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市场的角逐,似乎要在未来的几年里集中爆发。
通用公司将在2020年左右拥有11款电动车型,大众则称在2022年左右拥有23款电动车型,沃尔沃更夸张,直接宣布在2025年时候实现全系电动车。全球电动车行业都在高速发展,如今似乎哪家汽车公司宣布要造电动车都不足以为奇,不过当戴森公司,宣布要投资造电动车时候,恐怕大部分人脑袋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戴森公司?那个做吸尘器、吹风机的公司?要造电动车?”。
(网友制作的渲染图)
其实早在2015年,就有传言称戴森公司计划造电动车,2017年戴森公司官方证实了传言并宣称其电动车将在2020年面世。戴森公司一直都以信息保密工作做得好著称,近些年除了一些小道消息和猜测,外界无从得知其电动车研发进程,直到2019年5月8日,戴森公司放出了几张电动车相关的专利图纸,才稍稍揭开了一点其神秘的面纱。
戴森公司并未对电动车命名,但是详细阐述过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保证豪华宽敞的乘坐空间和一流的驾驶体验情况之下,利用较低的车重和较低风阻的空气动力学外形,达到优秀的性能表现和续航里程”。尽管通过专利图纸得不到太多的信息,但是根据其尺寸和外形,以及整体布局结构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特征。
具体来讲,图纸上的这款戴森电动车,是一辆类似于路虎揽胜(约5米长)的大型SUV。其轴距达到惊人的3300mm,甚至比揽胜还要多378mm,确保了宽敞的乘坐空间;最小离地间隙比揽胜的220mm高出40-60mm,保障其作为SUV的强大通过性;但是整车高度约为1650mm,比之揽胜少了约250mm,应该是为了空气动力学造型而做出的牺牲。
从内部结构看,戴森电动车也是采用电池底置的方式,受到车高的限制,估计需要较薄的电池组才能保证内部空间不受影响;双电机的布局设计使得内部空间可以进一步靠前,再加上类似于轿车设计的座椅位置和角度,从而保证舒适的乘坐体验。
(戴森电动车渲染图 图片来源:Autocar)
戴森公司官方确认其电动车使用全铝车身以达到轻量化,不选用碳纤维结构是因为他们认为未达到量产电动车的要求。为了保护底部电池组和为前后悬架提供足够支撑,底盘采用的是平板结构,悬架系统则是自适应可调整的类型。装配23英寸或者24寸的合金轮毂,配合高宽比为45-55%的窄胎,戴森公司称通过实验表明,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极大降低滚动阻力的同时提供足够的刹车强度。
作为一辆汽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动力系统,而作为一家从未涉及过汽车行业的公司,如何才能保证呢?
戴森公司交出的答卷是“我们将采用固态电池作为动力来源配合戴森电机来保证性能和续航“。如果关注过戴森公司造电动车传言伊始的新闻,也就是2015年,其第一笔对外投资就是收购了美国密歇根的一家固态电池公司Sakiti3(名字基于Li锂元素和其原子重量而来),其目标是“保证电池安全性如同家用平板电视一样,达到更高的电池密度”。由于固态电池有着重量轻电量高的特性,一直被作为是电动车未来的“拯救者”,但是因为材料和技术原因,至今仍未有在电动车上量产使用的先例。戴森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固态电池,希望能尽快达到到量产电动车的要求。虽然有传言称戴森第一代电动车仍采用市面广为使用的锂电池,但是戴森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对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有足够的信心。
至于电机,或许大部分人认为一家做吸尘器的公司并没有技术优势,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戴森公司的产品之所以性能好、质量优,正是因为他家多年研发优化的电机相较于其它公司,具有转速高、体积重量小和耐用性好等优点。电动车使用的电机与戴森产品所使用的电机从结构上并无太大差别,并且戴森使用的是他们独有的数字电机(Digital Motor)——普通电机(Electric Motor)的升级版,配合上戴森多年来积攒的电机控制技术,理论上表现会很不错。
进军电动车领域,传统汽车公司是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生产链条;新兴公司例如特斯拉是依靠技术革新和疯子“马斯克”。
那么戴森公司依靠什么呢?
提起戴森,恐怕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吸尘器、吹风机、卷发器等等“昂贵的”黑科技家用电器公司。虽然其产品线还有很多其它类型,例如风动水龙头、烘干机和台灯等等,归纳其特点就是价格虽然昂贵,但是出奇的好用,至于值不值那个价格暂且不谈,但就其产品的使用体验在同类型产品中算得上佼佼者。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戴森公司的创始人,早在1998年就有想要造电动车的想法,所以并非一时兴起所做的决定。早在20年前,为了应对汽车污染问题,他就发明过一个收集处理汽车尾气的装置,后来由于不被政府和其他人在乎,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而如今英国政府宣称要在2040年实现汽车全电动化,戴森认为英国起码在2030年就应该实现该目标才行。
戴森之所以敢如此讲,并且决定进军电动车领域。一方面源于他自己看好电动车行业的未来,另一方面来源于对公司的信心,而戴森公司最大的法宝,就是技术创新(发明)能力。
"I was quite good at it (running), not because I was physically good, but because I had more determination. I learnt determination from it."——James Dyson
相比马斯克,戴森并非是个想用创新改变世界的人,他的出发点更为“正常人”或者说更为现实一点。1947年出生于伦敦,小时候是个长跑运动员(或许毅力来源于此),1966年求学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时,专业为家具和内饰设计,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反而觉得工程学更有意思。毕业后一个暑期在工厂工作时,他发现手推车的轮子经常陷进泥里,并且会出现晃动和卡住的问题。几经试验,他发明了用球形的结构替代传统的轮子,不仅能极大提高其通过性,并且非常容易操作。
发现问题并尝试改善,成为了戴森的乐趣所在。当时的吸尘器大多工作原理都相同,即通过电机产生的吸力,将尘土垃圾通过空气吸入到尘袋里从而达到清理目的。戴森在使用胡佛牌吸尘器过程中,发现由于尘土伴随着大量空气进入到尘袋,很快会封住为了过滤而设计的网状结构,使得空气流通被阻碍导致的吸力大幅下降,而且可能因此导致尘袋脱落,所以要经常清理吸尘器才能正常使用,令他十分烦恼。
(胡佛吸尘器)
吸尘器的弊病成了戴森的心结,无时不刻都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他看到锯木厂房顶的气旋系统,将厂房的尘土分离并排放出来,从中得到了灵感。立即回家用硬纸板模仿其结构,配合上普通吸尘器的电机,做出了第一个戴森吸尘器的原型,结果清理效果显著提高(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之后戴森打算以吸尘器创业,由于资金短缺和追求产品完美,原本计划6个月完成的设计,结果耗时近5年才完成,期间一共制作了5127个吸尘器原型(优化某个部件就算一个原型),最终在1983正式发布了戴森G-Force气旋无袋吸尘器。戴森曾在一个采访中讲过,“我很喜欢爱迪生,并且我的创新方式也很像他,通过不断的迭代,每次改变其中一个元素,观察记录其结果并不断改进优化,最终找到解决方法”。