地提高。人才培养方面进步巨大:
单位:千人 1000 persons
| 年份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 合计 Total | 21430 | 21651 | 21698 | 21860 | 21740 | 21783 |
| 工程技术人员 Eng. Personnel | 5655 | 5551 | 5316 | 5289 | 4993 | 4808 |
| 农业技术人员 Agri. Personnel | 654 | 670 | 675 | 667 | 683 | 705 |
| 卫生技术人员 Medical personnel | 3330 | 3372 | 3390 | 3402 | 3441 | 3532 |
| 科学研究人员 Sci. researchers | 284 | 275 | 266 | 263 | 275 | 282 |
| 教学人员 Teachers | 11508 | 11783 | 12051 | 12239 | 12347 | 12456 |
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将大大减少中国在次方面的经济损失,在长远看来利益更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